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夏季原本是一年中猪肉消费需求最低的季节,但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猪肉价格已连续10周出现全国性普涨;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猪肉价格连续7周上涨。
业内人士表示,此轮猪肉价格上涨与今夏持续的高温天气有较大关系,属于阶段性上涨,预计四季度呈稳中有升的走势,不会对下半年物价水平形成太大的上涨压力。
“猪周期”不明显
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从5月第四周至7月第四周,全国猪肉平均价格连续10周上涨,涨幅约10%。活猪价格结束了15周的下降,从5月第三周开始,连续11周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5、6月份猪肉价格的回升幅度不大。进入7月后,国内多地持续高温,猪肉价格的上涨开始加速,尤其是7月底至8月初的一周。据北京最大的农产品集散地新发地市场统计,该市场8月2日白条猪的批发均价为19.60元/公斤,比一周前上涨2.08%,比一月前上涨5.95%,环比涨幅明显。这种上涨趋势本周还在持续。6日新发地市场白条猪一等肉均价21元/公斤,5日为20.8元/公斤。
主营猪肉销售的新发地市场肉类大厅2号商户叶晓勇表示,天气炎热、猪肉供应减少,推动肉价攀升。“天热了肉放不住,屠宰场在天冷的时候一天宰1700-1800头猪,现在一天只宰1300-1400头猪。”
业内人士表示,高温天气是今夏猪价上涨的重要“推手”。首先,极端高温天气造成肉猪流通受阻。四川畜牧食品市场信息中心主任钱亮称,在高温之下,远途运输容易诱发猪出现应急反应,风险加大,对生猪调运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猪源紧张。其次,高温致使部分南方省市持续干旱,活猪饮水困难,生长速度放缓,出栏体重下降,这是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总结的拉升猪价的一大因素。
“猪周期”在此轮肉价上涨中扮演的角色并不重要。钱亮称,经过前一阶段的养殖亏损后,按照传统的“猪周期”理论,母猪存栏量应该下降,但目前母猪数量稳定。过去的散养模式确实使“猪周期”能显著影响猪肉价格,但国家对肉价的调控力度加大,养猪规模户数量增多,应对市场波动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猪周期”效应被熨平不少,肉价暴涨暴跌的概率很小。
短期涨势有望收敛
业内人士表示,整体而言,猪肉价格四季度将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但不会对通胀造成太大压力。
短期看,猪肉价格难以维持前一阶段快速上涨的势头。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说:“屠宰企业库存量都在80%-90%,基本上囤不下去了,加大收购量的积极性也不是特别大。潜在的供应量很大,养殖户都在压栏。在存栏里,中大猪的比重较大,后期猪肉供应会持续上升。”大通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国内能繁母猪还处于去产能化阶段,近期生猪价格反弹力度有限。
北京新发地市场也发布报告提醒商户,北方毛猪存栏量增加,而当前白条猪批发价是今年春节过后的最高价,在冬季来临之前肉价很难突破当前价格,8月肉价面临回调风险,养猪场特别是散养户没有必要惜售,顺时出栏为宜。
对于四季度的猪肉价格,钱亮预计将稳中有升,小幅上涨,略有震荡。目前的高温天气给存栏生猪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降低生猪免疫能力和生长速度,影响生猪出栏。这种影响在9月后才会显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使终端肉价维持在较高水平。齐鲁证券的研究报告认为,目前猪价已处于走出底部的反弹征途,趋势明确,预计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开始加速回升,整体呈现温和复苏状态。
山东省畜牧协会生猪产销分会专家组组长周玉晓说,由于养猪周期较长,大型猪场下半年生猪数量不会大幅增加,预计下半年猪价会稳中有升,但不会对通胀造成太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