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址位于顺德的广东省鳗鱼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我省预计出口鳗鱼与历史最高出口量相比减少了75%以上,许多鳗农都面临着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在广东鳗鱼的主产地顺德,不少鳗农由于亏损严重,纷纷告别令他们爱恨交加的鳗鱼养殖业。协会会长说,“鳗鱼产业已危在旦夕”,急盼政府对鳗业进行贸易补贴。
全国鳗鱼产业的70%份额在广东,广东的主产区又是顺德。统计显示,2008鳗年度,全国出口烤鳗仅有23970吨,和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51.3%;今年出口烤鳗创汇30867万美元,和去年同期相比也减少了45.9%。出口受阻,国内市场又没有足够的消化能力,广东活鳗大量滞销,库存积压造成了资金流转困难,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顺德一家烤鳗加工厂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大量优质的规格鳗因为滞销还养在池中,养到超过9两就成了菜鳗,菜鳗的价格比规格鳗要低很多。目前销售菜鳗每吨要亏损7000多元。目前广东光是烤鳗还有好几千吨的库存。”
由于养殖时间延长,新增各项开销。据广东鳗鱼协会会长周绍荣介绍,目前每家烤鳗厂每月要花40万—50万元来支付员工工资、水电费和其他费用。重压之下, 国内原有的70多家烤鳗厂,目前还能够维持正常生产的仅剩10多家,将近60家处于停产状态。该协会估计,今年鳗鱼养殖全行业亏损将高达40%,一些鳗农只能离开这个曾经带给他们较好收益的行业。
台山是鳗协在广东最大的鳗鱼养殖基地,台山的鳗鱼养殖面积最多的时候超过5万亩,但今年投放新苗养殖的面积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
据介绍,由于广东省的鳗鱼养殖数量占全国的份额大,今年广东鳗业将因此损失超7个亿,一些养殖大户普遍亏损好几千万元。
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改变和劳动力、运输成本的上升,让广东鳗鱼出口雪上加霜。“现在整个鳗鱼产业已经是危在旦夕,也可以说是奄奄一息,特殊情况造成了这一产业陷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周绍荣说。
广东鳗鱼养殖的大好形势是在短短一年间急遽逆转的。
广东的鳗鱼养殖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是农产品高附加值的代表。但是在2005年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改变,广东鳗鱼的主要出口地日本,受“毒饺子事件”、冒牌产地、孔雀石绿、抗生素等问题的影响,鳗鱼出口受到极大影响。
2006年5月,日本实施了苛刻的《肯定列表制度》,中国出口的鳗鱼产品受涉及的监控项目达110多个。这一制度的实行使得输日烤鳗的成本和经营风险都大大增加,并且延缓了烤鳗的检验周期和通关速度。就是在这种限制下,中国出口到日本的鳗鱼仍然能保证很高的质量。鳗鱼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出口鳗鱼在日本的检验合格率在99.8%以上,这一指标甚至高出了美国输日食品的平均水平,因此,日本鳗鱼输入组合的森山理事长将中国的鳗鱼产品称之为“ 世界最安全的食品”。
但是,目前大陆出口到日本的3P规格的活鳗批发价是104—107元/公斤,而日本本国产的活鳗价格可以卖到126.5元/公斤,其他规格的价格同样是日本自产的高于进口广东的,更有甚者,从中国大陆出口的烤鳗在日本的售价竟低近其本国产的三分之一,然而我们的价格优势并没有带来让人乐观的销售量。一方面是因为贸易壁垒“卡”住中国的出口量,另一方面是媒体出于地方保护主义,误导本国的消费者。
目前日本消费者仍然对中国出口的鳗鱼抱有偏见。7月22日,日本公布一项民调显示,有40%的日本消费者只愿意消费本国产的鳗鱼。
在周绍荣看来,一直让广东引以为豪的鳗产业目前已成为弱势行业,如果得不到政府的贸易补偿,那么用不了多久,维持这个产业运作的资金链就会断裂,大量的鳗农将失业。
目前广东鳗农正在奋起自救,在国内,他们开始大力推广鳗鱼的饮食文化,扩大鳗鱼的国内需求。周绍荣告诉记者,目前广东的烤鳗专卖店已经进驻了北京、天津等国内大城市,烤鳗也将进入国内的一些日本料理店。同时在大力拓展其它销售渠道,特别是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地市场,培养这些地区的消费习惯,扩大在这些地区的销路。
此外,也将加强与出口地的交流。周绍荣说,“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与日本的鳗鱼商会洽谈,2006年我们与代表38家日本进口企业的‘日本鳗输入组合’在福州进行了一场行业性谈判,2007年仍有过类似的谈判,奥运会过后,我们还将在商务部的带领下赴日本进行沟通与宣传。”
尽管如此,面对全行业的大亏损,面对当前的燃眉之急,广东鳗业的种种自救行为还是远水救不了近火,他们认为在这一特殊时期,希望政府从扶持“三农”的角度出发,出台一些有力的措施,帮助行业、鳗农度过眼下的困难时期。其中最好是政府对鳗业进行贸易补贴,广东鳗鱼协会秘书长算了一笔账,如果对现有库存中的 4000吨鳗鱼进行销售补贴,每吨补贴5000元,就可以大大缓解鳗鱼市场严重滞销的状况。
“即使是在国内销售,我们也有困难,鳗鱼作为农产品不收税,但是通过烤鳗厂变成烤鳗后就得收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广东鳗协建议政府考虑将烤鳗作为农副产品进行免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