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省科协、省教育厅等机构联合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举办“节粮在我身边”主题活动,向中学生宣传节约粮食的理念和方法。
导致今年全球粮食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中国作为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承担怎样的责任?活动结束后,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稻作新技术研究室主任黄庆接受了羊城晚报独家专访。
羊城晚报:今年国际粮价疯狂上涨,有30-40个国家由于粮食危机产生了一系列政治问题,导致社会动荡。您认为,这次世界性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黄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联合国粮食组织把引发当前粮食问题的原因归纳5个方面:1、自然灾害的频繁,导致全球粮食减产。2、饮食习惯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植物油、动物蛋白的要求越来越高。肉类消耗多了,对粮食的要求也相应提高。2006年,世界谷物消费总量增长到20.43亿吨。3、大量生产燃料乙醇消耗大批粮食资源。4、美元贬值促发的全球性通货膨胀难辞其咎。5、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2006年,全球粮食总储备量下降到3.75亿吨。
羊城晚报:这次世界性粮食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大不大?
黄庆:中国没有因粮食问题而引起社会动荡。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中国粮价只上涨了约10%。2008年一季度,泰国大米价格一夜之间从每吨330美元飙升到每吨1000美元,中国粮价并没有大幅提高,从原来每公斤10.14元,到5月2日才涨10.20元/公斤。中国粮食上涨幅度没有和世界同步。
中国能够在这次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独善其身,是和我们历来重视粮食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很多人不愿意种粮,但政府从来不放松粮食生产。中国坚持粮食自给战略,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全国粮食自给率达95%,只从国外引进少量粮食作调剂品种,并非弥补粮食缺口。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给战略”,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严格保护耕地,大力发展农业科技。2003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免除了有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国家扶植“三农”的资金也是以每年千亿元增加,2008年达到5626亿元。
羊城晚报:胡锦涛主席前天在出席发展中五国领导人集体会晤时指出,发展中国家是全球粮价上涨的最大受害者,近来国际上出现所谓“发展中大国责任论”,把当前全球粮价上涨归咎于发展中大国,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对此您怎么看?
黄庆:这个说法是发达国家针对此前批评发达国家用粮食转化能源观点的一种回击,也是潜在地提出中国威胁论。中国也曾就生物能源问题进行立项,但被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了,原因是考虑到粮食供需平衡。中国一直反对用玉米造乙醇———汽车不能与人争粮,但可以考虑用非粮作物替代。
现在使用粮食转化能源的主要是美国,但即使美国把全国一年生产的玉米都拿去转化为酒精,也只能满足全美国石油需求的18%。
羊城晚报:资料显示,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四年增产。中国的粮食生产还有多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黄庆:粮食价格随着供求关系周期性涨跌的现象在全球是一样的。当生产不足、供应不足、产量下降时,价格上涨,农民自然就会有积极性。但中国目前不可能增加土地,粮食产量的提高,主要靠提高亩产和品种改良。粮食产量受气候、土壤条件影响,有不确定因素。我们首先要重视粮食生产,保护好耕地,同时加大在政策、资金以及品种、化肥、农药等技术层面上的支持力度,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
羊城晚报:这次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给广东省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黄庆:广东是全国第一缺粮大省,人均耕地只有0.4亩,是全国人均水平的29%,远超过了联合国粮食组织规划的人均0.8亩的警戒线。
目前广东粮食自给率为四成左右,六成要从湖南、江西、广西、安徽等省调配,全年缺口2400万吨,情况还在进一步加剧中。广东的粮食供应主要靠国内解决,也从泰国进口极少量的大米,约占5%。
此次国际粮食危机不影响广东百姓的正常生活。首先,广东大部分粮食缺口是靠本国内部调节来平衡的。其次,从泰国进口的大米属于高端大米,从消费人群和消费数量上看,不会对百姓日常生活造成太大波动。
羊城晚报:有西方发达国家把粮食供应紧张归咎于中国人生活改善,吃肉的增加了。您是否赞成中国人少吃肉?
黄庆:中国人有吃肉的权利。生活改善了,老百姓从吃菜走向吃肉,从植物性食物走向动物性食物是自然发展过程,不可能走回头路,只能通过其他办法提高粮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