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译成北京可乐 引发网友口水战 有关部门重新定位 新名月底推出——
豆汁译成“北京可乐”?网友不买账!为防止理解上“水土不服”,本月底亮相的老北京小吃“洋名”拟中西合璧。
近日,网上流传豆汁将译成“北京可乐”,引发了网友一场口水战。在搜狐网吃喝玩乐频道,还专门推出了对这一译名的调查,结果显示,投票者中近八成人认为此翻译不妥,破坏了老北京小吃的文化。
一位网友发帖表示,北京小吃的名字地域特色浓,很难同国外食物类比,这样翻译只会导致译名“水土不服”。
对此,老北京小吃协会会长侯嘉解释称,最初的译名,是为了表示豆汁对于北京人好比可乐对于美国人一样重要,但现在这个想法已被否定了。
他说,现在确定的命名原则是以拼音为主,并在每个菜品下用英文对食品的原料、制作工艺和味道等做出解释,这样顾客不但能理解菜名的意思,也便于点菜。
同时,记者了解到,九门小吃现共有16家老字号,每家的特色菜品都将被冠上洋名,共计400余种。命名初稿由老北京小吃协会的两名会员完成,随后还要经过专家把关才能登上菜单。
翻译游小姐说,大部分小吃都是直接用拼音代替,而像奶酪魏的招牌原味奶酪,则可以直接译成“yoghurt”,不再另行解释(见表)。
据悉,九门小吃里400余种小吃的最终洋名将在本月底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