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典型的内陆农耕地区,湖南也是世界农耕文明特别是水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南的农耕文化发源于一万年以前。
湖南稻作文明的重要遗址:
1、玉蟾岩遗址(距今一万多年)
2、五溪文化遗址(距今八、九千年)
3、大塘文化遗址(距今七千多年)
——依据距今7000多年前的大塘文化遗址陶罐彩绘:在大江(湘江)边上,有一座“干栏式”建筑构成的农耕聚落,这里丛林茂密,禾浪层层,人们按照花开花落的规律从事农耕生产,引来了艳阳高照、凤凰来仪的好日子……
湖湘远古农耕聚落饮食生活区 历史上湖南人拓荒耕食的五个节点
湖南其实是一个移民省份,移民到一个新的地方,必须拓荒耕食,才能生存。
1、炎帝部落入湘。炎帝神农部落率领湖南先民率先跨入原始农业、农耕文化门槛(彭头山文化、城头山文化、大塘文化等),树起了拓荒耕食的湖南精神的第一块里程碑。
2、尧舜时代三苗入湘(《湖湘文化通论》第79页)
3、春秋战国时期巴人、楚人大批入湘。
4、明朝时期江西、广东、云南等省移民大批入湘:湖南汉族人大都是明末清初从这些省份移民而来,清代乾嘉之际,湖南移民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这些移民都具有勤奋创业的耕食精神:因为他们必须通过辛勤劳作,才能获得起码的衣食之源。
5、袁隆平在现代的拓荒耕食。
一部湖南史就是一部在荒蛮中去拓荒耕食的历史!
湖湘文化与耕食文化
湖湘精神与耕食精神
湖湘文化的最早源头就是来自于拓荒垦植的移民耕食传统。
霸得蛮、耐得烦、吃得苦的湖南精神就是筚路蓝缕的耕食精神。
湖南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湖南是中国的乡土,也是 世界的乡土。作为炎帝故里,湖南是耕食文化、耕食精神的真正家园。
湖南人——“内陆移民耕食种群”
性格解读:“蛮”、“朴”、“强”
1、“蛮”:
(1)吃苦耐劳、拓荒精神
(2)乡土意识、怀乡情结、爱国主义
(3)自强、执着、坚韧不拔
2、“蛮”之所形成:
一个种群,一个长期在蛮荒地带拓展生存空间的内陆移民种群,由于气候潮湿,环境闭塞,资源缺乏和风俗蒙昧,湖南人从一开始就必须胼手抵足,筚路蓝缕,艰苦创业,面对贫乏的土地资源,使人们不得不精耕细作,使湖南人性格比外省人更为勤劳笃实;长期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求得生存,孕育出湖湘民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蛮人性格。
3、“朴”、“强”
钱基博:“吾湘之人,厌声华而耐艰苦,数千年古风末改。惟其厌声华,故朴;唯其耐艰苦,故强。”耕食精神就是“蛮”、“朴”、“强”精神。
“耕食新潮”——一种新的饮食生活实践
当今世界的主题不是“发展”,而是“可持续性”、“低碳”、“和谐”。耕食文化就是代表一种全新的“可持续饮食消费”的价值观体系。
盛世芙蓉风味酒楼成立于2000年6月,当时全称为芙蓉镇民间菜馆。于2004年9月因获得“盛世芙蓉”餐饮类注册商标而更名,目前拥有三家店面,株洲两家长沙一家,员工近600人,年纳税超过150万元的连锁型餐饮集团。2010年推出升级品牌“耕食记”,“耕食记”作为盛世芙蓉餐饮连锁的升级品牌,于去年年初已在国家商标总局注册,有关商业模式及经营规范已经拟定。“耕食记”模式将以“回归本土、享受新鲜、支持本地农业、推动有机耕种、引导简约生活”为主旨,打造新一代自然环保连锁餐厅为核心的生态产业链,目前在长沙光明村率先创立一家门店。
盛世芙蓉餐饮集团兴建的“耕食记”创意农园,建成后将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集休闲、餐饮、农耕体验于一体的高档接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