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雀巢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获批 成糖果业霸主

资讯 > 食品行业

糖果大亨徐福记国际集团在新交所发布公告称,商务部已于12月6日批准瑞士食品巨头雀巢集团以17亿美元收购其60%股权的交易。通过这次收购,雀巢奠定糖果业霸主地位。

徐福记年内将从新交所摘牌

早在今年7月,雀巢就宣布计划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60%股权。根据双方协议,雀巢将首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43.5%的股权,此外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

据徐福记国际集团新闻发言人孙天珍透露,本月底前徐福记将在新加坡交易所摘牌。剩余40%股份,仍将由徐氏家族持有。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乘将继续带领新的合资公司。

雀巢奠定糖果业霸主地位

作为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2010年全球总销售额达8407亿元,但巧克力和糖果业务仅占其总销售额的11%。面对玛氏、卡夫等对手,它在竞争中也一直居于下风。另一方面,从1998年至今,徐福记已经连续13年销售额居于市场首位,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6.6%。据徐福记最新财报,2010年全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3.1亿元和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31%。

徐福记的产品包括糖果、谷物小食品、预包装蛋糕和萨其马。雀巢认为,徐福记的产品非常适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对包括烹饪产品、速溶咖啡、瓶装水、奶粉和餐饮服务业产品在内的雀巢公司在华现有产品线是一个补充。“徐福记连续13年都是糖果市场第一。”孙天珍证实,雀巢成功收购徐福记之后,加上其本身在糖果市场中的业务,稳居第一是肯定的。

寡头效应威胁同业品牌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营销专家李志起(微博)认为,徐福记与雀巢两个巨头的结合对我国糖果行业格局将造成巨大的影响。收购完成以后,我国其他糖果企业如雅客、大白兔、金丝猴等企业都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指出,此项收购将令雀巢获得徐福记在中国近1.8万条散装柜资源,以及徐福记庞大的二三线渠道资源,对于其他糖果企业而言,则是真的狼来了。“当大家的品牌影响力、研发能力都不相上下的时候,最后拼的就是渠道,并购完成后,雀巢糖果业务将迅速进入二三线市场,这种竞争优势是不可复制的。”未来三年,国内糖果行业格局将引来一场革命性的巨变。

头条纵深

优势品牌频被收购中国企业遭遇成长烦恼

1被收购方:本土品牌的成长烦恼

即使赢了,也是输。这是中国本土多个优势品牌的命运写照。

昨天,徐福记方面表示,商务部是无条件放行收购案,而该公司与雀巢之间的交易条款与此前公告的内容没有改变,其中包括该公司董事长徐乘将留任。“目前徐福记集团暂时没有因为审批通过而有所变动,公司人事及各部门都维持不变。”徐福记新闻发言人孙天珍如是说。

中国优势本土品牌被收购的不仅有徐福记。“中国本土企业家选择退出,主要原因是企业做到一定的程度,单凭自己的力量,已经难以将企业再做大,需要引进更有实力的大股东支持。”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指出。

这一点从多家被收购企业的解释中也得到佐证。今年7月,徐福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目前在产品研发方面遭遇瓶颈之困,无法进行更深入更进一步的科研。徐福记方面甚至坦承,公司作为传统行业,无法招聘到名校的学生,管理人员都是自己培训的。

中式餐饮业龙头企业小肥羊同样遇到“成长烦恼”。此前,小肥羊一批批得力高管王岱宗、杨耀强等人的相继离去,小肥羊业绩出现下行,今年上半年净利润相比去年减少19.6%。

昨天,著名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向记者分析,在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中国民营企业近两年遭遇到融资难问题,而要维护和持续打造一个品牌需要的费用很大,比如全国性品牌每年必需要在主流媒体如央视等打广告,这笔费用每年约花费2亿元。高额的渠道费用与销售并不成正比。

2收购方:跨国公司的如意算盘

雀巢全球集团首席执行官保罗·博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新兴市场的潜力会对我们有很大帮助。”他预计,10年内雀巢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收益将超过发达国家,占44%—45%。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起外资发起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并购或合作项目中,记者发现,跨国公司们最看重是企业运营中的核心资源,比如品牌、渠道、研发等。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此次并购对雀巢而言,最大的收获是徐福记的渠道资源。据其分析,此项收购将令雀巢获得徐福记在中国近1.8万条散装柜资源,以及徐福记庞大的二三线渠道资源。百胜收购小肥羊后,不仅迅速涉足中式餐饮的火锅领域,填补产品线空白,而且迅速获得近400家门店和上游原料、工厂、配送等资源,还得个商标品牌价值达17亿的“中国驰名商标”。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跨国公司对中国本土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的“爱”,驱动力来自他们对包括中国在内新兴市场的期望。尤其在2008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对跨国公司的“救生圈”作用尤显重要。

3专家:当心中国企业沦为代工者

消费品营销专家肖竹青认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更多国际企业和热钱为寻求增值保值而收购中国企业,从而令众多中国企业沦为国际品牌代工企业。

“如果环境不改善,外资的大并购会激起民粹主义,中国的工人永远在贴牌的流水线上轮回。”经济观察人士叶檀(微博)提到,原以为中国式的合资悲剧导致中国本土品牌消失的悲剧已经过去,但最近的多次收购案、合作案证明,中国品牌被收购愈演愈烈,“难道中国企业只有贴牌的命?”

背景

中国优势品牌被收购案例

●今年11月,商务部反垄断部门批准美国百胜餐饮集团收购中国第一火锅连锁企业小肥羊集团有限公司;

●今年9月,商务部批准了雀巢收购银鹭食品集团60%股权的交易;

●今年6月,商务部批准英国酒业巨头帝亚吉欧收购中国一家知名白酒生产商的交易。

●今年5月,沃尔玛收购电子商务网站一号店。

●今年4月,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证实已与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将获得丁家宜的大多数股份。

原文地址:http://finance.qq.com/a/20111209/001710.htm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食品行业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