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饭后不消化,可以喝一杯酸奶。其他益生菌、益生元的产品也不乏这样的广告,但益生菌真的有这么多功效吗?
人体,细菌的乐园
自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人的身体就是一个细菌的乐园。即使是“讲卫生”到了洁癖的地步,一个成年人体内的细菌总重量也大约有1.5公斤重。在小肠里还算地广菌稀,每毫升还只有1000个的样子;到了大肠,就发生了“菌数爆炸”,1毫升里的细菌达到了上千亿。
这些细菌中的绝大多数与人体和平相处,有一小部分不安分的,要搞点破坏“生态环境”的恶作剧,被称为“致病细菌”。还有一些责任感比较强,坚持“肠道兴亡,细菌有责”的信念,代谢生成一些小分子有机酸、多肽以及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还能抑制致病细菌的泛滥,从而被人类授予了“益生菌”的光荣称号。
补充益生菌,数量和活性很重要
本着惩恶扬善的目标,人们自然想到“补充”益生菌到体内来改善健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有几千项相关的研究发表。在针对腹泻、免疫、过敏、癌症、女性健康方面,都有许多正性的实验结果,令人欣慰的是,至今几乎没有副作用的报道;遗憾的是,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距离真正可靠地造福人类,却还任重道远。
要想通过补充益生菌来有益健康,必须要“特定的细菌” “保持活性”“有足够的细菌数量”而且“连续服用”。不同的益生菌能够产生效果的数量相差非常大,有的每天吃1亿就可以起作用,有的却要1万亿才行。
正如前面说了益生菌的作用需要“足够数量”“保持活性”,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对于益生菌产品里的益生菌还没有质量标准和法定检测,厂家的宣称只能依靠它们的信誉来保证。
改变思路,给好细菌提供营养也不错
补充益生菌的思路是直接吃进活的细菌,此外,人们还想到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从而压制坏细菌。能够实现这样功能的食品成分我们一般称之为“益生元”。
这一思想直到1995年才被提出,随即获得了巨大关注。十几年来,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多,也有相当多的号称“益生元”的食品投入市场。
它们的基本特征有:必须完好达到大肠,也就是说在胃肠中不能被消化;不仅需要能被“好细菌”代谢利用,还得不被“坏细菌”利用;好细菌代谢利用之后,必须为人体带来明确的好处。迄今为止,比较公认满足“益生元”要求的有三种:菊糖(Inulin)、低聚果糖(FOS)和低聚半乳糖(GOS)。
有些广告中所说的“黄金双歧因子”其实不是细菌,而是益生元。“双歧因子”是指能够帮助双歧杆菌生长,而对其他坏细菌没有帮助的食物成分,“黄金”二字只是推销噱头。
把益生元和益生菌混在一起的东西,叫做“synbiotics”,通常翻译成“合生元”。按照厂家介绍,“黄金双歧因子”其实就是一种低聚果糖(FOS)。一般来说,需要每天吃好几克FOS才能显示出益生元效果。也有一些人对FOS不耐受,吃进1克就能导致肠胃不适。至于这些饮料中的FOS有多少,就只能依靠厂家的信誉了。
其实,FOS也存在于许多水果蔬菜中,比如香蕉、洋葱、大蒜、小麦、西红柿等。如果期待FOS带来的好效果,补充这些蔬菜水果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结
不管是“饭后一瓶酸奶有助消化”,还是“某某活性乳酸菌,饭后来一瓶”,都不算是谣言,从科学概念上说,还算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喜欢它的风味,喝一喝也无不可。至于它们是否有传说的“保健功能”,消费者需要注意:科学概念上的可行,跟商品广告中的宣称是两回事。
益生菌、益生元不能代替药物,不要过度迷信“所谓”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