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限塑令”实施的第一天,记者走访多家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后发现,大部分消费者能自带塑料袋或环保购物袋,但集贸市场里的商贩还在使用超薄塑料袋。
“6月1日起,禁止无偿和变相使用超薄塑料袋……”早上7时,刚来到丰台体育中心早市,耳边广播中就传来有关“限塑令”的内容。在一家卖白杏的摊位前停下,摊主像往常一样捻出个超薄塑料袋递给记者:“买点杏吧,特甜!”“袋要钱吗?”“装吧,不要。”
尽管广播里循环播放着有关“限塑令”的内容,但早市中一些卖水果、蔬菜的摊贩似乎没听见,照旧拿超薄塑料袋给顾客,只有少数摊主告诉顾客“如果没带袋子需要花两毛钱买”。
10时15分,进入交道口路口东北角的焱鑫得利综合超市。“来几根大葱。”看见有买卖,女摊主先是热情地问有没有袋子,当得知有位顾客没带袋子时,马上抽出一个超薄塑料袋,一边装一边嘱咐:“要是有人问起,你就说这是你自己带的,如果说是我们给的,那我们可就惨了,听说得罚一万块钱呢!”
随后,记者又相继走访了朝内南小街菜市场、龙潭市场、劲松万意嘉菜市场等集贸市场。记者发现,市场里的商贩们对“限塑令”一清二楚,他们把付费塑料袋挂在明处,并在不同大小的袋子上标出“2毛、3毛、5毛”。然而真正做起买卖来摊主们倒像是更为顾客“着想”,让顾客们免费使用超薄塑料袋。有摊主明确地表示,将付费袋挂在上面是应付有关部门检查的,问他们为何不愿改用付费袋,得到的回答是:“一堆儿菜才卖一两块钱,让您花好几毛买塑料袋,您能乐意吗?”
和集贸市场相比,街头巷尾的便利店实施“限塑令”的情况好得多。
11时20分,干面胡同东口的“快客”便利店内,一位男顾客拎着四听啤酒正准备结账。收银员得知他没带袋子后告知:“塑料袋得花两毛钱。”
像“快客”一样,位于劲松南路的京客隆便利店也用上了付费塑料袋。为了让顾客看得清楚,工作人员把四种不同规格的塑料袋贴在收银台前的玻璃上,明码标价。正在排队的胡女士对记者说,鼓励循环使用塑料袋很好,非常利于环保。可是自己出门时太匆忙,忘了自带购物袋,只能买付费袋用。“这个办法不错,让人长记性,下次出门前就能想起带购物袋了!”胡女士调侃道。
当然,也有部分便利店对“限塑令”置若罔闻。记者在小街内的金路宝便利店结账时看到,旁边摆着一摞塑料袋,包括厚度超过0.025毫米的和无纺布购物袋。可收银员问都不问,很自然地用其中一个超薄塑料袋把商品包好。问她塑料袋是否需要花钱买,她说:“国家对我们这种店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时候非得用付费的还不知道。”
昨天,京城各大超市收银台前都贴出了塑料袋需要付费的通知,由于此前他们对“限塑令”的宣传比较到位,相当一部分顾客都是“有备而来”。
在交道口天客隆超市,一对老夫妇将给孙子买的一大堆食品装进了自带的购物袋里,他们说,购物袋是几天前社区发的,知道今天开始收费,所以就带来了。记者看到,顾客们自备的购物袋多种多样,有的是超市发放的无纺布袋,有的是其它超市以前用的免费袋,还有的是自己缝制的购物袋。
实施塑料袋收费制度后,昨天各大超市塑料袋的使用量大大减少。在地安门华普超市,一些只买三五件小商品又没带购物袋的顾客,交完钱后都把商品拿在手中;在玉蜓桥物美大卖场等一些有停车场的超市,不少顾客是把购物车推到汽车旁将买的东西直接卸进了后备厢。
据不完全统计,昨天上午8时至9时,玉蜓桥物美大卖场塑料袋卖出了不到300个,以前这一时段的塑料袋的使用量为4000个。京客隆甜水园店到下午3时共售出4种型号的塑料袋1543个,而以前每星期日塑料袋使用量平均为21000个。与此同时,赠送环保购物袋的活动还在继续,仅华堂商场的7家店铺一天就送出环保购物袋5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