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市场很少有电影能真赚钱。碰到一部可能赚钱的片子,大家就都把钱往一个筐子里扔(投),希望分一杯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
解读:中国大片炒作投资额度已经成为市场营销手段之一。如《赤壁》多达17家出品方,影片的资金规模已膨胀至8000万美元(超过5亿元人民币)。但中国电影市场的容量制约了此类大制作的成本回收,甚至一些制片方不得不利用行政手段清空档期,维持票房。此举也折射了中国电影的盈利之痛。
“这(牛奶买赠)可以理解为市场困境中企业自救的手段。”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
解读:行业自律在残酷的市场环境下土崩瓦解!去年6月,光明、伊利、蒙牛、三鹿等14家乳品企业在南京签署《乳品企业自律南京宣言》,承诺将取消所有牛奶买赠行为。但随着原料奶价格激增,消费者逐渐流失,牛奶买赠大战又愈演愈烈。这种现象也显示了,在同质化严重的乳业,企业缺少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
“我为什么要买下德国帕希姆国际机场。”
——林德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庞玉良
解读:2007年神秘的河南商人庞玉良因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而名噪一时。在6月底举行的上海“2008中国并购年会”上庞玉良终于现身说法。林德购买机场后还将经营机场附属的物流园、保税区和工业园区。庞希望帕希姆机场能够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的一个避风港,中国企业由此可把生产链前移,在德国进行最后的组装和生产,以“德国制造”、“德国组装”的名义在欧洲销售。以此作为规避贸易壁垒的好方法。
“星巴克持续疯狂成长的神话终结了。”
——美国华尔街分析师
解读:星巴克的高管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是可口可乐,根本就不存在百事可乐。”过去数年,星巴克疯狂扩张而“独步江湖”。但受美国经济衰退、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其最近宣布,2009年在美国要关闭600家连锁店。星巴克在包括中国等许多地区更换供应商降低成本、改革薪酬体系,但服务水平的下降也导致了品牌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