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上的绿色食品品种也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每一样产品的“绿色”都是完成可以保证的。
7月15日,浙江省启动了“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8月14日,浙江省农业厅公布了这次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的最新情况,并公布了18个农药质量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3家假冒绿色食品企业以及4个典型违法案例。
浙江省农业厅相关人士昨日(8月15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称,因这次整治行动牵涉面较广,上述被抽检出来的“问题”产品相关查处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当中,最终处理结果会进一步对外通报。
检18个不合格农药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浙江省农业部门组成了10个检查组,对全省41个县(市、区)的111家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和抽检,共检测出不合格农药产品18个。
通报显示,这次被被检出不合格的农药产品分别为:北京清华利农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酰甲胺磷40%乳油;山东绿德地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00克/升百草枯水剂;江苏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和山东绿丰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35%敌畏·毒死蜱乳油等。
同时,江苏嘉隆化工有限公司、江苏生花农药有限公司、江苏东宝农药化工有限公司、江苏南京领先国际化工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柘城县新威农药有限公司、青岛现代农化有限公司、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以及其他另外7家企业所生产部分农药产品也被出不合格。
据浙江当地媒体《青年时报》披露,被通报的不合格农药产品中,江苏南通金陵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1%草甘膦异丙铵盐水剂,指标或明示的草甘膦异丙胺盐含量为39.0-45.1,但实际测出含量达63.0%;安徽生力农化有限公司生产的40%乐果乳油,指标或明示的乐果含量≥40.0%,但实际检测值只有26.3%等。
“瘦肉精”抬头
食品领域此前被曝光的“瘦肉精”现象再次出现。据《青年时报》报道称,截至8月10日,已查处3起使用“瘦肉精”案件,并已将案件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如7月25日晚,湖州市农业部门查获省外输入性“瘦肉精”肉牛案,两头肉牛产品全部销毁,并将涉案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浙江省农业厅要求,凡发现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行为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移送一起,在对畜禽使用违禁药物与滥用添加剂的抽检中,清理注销不符合经营条件的兽药经营企业经营许可证718家,抽检生猪尿样等样品35万余批次,合格率99.99%。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为了杜绝病死猪流入市场,自5月份至今,全省已排查32171个畜禽养殖场、420个畜禽屠宰场(点)的动物防疫措施落实情况,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4759条;查处办结病死猪案件7起,其中不按规定处置病死动物案件5起、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案件2起、涉嫌犯罪移送公安机关2起。
“山寨”绿色食品
农产品一旦被贴上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标识,身价都会倍增。这次抽查发现,有三家假冒绿色食品企业。
根据通报,3家假冒绿色食品企业的分别为:大兴安岭富林山野珍品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世龙食品有限公司、大姚县治庆丰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
对于山西世龙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官方网站介绍称,该公司以“世龙”牌上党腊驴肉系列产品为主导,集科研开发、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所生产的“世龙”牌上党腊驴肉系列产品,2000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通过QS认证、2004年认定为“中华养生肉制品”,2005年“世龙”商标认定为“山西省著名商标”。2006年通过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该公司自称,公司目前是国内最大专业加工驴肉制品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已形成年产3000吨上党腊驴肉生产规模。营销服务网络遍及北京、上海、杭州、济南、福州、深圳、太原等大中型城市和山西省地、市级市区,约占国内驴肉制品60%以上的市场份额。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次拨打该公司公开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业内人士称,假冒“绿色食品”主要原因是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和加工企业为了谋取高额利润,随着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同不断增强,一旦食品披上了“绿色”的外衣,价格就比一般食品要贵,但事实上,被批准的绿色食品具有绿色食品标志以及唯一的编号,而市场上的仿冒绿色食品一般都只在其包装上写上“绿色食品”而无绿色标签,或仿冒绿色标志而无绿色食品编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已与1998家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主体签订承诺书,签约率达50%以上。通过这次排查,有22家生产主体51个产品不再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原文地址:http://hn.ifeng.com/hnzhuanti/henan315/zlaq/detail_2013_02/18/588660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