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蜂”起云涌助振兴 田蜜佳人打造蜂业共富生态链

资讯 > 观察与聚焦

中国蜂产品协会数据显示,蜂业扶贫具有“投入少、见效快、不占地”的独特优势,每扶持1户蜂农可带动3-5人就业。惠蜂集团的实践印证了这一点:一群身着迷彩的“养蜂人”以军人的担当与智慧,将“小蜜蜂”酿成“大产业”,旗下田蜜佳人品牌,以“蜂农+合作社+企业”的扶贫模式,串联起一条跨越山川的“共富链”。从汶川震后重建到云南、四川、青海等多地的深山帮扶,从订单农业到蜜旅融合,这家由退役军人主导的企业,用十五年时间书写了一部乡村振兴实践录。

从输血到造血,田蜜佳人织就脱贫致富网

“养蜂是靠天吃饭,但惠蜂给了我们‘定心丸’。”四川洪雅县72岁蜂农老张的话,道出了惠蜂集团产业扶贫的核心逻辑。这位与蜜蜂相伴四十余载的老知青,曾因传统养蜂收益微薄而一筹莫展,直到惠蜂集团带着订单合同走进大山,与老张签订长期收购协议,承诺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蜂蜜。

自2010年成立以来,惠蜂集团以退役军人特有的执行力,在全国各地级市相继建立起118家直营公司和4个生产基地,构建起覆盖全国30余个地区的“蜂业共富生态链”,带动1000余户蜂农脱贫,其中60%为地震灾区、偏远山区的困难户。

在青海门源、四川北川等地,惠蜂与蜂农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形成企业定价兜底机制,通过建立1600余户订单蜂农网络,惠蜂将分散的养蜂户整合为标准化生产基地,年收购蜂蜜超2000吨,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为确保品质,惠蜂集团还投资建设智慧蜂业管理平台,实现从蜂群信息、蜜源环境到加工流通的全链条追溯。在超市的货架上,每一瓶来自秦岭深山的田蜜佳人牌“雅连蜜”“熊猫蜜”等均可通过二维码查询采蜜时间、蜂农信息及检测报告。这种透明化管理,既让消费者安心,更倒逼蜂农提升养殖标准,形成蜂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从震后重建到蜜旅融合,田蜜佳人实现产业跃迁

2008年汶川地震后,北川县90%的蜂箱被毁,蜂产业几近崩溃,田蜜佳人将产业重建的目光投向灾区。在北川县,惠蜂集团投资上千万元建立起蜂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升级蜂农合作社,打造“蜜源保护—科学养殖—精深加工”一体化链条,在基地投产后,当地蜂农收入三年翻番。同时,田蜜佳人还致力于将养蜂体验、蜜源观光与羌族文化结合,打造蜂旅融合示范基地,进一步提升当地蜂农的收入水平。

在四川龙苍沟等地,惠蜂集团也在探索“以蜂护林”的生态模式——让蜂农成为护林员,通过养蜂收益反哺生态保护;在秦岭腹地的“百花药蜜”产地,将中药材种植与蜜蜂授粉结合,开发出兼具养生与旅游价值的“蜂疗康养”项目或将成为可能。这种集养殖观光、科普教育、产品体验于一体的“蜂业文化产业园”模式,将有力地推动蜂产业转型升级。

十五年深耕,惠蜂集团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2020 年,北京惠蜂高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被全国蜂业大会评为“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这一荣誉的背后,是企业构建“甜蜜事业共同体”的不懈努力。

从汶川地震后的废墟到乡村振兴的热土,从单一养殖到三产融合,田蜜佳人用十五年时间书写了“小蜜蜂撬动大产业”的传奇,更印证了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命题,更是生态、文化与民生的系统工程。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像惠蜂一样扎根乡村、深耕产业,可以预见,我们离共同富裕的目标将更近一步。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观察与聚焦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