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15时整,省委书记徐光春就“ 继续解放思想,加快中原崛起”与网友在线交流,引发巨大反响。对此,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泽民深有感触:“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我的今天,也不会有今天的三全食品。我把企业命名为‘三全’,就是为了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陈泽民年轻时学医。1984年,陈泽民被调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副院长。
“由于工作关系,我有机会到广州、深圳出差。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看到沿海地区这么多人富裕起来,我慢慢萌生了创业的想法。”陈泽民说。
1989年,陈泽民向邻居借1.5万元买了一台软制冰激凌机,创办了三全冷饮部,这就是三全食品公司的最早雏形。
“当时由于政策允许,很多技术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乡镇企业帮忙,赚取额外报酬。他们企业的技术实力,被称为‘星期天工程师’。”陈泽民说,“我就想,他们可以兼职,我也可以。”
仅仅3个月,陈泽民不仅还清了本利,还扩大经营规模,租赁了厂房,增加机器,雇用工人,搞起冰激凌批发。
1990年,郑州国营食品厂也开始生产冰激凌。实力上无法与前者抗衡的陈泽民想到很受消费者欢迎的汤圆。
批量销售汤圆,储存是个大问题。陈泽民想起有一年冬天到哈尔滨出差,见当地人一次包很多饺子,吃不完放到户外冻着。于是他突发奇想:饺子能冻,汤圆也应该能冻。
3个月后,从原料配方到制作工艺程序,从包装材料到包装设计等,陈泽民拿出整体方案,做出了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先后申请速冻汤圆生产发明专利和外形包装专利。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提出“经济建设可胆子再大些,步子再快些”。
邓小平的讲话再次激起了全国各地解放思想的浪潮。不久,陈泽民即辞职下海,创办郑州市三全食品厂,彻底“下海”。
1993年,三全汤圆日产量达到了30吨。1995年起,三全发展越来越快。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年后,陈泽民的三全食品厂应“声”而变,改为三全食品有限公司,2001年又改为三全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提出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河南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扶持力度。
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新格局。
在此鼓舞人心的信息刺激下,三全食品厂步子迈得更大,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并最终于今年2月份在国内创业板成功上市。对此,有人评价说,陈泽民开创中国速冻产业的故事,已成中国解放思想的经典。
如今,三全食品厂已经发展成为具有400多个产品品种的大型企业集团。
优良环境培育出速冻行业
由于市场形势良好,1995年前后,全国出现了大量仿制“三全凌汤圆”的企业。
审时度势,陈泽民放弃了主张自己的速冻行业专利,而是苦练内功。
紧跟陈泽民其后,1997年,新闻记者出身的李伟拿着借来的200万元,模仿“三全食品厂”的产品样式,在三全厂址同一条街的斜对面建起了思念,日渐壮大。
“三全”和“思念”的经营状况,让粮食大省河南意识到速冻行业既符合河南省情,又大有发展前景,于是更加大了对省内速冻食品行业的扶持力度。
政策和产业交相辉映,良性互动,导致更多的速冻食品企业在粮食大省河南先后出现。除去肉食品加工外,速冻食品在河南也形成了一个“名片”产业,产品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餐桌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