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在白酒中故意添加塑化剂?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刘永刚|北京报道
一则“酒鬼酒(34.69,-3.85,-9.99%)塑化剂超标260%”的消息在一个交易日内让整个白酒股的市值蒸发掉300多亿;一份“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的说明则震动了整个白酒行业。
一时间,酒鬼酒成了众矢之的,白酒行业人人自危。
酒鬼酒有“鬼”吗?
“我们没有任何环节需要添加塑化剂,因为它既不能提高产量、增加口感,也不能降低成本。”11月21日上午,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酒鬼酒”,000799.SZ)副总经理郝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称。
他坦言,“在没有权威检测结果出来之前我们说什么都是乏力的。”
11月21日晚间,湖南省质监局向国家质检总局报告称,经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截至目前的检验结果显示,其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
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塑化剂的限量标准。
根据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塑化剂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参照这一标准,湖南省此次抽检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47%。
此前媒体的报道称,酒鬼酒中塑化剂的含量为1.08mg/kg,“超标”达260%。
湖南省质监局的报告称,湖南省质监局已经督促企业查明产出塑化剂的原因,认真进行整改。
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此前表示,国家目前没有对塑化剂的检测标准,酒鬼酒也不具备塑化剂检验的手段。他说,“酒鬼酒生产仍使用传统工艺,包括酒鬼酒在内的整个白酒行业,酿酒时不需添加任何塑化剂来多酿酒、酿好酒,没有利益驱动。”
白酒中并非都有塑化剂
在官方机构公布对酒鬼酒的检测报告之前,11月19日中国酒业协会公布的一份《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显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最高2.32 mg/kg,最低0.495 mg/kg,平均0.537 mg/kg。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
对于中国酒业协会的这一表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马勇认为,“所有白酒都含有塑化剂的说法,跟我们调查掌握的实际情况有出入。”马勇称,该协会近期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批白酒产品都没有检出塑化剂。
贵州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白酒企业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一些被查出含有塑化剂的企业很有可能是在生产或者包装环节出了问题,“但不能因为酒鬼酒含有塑化剂,就认为整个白酒行业都有问题。”
作为行业龙头,五粮液(27.18,0.10,0.37%)(000858.SZ)于11月19日表示,公司长期以来十分重视产品质量,不存在塑化剂超标的问题。此外,老白干酒(30.56,-0.56,-1.80%)(600858.SH)董秘办相关人士称,据生产技术部门反馈的情况,老白干酒并不存在这一问题。泸州老窖(32.88,-0.15,-0.45%)(000568.SZ)董秘办也表示,在该事件出来后,公司已经再度展开对以往检测报告的调取工作。
贵州茅台(217.20,0.15,0.07%)镇君丰酒业总经理谢勇则很坦率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塑化剂的确在白酒里都多少存在,但基本是在生产、包装、运输、仓储过程中与塑料制品的接触造成的,“塑化剂对白酒的品质、口味、形状等没有任何作用,没有任何一家白酒企业会去人为添加塑化剂。”
“塑化剂不是白酒发酵中的附产物,超标可能是生产过程中采用不合格的塑料制品导致的,不存在危及行业的可能。”洋河股份(95.36,0.45,0.47%)(002304.SZ)董秘丛学军表示,公司去年就已引入对塑化剂的检测,未检测出问题。
至于塑化剂风波对白酒企业有多大影响,谢勇坦言,“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塑化剂含量多少,关键就看白酒企业重不重视、管理严不严格。”
中国农业大学[微博]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刘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塑化剂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具有生殖毒性,会伤害男性的生殖能力,且会促使女性性早熟。在致癌方面,现在还没有确凿的医学证据,在动物试验中可以发现致癌反应,但对人类还没有发现。
台湾大学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孙璐西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台湾最新修订的塑化剂每日耐受量参考值,塑化剂的毒性是三聚氰胺的10倍还高。
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根据国际通用风险评估方法和欧洲食品安全局推荐的人体可以耐受摄入量,以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塑化剂含量为1.08mg/kg计算,按照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每天饮用1斤,其中的塑化剂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中国酒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协会和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有关负责同志的意见是一样的。
白酒现塑化剂通常的两种可能
若人为添加可能为增加酒香
中国酒业协会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查定认为,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会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袋包装、成品酒塑料瓶包装、成品酒塑料桶包装等。
中国酒业协会称,溶进白酒产品塑化剂最高值是酒泵进出乳胶管,目前所有白酒企业都在使用该设备,每10米乳胶管可在白酒中增加塑化剂含量0.1mg/kg。其他塑料制品、设备,有的企业用,有的企业不用,因此不同企业、不同产品的塑化剂含量各不相同。塑料袋、瓶装的成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品中的塑化剂含量会逐渐增高。
一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教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酒中含有塑化剂,应该不是企业有意为之,因为如果是故意添加,‘超标’247%这个数字也太低了。”由于塑化剂的分子结构不稳定,很容易被转移,因此可能是通过输送管道溶出了有害残留物质。
上述白酒企业负责人称,白酒中含有“塑化剂”成分,有两种可能性,一是生产用具、生产设施对食品产生污染,如输送管道、包装材料等,尤其是劣质塑料输送管道可能对酒质量污染更大。二是企业生产时添加的某些食品添加剂里本身带有“塑化剂”,因此可能残留在酒内。
但业内人士却有不同观点。据了解,酒中的塑化剂可能与“酒香”有关。人为在白酒中添加塑化剂物质并非出于成本原因,但塑化剂具有很好的留香功能,不排除假冒伪劣白酒掺入劣质香精来增香从而带入大量塑化剂的可能。
尴尬的标准
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塑化剂污染事件后,依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卫生部于2011年6月13日公布了《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该函明确指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是可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的增塑剂,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剂,严禁在食品、食品添加剂中人为添加。
“卫生部的规定是针对食品及食品包装材料的,目前国家并没有将塑化剂列入白酒的强制检测项目。”上述白酒企业老总称。
某酒企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由于白酒国家标准里没有塑化剂项目规定,很多企业在生产时都不会留意该指标,日常检测中也会忽略该指标。
白酒行业的多位专家和企业人士,都对外界拿《卫生部办公厅关于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中的规定来套白酒产品,提出异议。
他们认为,若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中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mg/kg来衡量,依据中国酒业协会提供的白酒普查数据,目前塑化剂含量最低的白酒也“超标”65%。
“因为邻苯类物质溶于乙醇,酒精类食品显然比其他类别食物更易被‘感染’,必须设立独立标准。”上述白酒企业负责人直言。
但也有白酒企业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虽然国家白酒标准里没有要求检测塑化剂含量的要求,但我国食品国标里对塑化剂含量有规定,因此从食品安全出发,公司会将之纳入风险性控制指标。
中国酒业协会表示,已要求卫生部门进行白酒塑化剂残留量安全风险评估,待评估后,将制定出白酒产品对于塑化剂的安全标准。
基金大面积“中毒”
白酒股一直被机构视为避风港,随着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发酵,现在却成了基金避之不及的“地雷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统计上市公司三季报发现,重仓持有酒鬼酒的基金多达33只。其中,持股最多的有汇添富、国投瑞银、广发等基金,分别持有721.60万股、560.85万股、462.60万股。细分到各基金品种,汇添富成长焦点持股达479.91万股;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在三季度虽有减持,但持股数仍高达446.30万股;广发聚瑞则在三季度增持酒鬼酒,总持股422.14万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研究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该事件对白酒行业形成短期重大利空,短期内行业估值将受打压。
同花顺(12.300,0.00,0.0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基金重仓持有白酒股的总数量达到了13.50亿股,持股总市值则达到了860.82亿元。在三季度末基金持有的前20大重仓股中,包括了贵州茅台(600519.SH)、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业内人士认为,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持续发酵,那么此类个股短期内很可能遭到基金抛售。
(本刊记者宋雪莲、李妍、路永庆对本文亦有贡献)
原文地址: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cyxw/20121127/0037138023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