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秋风渐起,今年的大闸蟹陆续上市,不少商家开始发售礼品卡、提货券。然而昨天,本报却接到一名读者的投诉,称自己想兑换手中一张大闸蟹提货券时,发现电话无论如何都打不通,商家也如人间蒸发般不见踪影,300多元的蟹券成了一张废纸。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消费投诉并不只是一桩两桩,“纸螃蟹”背后问题多多。
预订电话无人接听
董女士说,这张“蟹江南”阳澄湖大闸蟹提货券是去年年底一个朋友送给她的。券面上介绍,“378型”礼盒内总共含雄蟹3.6两3只、雌蟹2.6两3只。见券上标注的提货有效期截至2014年1月10日,董女士心想干脆等到来年秋天螃蟹最肥美的时候再兑换。
今年10月,董女士见蟹季将至,便找出提货券,打算和家人一起大饱口福。根据背面的使用说明,只要消费者打电话预订,商家就会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董女士说,从10月1日到现在的20多天里,她不断拨打提货券上的两个号码,总共打了上百个电话,然而无论哪个时段,两个电话都未接通过,真叫人又急又气。
记者也尝试拨打了这两个号码,131开头的手机号一直关机,而另一个400电话则始终无法接通。
各种乱象侵害权益
无奈之下,董女士和丈夫决定直接上门拿货。提货券上印有“上海治丹实业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字样,和一个虹桥路某号的地址。谁料他们到了那里发现,这是一处大型商业广场,而券上没有写明是几楼几室,根本无从找起。同样,蟹券上所印的官方网址也无法登录,显示“域名错误”。“方法都用尽了,就是找不到这家公司。”董女士最终只得放弃,眼睁睁看着价值300多元的蟹就这么“跑”了。
董女士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几年,“纸螃蟹”愈发火爆。与过去的实物销售相比,预售提货券有其优势,消费者既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又能自由选择送货时间,本不失为一种便利的选择。
然而由于部分商家的不规范、不诚信,蟹券渐渐变成了消费者手中的麻烦。有的消费者发现商家虚标价格,以次充好,甚至混着死蟹;有的兑换时发现大闸蟹短斤少两;有的则遭遇蟹券超售,明明在规定时间内却被告知无货可领。种种乱象,侵害的是消费者的权益。
加强预售监管力度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的专家表示,消费者在购买预付性礼券后,就与商家形成了合同关系,商家有义务事先对有效期内的市场及自身的履约能力作出合理预判,积极按照约定备货,确保能够按照票面约定,保质保量地提供商品和服务。董女士所投诉的这家公司已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理应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
消保委也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付性礼券时要与商家约清送货时间、提货方法、商品种类等要素,并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提货。提货时,要对商品查验。一旦发现商家提供的商品与约定不符或企业已无法联系,应当保留相关凭证,尽快向相关部门反映,以免造成损失。
采访中不少消费者表示,预售券先付钱再验货,一旦出现问题,商家或是消失,或是找借口不愿退款,消费者处于被动位置,维权困难重重。他们建议,相关部门能否加强对预售券的监管力度,规范此类发票行为,做好事前预防,而非事后“亡羊难补牢”。
原文地址: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3/1029/c85914-2336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