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十二周年的日子。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人民终于圆了“百年奥运之梦”;如今回眸改革开放30周年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小平同志。日前,记者专访了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了40多年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他的生动描述,不仅为我们展开了一代伟人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画卷,更为我们刻画出了一位爱生活、爱运动的长寿老人的形象。
北京西城区景山后街上一条普通的胡同里,紧邻民居有一座灰色大门、灰色围墙的院子。初春的阳光透过胡同尽头的那些老榆树,静静地洒落在地面上。这里就是小平同志在北京生活了20年的家。他生前的警卫秘书张宝忠将军,就住在隔壁工作人员居住的院子里。
2009年1月20日早晨,记者如约前来采访张宝忠将军。“欢迎,欢迎,屋里请!”刚走到屋外的葡萄架下,就听到一个洪亮的声音,张宝忠将军已经热情地迎了出来。将军身材魁梧,体格健朗,行动灵活。记者怎么也看不出,眼前是位74岁的老人。
我们的交谈围绕着小平同志的生活展开了。据张宝忠介绍,小平同志是位生活非常有规律的人,这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饮食习惯好,饮酒不贪杯,心态常乐观,每天都锻炼,时时勤用脑。
“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很有规律。早餐8点,午餐12点,晚餐6点半,几十年基本不变。他早餐有鸡蛋、馒头、稀饭、泡菜;午餐和晚餐常是四菜一汤。”张宝忠说。
“小平同志爱吃四川家乡菜,像回锅肉、粉蒸肉、扣肉……特别爱吃大肥肉。当然豆腐和自家腌的泡菜也是他非常喜爱的。”张宝忠回忆道,“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非常好,再好的东西都不多吃,不仅如此,他还特别喜欢吃粗粮。每周都要吃至少两次粗粮,包括玉米面、荞麦面、高粱、小米等,做法有贴饼子、蒸窝头、熬粥等。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他还爱喝绿茶,特别是龙井,一天两杯,上下午各一杯。”张宝忠回忆道,“困难时期,没有什么水果吃。春天,水萝卜下来就吃水萝卜;夏天,黄瓜、西红柿下来就吃黄瓜、西红柿。有时候,午饭或晚饭后,我们给小平同志准备一个苹果,他舍不得都吃掉,只吃一半,留下另一半给家里其他人。”
另外,据张宝忠介绍,小平同志家里有个规矩,长期不变。那就是每天晚饭一定会有一个烩菜,用中午没有吃完的菜,再加上一些豆腐、白菜等烩制而成。小平同志吃饭时总是开玩笑地说:“就这个烩菜最有味道、最好吃。”
“他还喜欢喝点白酒。每天午饭时一定要喝一杯,不到一两的量。他从不贪杯,而且其余时间也一概不喝。为什么一定要在午饭时喝酒呢,那是为了能顺利进入午睡,保证午睡的质量。”张宝忠微笑着对记者说,说起喝酒,这其中还有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家报纸刊登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说,小平同志之所以身体好,是因为他每天都喝两杯用中药泡的酒。这篇文章恰巧被小平同志看到了,当时他问我:‘我是每天都喝两杯中药泡的酒吗?’我说:‘没有啊。’小平同志说:‘你看看这张报纸,去查查。’我赶紧去调查。后来,这家报纸在中缝位置刊登了一则‘更正’。我向小平同志汇报,并将报纸拿给他看,他翻遍了也没找到。我赶紧指给他看,看到后,他笑了,用浓重的四川话说了句:‘算了 ’。”
小平同志有着几十年的“烟龄”。通常情况下,外出时,他的烟都由我保管。为了让他少抽烟,我们就想了个办法,把一根烟分成两半,一次只抽一半,每次就能少抽一些。一次,在会见外国友人时,他向我要烟抽。我给了他半支。外国友人就问他为什么只抽半截烟。他指着我回答说:“这是他们对付我的办法。其实这样很浪费,本来一个烟蒂,现在变成两个烟蒂了。”1989年以后,医生们考虑他上了年纪,想劝他戒烟。“令我非常敬佩的是,小平同志听了医生的话后,说戒就戒,非常干脆。”张宝忠不无感慨地说道。
戒烟以后不久,医生开始劝他戒酒。于是,小平同志在医生的建议下,将常喝的白酒,换成了绍兴酒,因为绍兴酒度数低。每天喝酒的时间和数量保持不变,这样过了两三年。后来,又在医生的建议下,将绍兴酒换成了度数更低的干白,又喝了一段时间,就彻底戒掉了。
说起小平同志长寿的秘诀,不能不提的是他乐观豁达的心态。
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其中有两落都是在文革时期。他自己也曾经说过:“我一生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但即便是在那段非常岁月里,邓小平从不怨天尤人,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
“在毛毛的书中就有这样的描写,1969年10月,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劳动,夫人卓琳以及老祖(邓小平的继母夏伯根)也跟随他到了那里。虽然政治风暴扫荡了人们的生活,冲击了人们的心灵,但小平同志依然心态平和,他在居住的院子里开辟出了一块不小的菜地,种上了白菜、胡豆、辣椒、丝瓜、苦瓜等各色蔬菜。小平同志白天在地里劳作,挖土、施肥、浇水、除草;晚上就开始读马列著作及古今中外其他书籍。”张宝忠说,小平同志为人性格内向,沉稳寡言,五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使他养成了临危不惧、遇喜不亢的作风,特别是在对待个人命运上,相当达观。在逆境中,他善于运用乐观主义精神对待一切,并用一些实际的工作来调节生活,从不感到空虚彷徨。
1984年10月10日,在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请教小平同志“长寿秘诀”时,他的回答是:“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我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
“小平同志常说,我检测自己的身体靠两条。一条是能不能下海,一条是能不能打桥牌。能下海证明我体力还行,能打桥牌证明我大脑还起作用。”张宝忠说,“小平同志酷爱大海,到大海里游泳是他最惬意的事情。每年去北戴河,到达的当天,他就要下海;离去的那天,他还要下海。天再冷,浪再大,他也舍不得放弃。”
从青年时代起,邓小平就养成了坚持健身的好习惯。他虽然日理万机,但总是忙里偷闲进行锻炼。他的爱好很广泛,游泳、登山、散步都是他所喜爱的。 1979年,已经75岁的邓小平自己登上了黄山。张宝忠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给他准备了滑竿,但是他不坐,坚持要自己走。我们就每隔半小时左右,提醒他停下来歇歇。休息时他告诉我们,登山中间休息的时候,一定要面朝山下的方向坐。这是因为如果面山而坐,从山上来的气流会直接吹到人的脸上,对身体不利。他说,这是他长征时留下来的经验。”
“除此之外,年轻时期经常洗冷水澡也是他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张宝忠说,记得在1986年,小平同志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曾说过:“我已经十年没得感冒了,夏天还能到海里游泳。我身体这么好,是因为在战争年代洗冷水澡。冬天北方很冷,我洗澡也是一桶冷水。”
打桥牌是小平同志后半生的主要爱好。1952年,邓小平在西南局工作的时候,有一次路过四川内江,遇到一位朋友教他学会了打桥牌,从此打桥牌成了他工作之余的主要娱乐活动。
张宝忠对记者说,小平同志打桥牌思维敏捷,计算准确。洗牌、发牌、叫牌、打牌、记分每一步他都特别认真,处理得果断。这充分展现了小平同志的记忆力与分析能力。因此,他才把打桥牌当作检验自己大脑好不好用的一条标准。聂卫平曾经说过:“邓小平打桥牌有这样的水平很了不起,是我结识的这些中央领导里打得最好的。”
“其实小平同志长寿的方法不止这些,还包括他多年养成的散步习惯、晚年每天坚持做一套自己编的广播体操、特别喜欢孩子,休息时间里,只要孩子们在家,都要和孩子们玩一会儿……”张宝忠深情地说,“小平同志得享93岁高龄,与良好的生活方式、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小平同志有一句非常感人的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们祖国和人民。”他逝世后,把眼角膜献给了患者,把遗体捐献给了医学事业,骨灰撒在了祖国的大海里。在小平同志心底深埋着的,是对祖国和人民炽热的感情。
可乐鸡翅,以鸡翅和可乐为主料制作而成。味道鲜美,色泽艳丽,鸡翅嫩滑,咸甜适中,又保留了可乐的香气,深受大众喜欢。
29705人收藏
红烧肉是热菜菜谱之一。以五花肉为制作主料,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三层肉来做。红烧肉的烹饪技巧以砂锅为主,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红烧肉在我国各地流传甚广,是一道著名的大众菜肴。
22009人收藏
糖醋排骨是川菜糖醋味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道大众喜爱的传统菜,因为口味香脆酸甜,颇受江浙沪人士喜爱。
17498人收藏
麻辣香锅发源于巴蜀地区,以四川、重庆等地方麻辣风味融合而来,麻辣香锅源于土家风味,是当地老百姓的家常做法,以麻、辣、鲜、香、油、混混搭为特点。虽然麻辣香锅属于麻辣口味,但颇受全国食客喜爱。
12805人收藏
鱼香肉丝是一道经典的中国汉族传统名菜,具有咸、酸、甜、辣、香、鲜和浓郁的葱、姜、蒜味的特色。
12545人收藏
红烧排骨,家常菜。此菜味道香咸,排骨酥烂,色泽金红。男女老少人都可食用。适宜于 气血不足,阴虚纳差者;湿热痰滞内蕴者慎服;肥胖、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11791人收藏
麻婆豆腐是四川省汉族传统名菜之一,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为配料和豆腐,材料主要有豆腐、牛肉末(也可以用猪肉)、辣椒和花椒等。麻来自花椒,辣来自辣椒,这道菜突出了川菜“麻辣”的特点。
11752人收藏
回锅肉是汉族特色菜肴。属中国八大菜系川菜中一种烹调猪肉的传统菜式,川西成都一带称作熬锅肉,川东重庆一带称为回锅肉。川渝地区家家户户都能制作。回锅肉的特点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
11518人收藏
水煮肉片是一道汉族新创名菜,属于渝菜,肉味香辣,软嫩,易嚼。吃时肉嫩菜鲜 ,汤红油亮,麻辣味浓,最宜下饭,为家常美食之一。
10803人收藏
宫保鸡丁是汉族传统经典的名菜,属川菜名菜。创始人为四川地区居民,后被宫保丁宝桢改良发扬光大,流传至今。此道菜也被归纳为北京宫廷菜。 红而不辣、辣而不猛、香辣味浓、肉质滑脆。
10439人收藏
重庆辣子鸡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肴,属于川菜系或重庆菜。将鸡块炸至外焦内酥,与花椒、干辣椒和指天椒一同拌炒而成,成菜色泽红润,麻辣鲜香,酥香爽脆。
10075人收藏
酸菜鱼属四川菜系,以其特有的调味和独特的烹调技法而著称,各地也有称之为“酸汤鱼”,主要以鲜草鱼为主料,配以四川泡菜煮制而成。
9451人收藏
实际做工考究--选新鲜生猛活鱼,又充分发挥辣椒御寒、益气养血功效,烹调出来的肉质一点也不会变韧,口感滑嫩,油而不腻。既去除了鱼的腥味,又保持了鱼的鲜嫩。
9412人收藏
糖醋里脊是经典汉族名菜之一。在浙江菜、鲁菜、川菜、粤菜和淮菜里都有此菜,以鲁菜的糖醋里脊最负盛名。糖醋里脊以猪里脊肉为主材,配以面粉,淀粉,醋等作料,酸甜可口,让人食欲大开。
9373人收藏
粉蒸肉(又名面面肉)是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的汉族传统名菜之一、是江西名菜,另在川菜、湘菜、浙菜等中都有这一菜式。以主料带皮五花肉加米粉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
9022人收藏
梅菜扣肉,汉族传统名菜,属粤菜客家菜,广东省客家招牌菜。
8775人收藏
新疆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名菜,来源说法多种,真实的来源已无法考究,大约起源于80年代后期,主要用料为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菜品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而且经济实惠,亲朋聚会食用尚佳。
8138人收藏
锅包肉是一道东北风味菜,即将猪里脊肉切片腌入味,裹上炸浆下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下锅拌炒勾芡即成。成菜色泽金黄,口味酸甜。
7878人收藏
啤酒鸭是一道风味独特的汉族佳肴,是深受广大食客喜爱的菜肴。据传起源于清代。啤酒鸭的做法有很多种。其主料为鸭子、啤酒。将鸭肉与啤酒一同炖煮成菜,使滋补的鸭肉味道更加浓厚,鸭肉不仅入口鲜香,还带有一股啤酒清香。
7787人收藏
口水鸡是中国四川地区汉族特色菜肴,属于川菜系中的凉菜,佐料丰富,集麻辣鲜香嫩爽于一身。 在烹制时,煮鸡用的汤料很有讲究,需要恰到好处,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鸡的可溶性蛋白,增加鸡肉的鲜美程度,又能具备其特有的香型和滋味。
7462人收藏
酸辣土豆丝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菜式。此菜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家常菜。其主料土豆性平和胃,有改善肠胃功能、预防高血压的功效。辅料辣椒富含维生素C,可增强体力、冠状动脉硬化。
7267人收藏
西红柿炒鸡蛋,又名番茄炒蛋。是许多百姓家庭中一道普通的大众菜肴。它的烹调方法简单易学,营养搭配合理。在口感方面,它色泽鲜艳,口味宜人,爽口、开胃,深受大众喜爱。
6461人收藏
烧茄子是一道汉族名菜,属于浙菜系或东北菜。咸鲜回甜、酱香浓郁。以茄子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营养价值丰富,味道咸鲜,容易上手。以茄子、植物油、甜面酱、白糖、酱油、精盐、味精、水淀粉、葱、姜、蒜等制作而成。
6370人收藏
红烧猪蹄是以猪蹄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味道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6006人收藏
鱼肉中脂肪含量虽低,但其中的脂肪酸被证实有降糖、护心和防癌的作用。鱼肉中的维生素d、钙、磷,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症。祖国医学认为食鱼要讲究对症,对症吃“鱼”,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5876人收藏
辣子鸡丁属川菜,色泽棕红油亮,质地酥软,麻辣味浓,咸鲜醇香,是一款食者啖之难忘的美味佳肴。
5850人收藏
三杯鸡是江西省地方传统名菜,后来流传到台湾省,成了台菜的代表性菜品。三杯鸡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仅用米酒一杯、猪油一杯、酱油一杯,故得名。这道菜通常选用三黄鸡等食材制作,成菜后,肉香味浓,甜中带咸,咸中带鲜,口感柔韧,咀嚼感强。
5850人收藏
红烧茄子是一道历史久远的汉族传统佳肴,此菜是素菜中的精细者。鲜香适口,外酥里嫩,味美多汁,大众食品。
5434人收藏
红烧鱼块的做法大全
5408人收藏
啤酒鸡翅的做法大全
4875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