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立冬养生4大重点 进补加健脾

饮食健康 > 食疗食补

立冬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我国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也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四季当中,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就是各自季节的顶峰,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就是四季的开始。“立”和“至”共八节,凡是“节”都不容易通过,气机变化明显,很多人容易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发病或病情加重。

【起居】宜早卧晚起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所以立冬的养生总要顺应冬藏的特点,要早卧晚起,去寒就温,如果立冬后,不重视藏精,比如熬夜、纵欲、焦虑等,就容易出现如汗多、面红如妆、发热等不适,这在中医叫做“阳气不收”和“相火外浮”,俗称“上火”。如冬天阳气不能潜藏,则到了来年春天,奉生者少,或出现“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进入立冬节气后,天气渐冷,寒气渐盛,这一点要特别针对家中老人,因为寒邪不仅可以诱发感冒、咳嗽,进一步侵入,还可以造成瘀血血栓,形成肺栓塞、心梗、脑梗等危及老年人生命。所以,特别对于老年人的养生,冬季还要照顾到心脏及心脑血管的养护。最好的养护办法就是防寒保暖。

【饮食】健益脾胃是进补关键

《遵生八笺·冬季摄生消息论》中指出,“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心受病耳,故宜养心。冬月阳气在内,阴气在外,老人多有上热下冷之患。”早晨可服生姜红糖水御寒,晚上吃些清淡的粥菜,以平和心气,不可多食炙煿之肉、面,防止热气上涌,干扰睡眠。

人们有在立冬节气进补的习惯,但不可盲目进补,最好根据个人体质的寒热虚实而定如何进补,但有一个原则很关键,就是健益脾胃,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为了防止冬季进补的“虚不受补”,应多吃健脾养胃的食物作为“引补”,如淮山芡实瘦肉汤等,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立冬后,天气日渐寒冷,对于手足冰凉、怕冷、腰酸、畏寒等阳气虚损体质的人群,应多吃温阳补益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海参、鳝鱼、韭菜、枸杞、核桃仁等。传统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个很好的温补之品,但也要注意适度,不可过补,否则过犹不及!

【情志】安静祥和

《黄帝内经》云:“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故立冬节气后在情绪上,要保持安静的情绪,防止冬季日照短导致的抑郁或烦躁易怒。情绪紧张和过度兴奋,均不利于阳气的潜藏。

【运动】护好八个寒冷敏感部位

立冬后的运动,需要遵循《黄帝内经》所言“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所以冬季,除了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我们还要注意防寒保暖、劳逸结合。室内不适宜开暖气太高温度,室内外的温度不宜相差过大,对身体一些对寒冷特别敏感的部位,如膝关节、头颈部、肩背部等八虚之室应当注意保暖。

立冬,“冬,终也,万物收藏也”,《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故人体需顺天地之势潜藏阳气而养生。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食疗食补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