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生姜汁,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功能散寒,止呕。《食疗本草》说它“止逆,散烦闷,开胃气”。《本草拾遗》记载生姜“汁解毒药,破血调中,去冷除痰,开胃”。《本草从新》指出“姜汁,开痰,治噎膈反胃”。
牛奶,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损,益脾胃,可治虚弱劳损,反胃噎膈等症。《滇南本草》说它能“补虚弱,止渴,养心血,治反胃而利大肠”。《本草纲目》指出它能“治反胃热哕,补益劳损,润大肠”。《千金·食治》记载牛奶“入生姜、葱白,止小儿吐乳”。以白糖同用,有助脾健胃的功效。
做法:最好的做法是用150-200毫升鲜牛奶加一调羹生姜汁和少许白糖,放入瓷器内,盖上盖子蒸适当时间后饮用。
功用:有散寒,和胃,止呕的功效。每天喝一杯,手脚之寒气便会渐失。其实姜汁甜牛奶也可以用于治疗上面提到的虚寒性胃痛噎膈反胃、呕吐、暖气反酸等肠胃不适的症状。
原料:川芎,《本草别录》还指出川芎能“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耳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日华子本草》还记载着川芎能“治一切风”,临床用治“诸风上攻,头目昏重,偏正头痛”。《本草经集注》说到川芎时认为“白芷为之使”。
白芷性温、味辛微甘、无毒。有祛风,消肿,止痛作用。《别录》说它能“疗风邪”,“头痛头眩,目痒”。《本草纲目》还直接指出白芷对“妇人血风眩晕”有效。
鱼头,最好选用“胖头鱼”。它味甘、性温、无毒,功能暖胃养血,所以女士由于风邪所致的头昏眼花、头晕等等都可以用其治疗。有些身体虚弱的女士洗头之后感觉头晕头痛吃了它也会有效,但是如果是因为“阴虚火旺”而头痛头晕则不宜多吃。
做法:购买一个鱼头,加入3-9克川芎以及6-9克白芷(两者都不宜过多),放在瓦煲内一起炖即可。
功用:川芎白芷都能够活血、行气、祛风,再配上味甘、性温的鱼头,更相得益彰。此道食谱可治疗男女头风、四肢拘牵痹痛。
经典食谱三:乌豆塘虱
原料:乌豆即黑豆,味甘性平。含蛋白质、脂肪、糖类、黑色素、钙、磷、铁和维生素A、B、烟酸等。功能养血补虚,主要为滋养作用。
塘虱鱼又名胡子鲶鱼。《本草求真》说“塘虱鱼形似鳅,腮下有二横骨能刺人”。功能补血、滋肾、调中、兴阳,为滋补食品。
做法:购买塘虱鱼2-4条,去除内脏、鱼鳃等,洗净后放入瓦罐内,再加入60-90克乌豆,用文火?熟,调味即可。如果感觉乌豆不容易消化,那么可以加入适量陈皮调胃气。
功用:可用于调理女士血虚头痛,头晕目眩,自汗盗汗,耳鸣乏倦以及血小板减少等。
原料:白胡椒,性味辛、温。入胃、大肠经。含胡椒碱、胡椒脂碱和挥发油等。功能温中散寒,醒脾开胃。《本草纲目》认为它“暖肠胃,除寒湿反胃,虚胀冷积,阴毒”。《唐本草》说它“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海药本草》指出它可“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
猪肚即猪胃,性味甘、微温,入胃经。功能健脾胃,补虚损,通血脉,利水,除疳。《别录》说它“补中益气,止渴、利”。《本草图经》记载它能治“骨蒸热劳,血脉不行,补羸助气”。《日华子本草》还说用猪肚酿黄糯米蒸捣为丸,可治劳气以及小儿疳积黄瘦病。
做法:购买猪肚一只,反复用水冲洗净。把约15克白胡椒打碎,放入猪肚内,并留少许水分。然后把猪肚头尾用线扎紧,慢火煲1个小时以上(至猪肚酥软),加盐调味即可。另外,汤煲好后的猪肚酥烂滑软,切条装盘,再撒上白芝麻和鲜酱油,是一道非常不错的冷盘。
功用:可以用于治疗胃寒,心腹冷痛,因受寒而消化不良,吐清口水,虚寒性的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其实,这道汤煲成以后呈现牛奶般的乳白色,不仅浓厚暖心具有不一般的饮食药疗效果,而且还非常美味,可以作为冬天的一道家常菜。
原料:红枣,性味甘、温。功能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治胃虚少吃,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脏躁。《珍珠囊》说它有“温胃”作用。《日华子本草》用以“润心肺,止嗽,补五脏,治虚劳损,除肠胃癖气”。
做法:选用党参15-30克,大枣5-10枚,一起煎汤饮用。也可以加入陈皮2-3克以调胃气。
功用:可以治疗病后脾虚,食欲不振,四肢肌肉乏力,贫血,心悸等症。
调理虚弱病症体质,增强体力,活血,抵抗寒冷,这是冬令进补的原因。但每个人本身的体质并不一样,而且现代人营养丰富,所以并非每个人都需要进补,进补的方式也应该根据各人的情况不一样而有所调整。如果你平时容易口干舌燥、便秘、口臭,或者你是高血压的患者,那么进补性热的食物如同火上浇油,应该适可而止。一些辛辣的食物如辣椒、洋葱等会刺激肠胃,脾胃功能弱的人、皮肤过敏者也要量力而行。如果吃完补品后伴随感冒、发热及腹泻等情形,要停止各类补品的摄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