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鸡鸣三省,百姓古镇-----江山廿八都

筝筝日上
2013/5/10 22:58

周庄,乌镇,同里是江南著名的古镇,而浙江江山的廿八都古镇,倒是“藏在深山人未识”。它和那些江南水乡古镇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甚至带有几分神秘。对这座古镇为什么叫“廿八都”感到好奇。游玩之后才知道,它以前不叫这个名字,古称“道成”。宋朝时在乡以下设都,江山设都四十四,道成地属二十八都,此后就一直沿袭这个名称。在江山市,至今还保留着四都、八都、廿七都、卅二都等地名。廿八都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是边区的重要集镇,素有“枫溪锁钥”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

五一期间,我与同事自驾游,从南昌经上饶广丰,过福建浦城,最后到达浙江江山的廿八都,这个“一足踏三省”的历史古镇。

 

群山怀抱中的古镇显得静谧幽静。

这是正门前的珠坡桥。

廿八都牌坊

我们到达古镇时已是中午1点多了,吃完午饭,老板告诉我们他家酒店离后门更近,于是我们选择了后门进前门出的游览路线。

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在网上预订的门票在后门售票处没有办法验证信息,售票员要我们到前门去买网络预订的门票,可是走过去要20多分钟,大家都不愿意,于是就买了全票。

刚进去,看见这个古戏台,老天就开始下雨了,而我们的车停在前门,大家都没带伞,于是开始了雨中游古镇,倒也颇有一番意境。

古镇米厂现在还在使用,机器碾米的声音吸引了我。

正好看到有一对夫妻抬着刚碾完的米出来。

隆兴斋是廿八都浔里街上的特色农家饭馆。

1100多年前,黄巢挥戈南下,在浙、闽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仙霞古道,从

 

此四周关隘拱立、大山重围的廿八都成了历代屯兵扎营之所,兵家必争之

 

地。最初主要是军事功能的千年古道,到了清代逐渐成为商旅要道,溯钱

 

塘江而上的船只装载着来自江、浙的布匹、日用百货到江山的清湖码头靠

 

岸,然后转陆路,由挑夫肩头的扁担挑往闽、赣。从闽、赣来的土特产也

 

要到清湖装船运往金衢沪杭各地。廿八都作为过往货物中转的第一站个必

 

经的交通枢纽,迅速成为三省边境最繁华商埠

 

古街两侧排列着整齐的店铺,一般是每户三间店面,间以高耸的马头墙。

 

店面出檐深远,梁架以雕饰精美的木斜撑,山墙侧以叠涩形成将檐口悬挑

 

至一米开外,街道两厢屋檐相对而出,在行人头上留下狭窄的一条天空。

 

精明的江山人把带有民族特色的布衣制作也搬到这古巷中来了。

镇上的古建民居,不仅数量多,保存完好,而且它的建筑风格与别处民居迥然不同。布局上以地势、环境、巷道之不同,错落有致,富于变化。民居的基本结构为平面长方形的四合院式,二进一天井,也有三进二天井的厅堂,房内厅堂自成院落,门扇、窗户上的图案少见雷同,民居正站均为石结构,门楼绝少见到砖雕,多以精致木雕构件组合而成,楼阁式的四柱三楼形式,风貌独特。

这就是古镇上的钱庄。晚清时期,以姜氏家族形成的商业集团,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资本,为扩大业务,促进流通而建立。
隆兴钱庄总部设在廿八都,在浙江、福建、江西等许多地方设分号,凡是在隆兴钱庄开具的银票,在所有的分号内均可兑现。



银库储藏室

 

姜氏家族还设立隆兴过载行。过载行是专门办理储存和承运兼收购批发、远途贩销等多种职能的物流集团。隆兴过载行是廿八都最早的过载行。

 

从隆兴钱庄出来,就沿着路标来到了姜守全旧居。这是军统戴笠训练女特工的地方。

 

 

院中的天井。

弧形的小楼梯上去,就是戴笠的卧室了。

一室一厅。

从训练班学员卧室对面的圆形窗洞中可以看到远处的青山,云雾缭绕。

在电影中见到的大喇叭,这里终于亲眼所见。突然脑海里响起大上海夜总会的歌曲“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可惜这是廿八都。

这是中美合作所美军头目梅乐斯的卧室,与戴笠的卧室分别在东西两侧。

前排中间抱着小狗的就是梅乐斯。

从梅乐斯楼上可以看到楼下的小花园。

 

人们记住了蝴蝶,不仅因为她是电影皇后,还有她与戴笠那一段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从特工训练班出来,右手就是回音壁了。

其实就是两栋建筑的外墙相隔很近,造成回音的效果。

这是姜炳荣旧宅,方言、姓氏、名人、墨迹馆设在此。精致的楼阁式木雕门楼,由梁、枋、檐、望板和垂帘虚柱构成,各个部件都有精细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为福禄寿、合和二仙等吉祥物。

廿八都(包括所属的13村)1万多人口中至少有146个姓氏,仅镇上的3600多人口中现在就有141个姓氏,是名副其实的“百姓”镇。据统计,现在的十二大姓是:陈、戴、王、李、谢、徐、刘、杨、黄、周、金、饶,昔日“四大家族”中的杨、金两姓还在其中,姜、曹已不是大姓,可见变化之大。

除了通行的“廿八都官话”,廿八都经常使用的方言至少还有9种,包括“江山腔”、“浦城腔”、“广丰腔”、“灰山腔”、“岭头腔”、“溪下腔”、“河源腔”、“下浦腔”、“洋田腔”等。一个方圆不过十数里的小山谷中竟然有这么多活的方言,确实算得上“方言王国”。

看到这里,想起以前到广东南雄珠玑巷去游玩,200米的小巷竟然容纳了103姓,197族,那也堪称是百家姓的古镇啊。

 

 

 

德春堂是清代廿八都商人姜秉怡经营的一间药店,前为店面,后为住宅坐西朝东三开间,二进一天井,店面对街,木雕门楼同样的豪华气派。

出了德春堂,来到一个专卖洋货的商行----秉书洋货。

秉书洋货店是本地商人姜秉书所开。别看现在是斑驳陆离,想当初曾经是那么的繁华。

打字机、座钟、电话机、唱片机应有尽有,各式洋罐头、洋酒、洋火、打火机、洋油灯、汽油灯、鸦片灯,还有缝纫机,各式汽车、飞机、摩托车等玩具,琳琅满目的洋香水。

从展出的物品看,在当时都是极为时髦之物,不难想象当时古镇之繁华。

廿八都虽经商致富,但对读书学习非常重视。“学而优则仕”的情结很深,这从古镇上有众多的寺、庙、宫、殿得以充分反映,其独特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古朴淡雅的廿八都古镇独具魅力。

 

文昌宫是大户人家提供给自己子弟读书学习的场所。

 

 

文昌殿是藏书楼,它的屋檐很有特色,12个飞檐翘角,气势宏大。

三层楼,重檐飞角,整幢建筑的木雕艺术和彩画极具特色。所有梁、枋等以及藻井均彩绘人物、花、山水、鸟兽,全部雀替、牛腿、樘门、窗扇均以浮雕或透雕装。

宽敞的院落,可以想象当年的学子课余在这里休憩玩耍的情景。

院落中的古戏台。

站在院落中,向远处望去,青山被云雾笼罩,青瓦白墙,若隐若现,真乃神仙读书之地啊。

当年读书情景再现。老先生仰头忘情朗诵,学子们个个摇头晃脑跟着大声诵读 。

 

 

从文昌阁出来,就来到了浙闵枫岭营。这是当时的驻军办公地。

出来就是浔里街了。

 

廿八都镇的建筑依古道两侧而建,长达1公里。北为洵里街,以住宅为主;南为枫溪街,以经商为主。

因为我们是从后门入园,到珠坡桥这,就该结束游览了。

因为下着大雨,桥下溪水猛涨,轰鸣声伴着我们结束了雨中古镇的游览。

下面该说说廿八都的美食了。我们到达古镇已是中午1点多了,吃饭要紧。沿着农家乐一条街走下去,农家乐的饭店比比皆是。

这里有一个浙闵赣特产超市,本想买廿八都著名的特产铜锣糕的,因为太重,决定游玩结束再买。

各种农家乐酒店都是满座。据说这杨家大院酒店就是杨家将的后人所开。

我在网上看到这家飞地宾馆的评价不错,于是决定在这里吃午餐。事实证明,选择没错。现在终于明白老板为什么给自己的宾馆取“飞地宾馆”了。专家学者对廿八都的赞誉是“文化飞地”,取各地文化精华荟萃之意。

它是廿八都农家乐的名店呢。

豆腐风炉仔是廿八都的特色菜之一。排骨,豆腐,配以新鲜的笋,味道极其鲜美。

炒蛋皮。

这就是著名的铜锣糕了,古镇廿八都的传统糕点,已有千年历史,在浙闽赣地区被称为“糕中之神”。配料由糯米、红糖、佛耳草、百年丹桂、茶油、枸杞子、藕粉、红枣等,滑腻爽口,百香调和,营养全面。这里的人喜欢用油煎着吃,软糯中带着微甜。吃完之后,又要了一盘。 

廿八都的山药,不完全是脆滑的口感,还有一点绵糯微甜的味道。

这又是廿八都的特色名菜:枫溪鱼。老板娘用酸豆角炒的,很下饭。

清炒野菜

这是上的第二盘铜锣糕,与第一盘有点不同,放了艾叶的,清香味更浓。

这是热情的老板娘在帮我们打电话,询问浮盖山的门票是否能优惠呢。

本来答应老板娘晚上住在她家,可是游玩古镇,不到5点,我们决定去浮盖山玩,然后直奔江郎山,所以也没有再返回她家了。

老板娘答应把她家仅剩的一块铜锣糕给我们,可是我们后来没再返回,廿八都的特产大家都没有带回来。好在我们都品尝了,也不后悔了。

 

下一篇

筝筝日上的日志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