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食品饮料风险大

资讯 > 食品行业

前一个双汇,再来个伊利,买食品饮料的机构可是真的很受伤啊。08年的三聚氰胺就让我决定再也不碰这个乳制品行业。虽然错过了赚钱的机会,但是,心理很坦然。不然天天被这些企业的基本面搞得睡不着觉。

记得一个朋友说过,他不买中国的食品饮料股票,逻辑特别简单,在这个产业链上,他无法确定那个环节不出问题,一旦出了问题,对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要是在美国肯定破产。在中国是因为一帮利益集团的保护。在中国本身就是一帮坏人在举手。但这是不长久的。

去一次美国之后,回来就感慨在中国:长期投资食品饮料风险巨大。

考虑写一篇关于“酒”的文章。自己的懒散到现在一直没写。

美国的超市的酒看到的是红酒居多,各大洲的都有。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词:便宜。在那里买酒、吃肉都不用担心假的,不用担心什么色素之类的。之前在国内喝酸奶喝一次,拉一次肚子,最后,在乳制品厂的专家解释下,是我的肠胃不适应造成的。可是在美国,我每天喝,早晚各一次就每一次不良反应。现在回过味来了。

美国的白酒种类少,基本上都是大家熟悉的。

中美酒的差异:一是包装差异,那里没有太豪华的外壳。二是便宜。三是没有假酒。

反观我们国内的酒:第一:过度包装、过度营销;第二:就是贵;第三就是假酒:假酒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害人的,添加色素之类的(98年之前白酒用工业酒精勾兑,死人政治一批后,改用食用酒精),第二类就是一次充好,原料上动脑筋,比如葡萄酒的葡萄。

我们的中国酒(主要分析红酒、白酒)抓住了中国人好面子的弱点,在外观上下工夫,包装漂亮精美。中国的酒文化和审批制度,带来了采购文化,大量采购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别人,而不是自己消费。美国可能没有什么请客送礼之类,所以都是自己消费,因而包装这些额外的成本就没有了。

中国的酒采用多级分销制度造成了出厂到消费者手中变得比较昂贵,税收重也是转嫁给消费者的一个因素。美国的税收制度咱不了解。感觉上就是便宜。

在中国喝酒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假酒,我们的某些上市公司公然造假酒,这是非常可恨的事情。而这些公司居然还活得很滋润,更是让人感到可悲。白酒,用食用酒精勾兑,来冒充粮食固态发酵,有位上市公司的员工聊天时讲,98年以后,大家不敢再用工业酒精勾兑了,那是要坐牢的,用食用酒精喝不死人。红酒就更不用说了,上市公司的某些红酒难喝死了,以前在深圳还喝他们的。现在基本上都改喝国外的了。经营的商家也不善良,消费者往往花了大价钱买不到正宗的酒。大部分人去茅台买酒,实际上是图的在那里看着从厂库里提出来的酒是真的。在整个消费的链条上终有一个环节不能让你放心。遇到不造假酒的茅台,你还要担心,销售环节的掉包。记得10年上半年,我让一个连锁超市(上市公司)的朋友帮我把他们库存的茅台都给我,就一个要求,“都是真的”。最后得到的答复是:你还是去茅台买算了。朋友还要做,我不能保证都是真酒,这是行业的潜规则。

在中国投资食品饮料一定要格外谨慎,投资的个体风险非常高。我们的惩处的力度太小,所以这些企业肆意妄为。但是,最终是要受到制约的。

白酒企业一定要警惕那些用食用酒精勾兑的企业,这些谎言总有拆穿的一天。

红酒企业也要注意他们用低质量的葡萄来冒充优质葡萄的企业。

快消品前景好,但是个体风险极其之高。还是要慎重在慎重。不是哪个企业都可以享受25倍以上的PE的。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上善若水

原文地址:http://www.dashipin.com/News/20110615/17262.html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食品行业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