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冬病夏治有疗效 三大误区要注意

饮食健康 > 健康专栏

“三伏”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人体经脉内气血充盈,毛孔张开,有利药物吸收。如果在这个时候服药治疗,可以最大限度地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冬病夏治”也有局限,应避免以下三大误区。

“冬病夏治”要避免3大误区

1、“包治百病”

并非所有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适用于“冬病夏治”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类:成人及儿童的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喘、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力低下等。此外,也可用于治疗冻疮、咽炎、儿童肾病及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缓解期。

2、“立竿见影”

“冬病夏治”是个综合治疗的过程,“三伏”治冬病要在冬天才能显现疗效,有些疾病还须要坚持治疗几个夏天才能收到明显效果。不能因为没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稍微见效就停止治疗。

3、“取代日常治疗”

用药物穴位敷贴等方法治疗,最好作为综合治疗方法的一种,不能过分强调“冬病夏治”的效果。

哪些病可以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变异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这种类型的病都可以通过冬病夏治的方法进行治疗。

1、呼吸系统疾病

用中药敷贴治疗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是为人熟知的“冬病夏治”之法。敷贴治疗是中医最常用的“内病外治”法,除了能治疗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体质虚弱者反复呼吸道感染外,对过敏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也有很好的疗效。敷贴的时间一般在三伏天(7、8月中旬)开始,需经6至12次治疗,连续三年为一疗程。最常见的是选用一些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复方中药,通过渗透皮肤,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

接受敷贴治疗的患者,需要在饮食、生活上注意:敷贴后最好不要进空调房并避免电扇直吹,因为毛孔遇冷会收缩,影响药物的吸收;敷贴的当天不宜吃冷饮以及冰镇食品;敷贴治疗期间要少吃“发物”,如辛辣食品、海鲜及生冷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提高经络穴位对药物刺激的识别,引导药效直达病灶。此外,适度的锻炼能增加神经肌肉的协调性,出汗还有利于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散发出体表,增强体质,但出汗也不宜过多。

2、手足癣、冻疮

在夏季采用中药浸泡的方法来防治手足癣、冻疮等皮肤疾病,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盛夏之际,人体皮肤的温度和湿度最高,毛孔开泄,药液最易透达皮肤深处,使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此时用恰当的中药进行浸泡,不仅能治疗手足部的皮肤瘙痒、浸渍、水疱、糜烂,还可防治冬季易发的皮肤粗糙、皲裂和出血。中药浸泡液可选用中药鹅掌风浸药等,也可到各大中医院配置制剂。中医认为,手足癣是由湿热或血虚风燥所致,在夏季主要是湿热所致。在中药浸泡的同时,配合内服中药,有利于增加和巩固疗效。

专家特别提醒,发生手足癣后,应针对不同的类型对症治疗,外用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盲目使用复方类的外用药,因这类药中都含有激素,容易使手足癣加重。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健康专栏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