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细胞和组织的物质基础。是形成脑髓、头发、各种内脏、指甲、血液、肌肉等的重要物质。蛋白质还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增强身心健康,抵抗疾病,供给机体能量的作用。
保证供给孕妇充足的蛋白质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孕妇对蛋白质的需要量较平时增加很多。
首先,胎儿需要蛋白质构成自己的组织。其次,孕妇本身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来供给子宫、胎盘及乳房的发育。由于分娩过程和产后可能损失一定量的血液,因此,孕妇必须贮储一定数量的蛋白质来应付此种需要,使产妇恢复较快,并防止贫血。孕妇有充足的蛋白质供应,能预防妊娠毒血症等并发症。丰富的蛋白质贮存,还有刺激乳腺的分泌,增加乳汁量的作用。蛋白质供给不足时,可能影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一生中,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是胎儿时期和婴儿时期。此时若蛋白质供应不足,胎儿大脑发育将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孕妇的蛋白质需要量应适当增加。营养学家建议我国孕妇应从妊娠中期开始,每日增加蛋白质15克,即每日需摄入80-90克,妊娠末期增加蛋白质蛋白质25克,即每日需摄入90-100克,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孕妇的消耗量。蛋白质被人先消化成氨基酸或短肽后才能人力吸收。因此在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高低只是时,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是否齐全,是否合乎人体需要。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所含的氨基酸接近于人体需要。如禽蛋,乳品、鱼虾、瘦弱、内脏、鸡鸭等,孕妇应多吃这些食物。植物蛋白质价值较动物蛋白质虽然低,但两者配合食用,可以起到互补作用,效果较好。所以孕妇的食物应多样化,同时,对蛋白质的摄入也不应过多,否则会加强肾脏负担。
糖类
糖类也就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约占总热量的70%-80%。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4千卡的热量,糖主要来自人们的主食。在我国主食以米面为主,一般来说,孕妇糖的摄入量不会缺乏。目前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孕妇应首先保证蛋白质和其它营养的足够摄入,尽量控制糖类的摄取入比例,一般控制在占总热量的50%-65%为宜。饮食中少吃主食,多吃蛋白类食物,适当吃一些脂类食物。糖的摄入量过多会使孕妇发胖,过少则不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需要,如果长期摄入不足,脂肪被氧化供热,还会增加蛋白质的消耗,影响胎儿正常发育。孕妇每日需供给热量2200千卡,而由糖类供热1300-1500千卡即可,也就是说,孕妇每日需要糖类330-400克。
脂类
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包括磷脂、糖脂、固醇和固醇脂等,脂类在人力中起着各自不同的生理作用。脂肪的主要作用是氧化供热能,一般人脂肪供热占总热能17%~25%,每克脂肪可生成9千卡热量。类脂则是细胞膜结构的主要原料。因为有些人体不可缺少的脂肪酸和类脂成分是人力不能制造的,所以要特别注意摄取含必需脂肪酸较多的食物为好,如大豆、芝麻等植物性脂肪。在胎儿发育期间,体内脂类所占比重增长很快,所以每天应补充20~30克脂类,但最好不要超过50克,特别是妊娠中期以后,不宜多吃脂类,以免脂肪过多,增加肝脏负担或造成肥胖和巨大不不胎儿而引起难产。
钙和磷
钙和磷是构成骨、牙的主要成分。由于胎儿骨骼和牙齿的钙化,在妊娠期已经开始,所以人类一生中决定牙齿蒸汽和坚固的关键时期,是胎儿及婴儿期。胎儿骨骼、牙齿的钙化速度自8个月以后突然加速,如果膳食中钙磷供给不足,胎儿势必从母亲的骨骼和牙齿中摄取大量的钙磷满足自己的需要,此时母亲的钙代谢多为负平衡,结果使母亲易患固质软化病,同时胎儿也可能产生先天性佝偻病或低钙惊厥。有的孕妇也会出现缺钙抽搐病。孕妇的钙化平衡实验证明,每日需摄入钙1.5克左右,才能达到钙平衡,同时还应补充食粮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可促进钙的吸收,尤其是妊娠的最后2个月,更应注意补充钙剂。
碘
碘是第一个被发现与出生缺陷有关的微量元素,它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成分,而甲状腺素则影响全身组织氧化作用。胎儿第3~6个月是神经系统的发育时期,此时缺碘,可导致甲状腺素合成不足,造成永久性的中枢神经和听神经损害,形成呆、哑、聋、痉挛性瘫痪。可患先天性克汀病和甲状腺肿等病。有研究表明,我国几白色痴呆傻人中,90%是因缺碘造成的。目前我国有4.2亿人生活在碘缺乏地区,占世界碘缺乏病人数的40%。妊娠期间妇女应有意识地多吃些含碘的食物。孕妇每日膳食中碘的供给量为115微克,特别是缺碘地区的孕妇,更应适当增长含碘高的海带等食物。还可食用补碘产品如智力碘口嚼片,这是中国地方协会推荐的补碘产品,有中国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简直的新型有效的海洋生物制品,也易被人体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