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文昌鱼,离餐桌还有多远?

资讯 > 食品行业

直以来,厦门因为其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文昌鱼渔场而蜚声全球。且不说它在生物学研究领域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对于厦门人来说,文昌鱼不仅是过去家家户户餐桌上的美好回忆,而且其独特的生活习性也使其成为衡量海洋环境好坏的重要标准。

随着海洋环境的不断恶化,文昌鱼越来越难见到,更别说是吃了。

近日,激动人心的好消息传来——— 文昌鱼实现全人工繁殖批量生产了!

此成就不仅挽救了这一濒危珍稀保护物种,而且让文昌鱼美味回到百姓餐桌成为可能。究竟,文昌鱼离我们的餐桌还有多远?

连破三关 首次突破全人工繁育

厦门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周仁杰,这个名字已经与厦门文昌鱼牢不可分。就是这位在实验前都没见过活文昌鱼的人,开创了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时代。

所谓全人工繁育就是用人工繁育养成至性成熟的子一代文昌鱼种作为亲体,人工繁育获得子二代文昌鱼苗以用于人工增养殖。通俗地说,实现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必须连续突破三道技术难关:一、用野生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二、在人工条件下将成批量的子一代文昌鱼苗养殖至性成熟以从中选择人工亲体;三、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文昌鱼苗。

厦门市水产研究所从2004年开始独立研究开发文昌鱼的全人工养殖技术,陆续攻克三大难关;今年夏季用人工亲体人工繁育获得成批量的子二代文昌鱼苗。

至此,厦门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技术已臻成熟。

机缘巧合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曾经是国内外文昌鱼研究人员共同的梦想,却也是公认的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周仁杰他们做到了,说起来,他们研究文昌鱼还有点机缘巧合。

2004年,手中没有科研项目的周仁杰闲来无事,突发奇想地要研究一下文昌鱼。此前,所有人都告诉他,文昌鱼研究非常难,而周仁杰自己也从来没有见过活的文昌鱼,只在上学的时候见过文昌鱼的标本。也没多想,他讨来了几十条活的文昌鱼,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第一年,周仁杰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内外第一次人工繁育出1厘米的文昌鱼亚成体几十条。当时,子一代孵化出来后,刚开始水族箱内还可以看到很多的浮游幼体,但是技术工人一次换水不当,这些幼体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了。当时的周仁杰以为实验已经失败,开始着手清理水族箱,当他捞起箱底的沙子时,惊喜地发现几十条鱼苗已经长到了1厘米长,这就是周仁杰研究文昌鱼的第一个胜仗。

别人几十年都未突破的技术,为什么到了周仁杰这里就变得这么简单?“其实主要是我有20多年的水产养殖经验,对虾、螃蟹、石斑鱼,我都养过。这些经验与文昌鱼的养殖有共同的地方,是研究文昌鱼成功的基础。而且,这是前人研究成果的功劳,他们几十年前研究文昌鱼哪里会有人工繁育其他水产品的经验呢。”周仁杰解释说。

无心插柳 找到核心技术中的核心

全人工繁育,包括了人工繁殖和育苗两个环节。人工繁殖并不难,最核心最关键的突破是育苗成功。而育苗成功的关键则是幼体饵料的选择培育成功,使幼体存活率大大提高。找到这核心中的核心,其中也有点无心插柳的味道。

还在第一年时,看着孵化出的幼体一天天地死亡减少,周仁杰一直想不明白原因。后来,他突发奇想地说会不会是饵料不对,就想试一下饵料环节。碰巧他的妻子也是二十几年水产养殖的高手,专攻单细胞藻类培育。对于周仁杰的想法,老婆说:“饵料现成的就有,拿去试吧。”

没想到,这一试,竟然让周仁杰找到了文昌鱼全人工繁育的核心技术。

周仁杰根据幼体浮出海面摄食的特点,推测出这种饵料的范围,然后拿来成体文昌鱼的几十种藻类食谱,开始一个一个地尝试筛选,看哪一种饵料个头小,营养高。周仁杰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为幼体找吃的,目前为止,他发现幼体在孵化出来的前两周只食用一种藻类,到了育苗阶段即前50天左右,就会增加到四五种。

“就像刚出生的婴儿是不能吃大人的食物,有他们自己的食物。文昌鱼也一样,找到了幼体的饵料,就找到了整个文昌鱼全人工繁育的最关键环节,有了食物这些幼体就能存活下去。”

两三年内 有望再次尝到久违美味

文昌鱼全人工繁育取得突破后,国内外的文昌鱼专家纷纷表示祝贺。“那些老专家甚至比我们都高兴。”周仁杰说,“他们最初的梦想只是想培养出更多的实验对象,没想到现在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越了他们的梦想,已经可以实行工厂化生产了!”

实现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对于这一濒危珍稀保护物种而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全人工繁育所用亲体采自人工种群而非自然海区野生种群,因而可以使文昌鱼人工增养殖苗种的生产,彻底摆脱对野生文昌鱼亲体资源的依赖,在文昌鱼保护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同时,文昌鱼是从无脊椎动物进化到脊椎动物阶段的过渡物种,在生物进化过程研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全人工繁育可以免去科研机构对实验品单一采购的依赖,不久的将来,或许文昌鱼会出现在全国各地的水族箱内。

对于厦门来说,由于文昌鱼习惯于半个身子插在沙地里,只留上半身在水中,这样的生活习性要求海洋的生态环境要好,当环境恶化时,淤泥就会覆盖沙地,文昌鱼也会死亡或迁移,换句话说,只要能看到文昌鱼,就说明厦门的海洋生态环境良好,文昌鱼早已经成为厦门海洋生态环境好坏的考评标尺。全人工繁育,会让厦门原本稀少的文昌鱼多起来。

对于老百姓来说,文昌鱼全人工繁育批量生产的实现,为商业性开发利用文昌鱼这一宝贵生物资源做好了准备,两三年内,厦门的老百姓就能再次品尝到久违的美味了。

开培训班 让普通人也掌握先进技术

文昌鱼子二代大规模人工繁育成功,意味着文昌鱼可以进行商业化经营。

周仁杰告诉记者,目前,文昌鱼上餐桌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已经开始向老百姓推广。据他介绍,在市政府的资助下,翔安区已经立项,目前正在进行第一步:建立亲体库。即要先从自然环境下获取亲体,然后在水产研究所的指导下,人工繁育出子一代鱼苗,成为繁育子二代的亲体库。

这一亲体库的目标是100万条鱼苗,依据目前的技术,250升的水族箱就可以养殖10万条鱼苗,只需要从海里获取500条就可以达到100万的目标。亲体库的建立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今年的项目启动有点晚,错过了文昌鱼的繁殖季节,最快2009年夏天,慢的话2010年夏天,这个亲体库就可以建成了。” 周仁杰说。

而亲体库建成后,只需一年时间,文昌鱼就可以上市了。也就是说,两三年后,文昌鱼就可以重新回到老百姓的餐桌。文昌鱼蛋白质含量达70%,而且含有多种无机盐和碘质,肉质鲜嫩,味道清津甜美,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鲜的文昌鱼卖到每公斤1000元,鱼干更是每公斤5000元。

周仁杰透露,明年开始,还会举办技术培训班,让普通人都能轻易掌握这项技术。由于文昌鱼全人工繁育的投资额并不高,“只需要一个特别设计的水族箱,设施要求很简单”。所以,不久的将来,将会有很多人进入文昌鱼人工养殖的行业。可以预想,到那时,文昌鱼再也不会物稀则贵了,而会成为厦门人餐桌上的大众菜。

那就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很多企业都去海里捞取自然海体,然后人工繁育后建立自己的亲体库,会不会出现文昌鱼再次被捕杀的问题?对此,周仁杰说,到那时候,政府就应该会设立企业准入的门槛。要么让少数几家企业做大规模,要么让多数企业达到中等规模,实行标准化生产。

长期目标 在厦门建文昌鱼原种场

文昌鱼的全人工繁育终于成功了,周仁杰的下一步目标又是什么?

他正在寻找其他饵料,找一些更容易找到的食料,扩大幼体的食料谱,进一步提高成活率。

更远大的,他正在建议由市政府来建立一个文昌鱼的总亲体库——— 原种场。如果文昌鱼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被全人工繁育下去,势必会退化,会丢失自然文昌鱼天然存在的一些独特基因。原种场就是用来维持文昌鱼遗传基因稳定性的亲体库,有了这样的亲体库,科研单位可以定期更换库内的鱼苗,用未退化的文昌鱼亲体代替库内已经退化的,这样就可以维持文昌鱼的基因独特性。

“但是,现行的标准原种场至少要在100亩水面以上才行,事实上文昌鱼不需要这么大的面积,所以还需要请专家来评估。”周仁杰说,这是他的长期目标,希望能够在厦门建立一个文昌鱼的原种场。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食品行业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