下载 APP
搜索

婴儿初添辅食,父母帮宝宝学会如何吃!

饮食健康 > 母婴饮食

导语:“吃 ,也要教?岂非笑话!”答案是绝非笑话。宝宝在初添辅食的时候,父母们一定要注意方法,否则孩子很容易呛到而发生危险。

人在吃入半固体或固体食物的过程,包括牙齿的咀嚼,舌将食物搅拌并推进至口咽部,然后吞咽等。而吞咽过程中,在气管开口处的一块小软骨(称会厌软骨),会反向性地自动将气管口盖住,以防食物掉入气管引起呛咳。

这进食的全过程,涉及口腔及其周围与之有关的30余条肌肉的协同动作,其协调靠大脑的控制。大脑的这种控制能力并非全部生来具有,相当一部分要靠后天训练获得。这种训练的核心是指形成进食所需的条件反射。

因此,在小孩生后4个月,父母刚开始用匙给婴儿喂半固体(糊、泥状)食物时,几乎每个婴儿都或多或少地会用舌将食物顶出或吐出。有时不顶出来,但在吞咽时有类似哽噎状表现。这些现象都是因为与吞咽的协同动作有关的条件反射尚未形成。

但经过多次的试喂,以上情况就会逐步改善,直至孩子能[熟练]地吞下半固体食物。这种熟悉进食所需时间每个孩子不一,有些孩子经数次试喂便适应,而有些则长至一两个月才能学会“吃”。

小儿的运动(动作)和智能发育,每一种主要项目的发育完成都有一关键时刻,过了这个关键时刻再去学习就会有困难。例如语言发育的关键时刻在1至3岁,过了此时再去学习就会有障碍(不包括外语学习),甚至于学不会讲话。咀嚼一吞咽动作发育的关键时刻,在出生后4至12个月。如延迟半固体和固体食物的喂食将会导致完成这个动作的困难。

 

在临床上发生这种情况的常见于两种家长喂养的孩子。第一种,在初次试喂时,见婴儿把半固体食物顶出或吐出,就误认为他们不肯吃或不喜欢,几次下来就放弃了;或是见孩子有哽噎表现则害怕,觉得应长大一些再喂糊状食物。第二种,母乳充足,以为不需要加米糊等辅食孩子也会长大,等到1岁断奶后再给稀粥、米糊,这时孩子则较难适应吞咽固体的食物。

这种延迟半固体、固体食物造成的后果是:

1.错过了关键时刻,随年龄的增大,喂食训练难度会增加。

2.孩子因之形成心理障碍,因[哽]而产生对固体食物惧怕甚至拒绝的心理。

3.因进食量不足而致营养不良,甚至生长迟缓。

因此,合理的喂养应在婴儿满4个月起添加各类食物(米糊、面糊),并逐步在其内添加各种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黄、鱼泥、肉末等)。出牙后还应给薄片的软面包或馒头,粥内加入碎菜等,训练小儿咀嚼。这样孩子就可以顺利地过渡到成人饮食并保证营养供给。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母婴饮食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