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去年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奶粉荒"席卷荷兰。有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一场商业事件被"政治化",并由此引发民众所谓奶粉的"中国威胁论"。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从去年开始,一场旷日持久的"奶粉荒"席卷荷兰。当地舆论认为,大量中国人在荷兰从事代购,买走了本该提供给荷兰婴儿的奶粉。年初,荷兰商家掀起的限购风潮,不久前荷兰政府也开始介入调查,有分析认为,这标志着一场商业事件被"政治化",并由此引发民众所谓奶粉的"中国威胁论"。
过去在国际社会当中,尽管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在不同的时间段被很多国家炒得沸沸扬扬,但也许是因为地缘政治上相对疏远的关系,欧洲国家从来都不是唱主角的,直到2005年的中欧纺织品贸易纷争,欧盟说,中国向欧盟国家倾销低价纺织品违背了国际市场交易原则,这才给欧洲人提了个醒,大陆另一边的中国似乎来势汹汹,仔细分析一下,奶粉抢购事件中的欧洲人透露出来的焦虑之感,与早年的倾斜纠纷当中的情况并不太一样,在奶粉抢购事件中欧洲人惊讶的发现在不到4、5年的时间里,中国本土食品安全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居然几乎让欧洲的婴儿断了口粮,这已经不再是生产市场上少挣几块欧元问题,而是影响到欧洲人最重视的子女教育,中国开始跟欧洲在生产资源上进行相对高端的竞争了。
奶粉并不是唯一被抢购的资源,常见的例子还包括教育机会,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来到荷兰学习,尽管他们要因此付出比本地学生高10倍的学费,以莱顿大学为例,同就读于一年制的硕士项目欧盟学生的学费是1700欧元一年,其他国际学生的学费每年是15000欧元,经济危机之下荷兰政府还同时收紧了国际学生的打工政策和移民政策,然而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中国学生前来分享教育资源。
再回到奶粉事件中,这不只是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的国际普通贸易战,它是荷兰社会各个方面的各个力量的一次博弈,从奶粉厂商来看,由于市场是自由的,只要保证利益,厂商本身并不在乎奶粉是究竟卖给了谁,从民众来讲,尽管人们普遍感受到的焦虑,但是对奶粉有需求的人数,在总的人数当中毕竟是占少数,大多数人不置可否。
从政府的角度,对于奶粉事件进行表态,更多的是破与民众舆论的压力,政府本身并不希望在官方层面上轻易的与中国结怨,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之下,欧盟对中国经济体的依赖是与日俱增,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各国都不愿意成为得罪中国的出头鸟,欧洲的政治底牌将是将全欧洲捆绑起来一起与中国进行对抗或者是合作,但也存在着一些风险,那就是中国巨大的经济吸引力有可能会成为欧盟内部成员国新一轮的分化。
(原标题:荷兰奶粉荒引父母担忧 引发奶粉“中国威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