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干作为一种富含营养的休闲食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牛肉干动起了歪脑筋。昨日,记者从赛罕区公安分局了解到,巧报派出所民警在辖区内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家用猪肉伪造“牛肉干”的“黑”作坊。目前,涉案的 4名嫌疑人已被警方抓获。
村内一民宅暗藏“玄机”
1月27日16时许,赛罕区巧报派出所民警在帅家营村进行春节前夕安全检查。在清查过程中民警发现,村内的一间民宅院内有几个人在屋里屋外的忙着搬运着什么,而院门却紧闭着。民警从门缝里看到,时不时的有烟雾从院内的一间房子内冒出,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一氧化碳的味道。民警并没有打草惊蛇,而是通过外围了解这家民宅的情况。通过了解,民警得知这家院子被一个外地男子租下了,平时这里大门紧闭,但经常从院子里传出一股股刺鼻的臭味和一氧化碳的气味,随后民警进行了突击检查。
民警进入后,发现这里是一个小型加工厂,其中两间屋子是加工车间。“我们首先进入了北侧的一间屋子,30平方米的屋内,地上摆满了成盆成盆的冷冻肉。沿墙的地面上摆放着许多烧红的蜂窝煤,屋子里大部分地方都安着一人高的架子,架子上挂着许多肉条;屋子里到处是黑色的油渍,气味难闻,卫生条件十分恶劣。”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南侧的一间屋子是一个调配车间,地上堆满了一些加工肉干的添加剂,屋里一张折叠床上还散放着一些成品肉干。民警现场初步判断这是一家“黑”作坊。
警方现场对几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工作人员承认在无证的情况下,使用冷冻猪肉制作“牛肉干”销售。民警及时联系工商部门通过联合执法对嫌疑场所进行清查。
当日 17时左右,警方依法将涉案销售制造假冒伪劣食品的四名嫌疑人包某某、包某、包某某、白某某带回派出所进行进一步审查。
经询问,该“黑”作坊的经营者是22岁的包某某,2011年8月份在我市开始制作销售假冒伪劣牛肉干,先后在前不塔气村、帅家营村制作经营长达一年半的时间,并且每天进出货量较大。警方通过查阅包某某的记录账本发现,每天生猪肉的进货量就达到500公斤左右,制成肉干近 140公斤到 150公斤不等。成品装进透明塑料袋进行密封后,卖给市内一些小店。据警方初步统计,2012年 8月份到现在包某某已经购进生猪肉达 100万元。
“黑”作坊加工环境恶劣
1月28日10时许,记者跟随民警来到这间“黑”作坊,推开房门一股怪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这是一间肉干的初加工“车间”。屋内十分简陋,屋子地面、墙壁上随处可见黑色的油腻,地上到处摆放着脏兮兮的塑料大盆,盆里装满生肉,一些肉已经拖到地上。在屋子中央,有一个大炉子,其他地方都被挂着的肉干占据。炉子旁边还放着一个大风扇,不停地向屋内悬挂着的肉干吹着风。
在另一间屋子里,一进屋记者便闻到一股浓重的牛肉味,只见房间一角堆放着制作肉干的添加剂,其中一个尿素袋里装着的半袋子东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袋子里的东西是一种名为绿惠调味品香精的食品添加剂,型号为 3230增香粉。而这一款食品添加剂的外包装上明确标注着:不可直接食用。屋子里浓烈的牛肉味就是从这个袋子里散发出来的。屋子里还有半袋子没有使用的包装袋和几袋已经包装好的肉干。在又一间屋子里,记者看到一张折叠床上还放着没有来得及包装的肉干。
猪肉干在装袋前要喷牛肉精
当日上午在赛罕区巧报派出所,记者见到了 22岁的包某某,他告诉记者,2010年他从老家来我市打工,挣了点钱就想自己干点什么,想了好久才想到做这个。“我这间加工厂没有任何手续,这里是从去年 8月份开始生产的。我主要就是做猪肉干,进了新鲜猪肉,然后制成肉干。具体经销商怎么卖我就不清楚了。”包某某说,他这个“生意”也挣不了多少钱,除了给雇来的人发工资外,剩下的仅够日常开销。
另一名女嫌疑人包某某告诉记者,他们先买回来猪肉解冻,然后切成条腌制,腌制完再挂起来晾干,一般一晚上就晾的差
多了。晾干以后再用夹板在炉子上烤,烤完了等肉凉了再喷上牛肉精,然后大约 2.5公斤装成一袋,再往外推销。
当记者向包某某询问为什么要在装袋前喷牛肉精时,她说:“就是为了吃的时候有一股牛肉味儿。”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主要嫌疑人包某某一直不肯交代其用猪肉替代牛肉制作牛肉干,但是根据其他嫌疑人的供述,他的行为就是用猪肉干假冒牛肉干进行销售。”
目前,该案件已移交赛罕区公安分局经侦大队,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