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谁先带头用飞饼皮来替代起酥皮做蛋挞的,反正偷懒的办法总是流传的很快,现在飞饼皮已经成了大家冰箱里的常备物资了。不用漫长的等待,“叠被子”“松弛”,考验着人的耐心,想吃很快就可以满足~~除了做蛋挞,起酥面包需要的起酥皮也可以用它来代替,酥脆的千层酥皮配上松软的面包,双重的味觉享受,一起来试试吧~
A:高筋粉200g、低筋粉50g、细砂糖20g、盐3g、奶粉10g、全蛋40g、即溶酵母粉3g、水115g。
B:黄油25g。
肉松 80g、冷冻起酥皮(飞饼皮)8张。
1、材料A全部混合搅成光滑的面团,加入黄油继续搅拌成可拉出薄膜的面团,进行基础发酵。
2、取出基础发酵完成的面团,分成8份,滚圆,松弛10分钟。
3、把已滚圆的面团擀开,包入肉松,捏紧封口。(按扁,稍拉开,使里面的肉松分散而不是一整团)
4、面团排入烤盘,刷上一层水(蛋液也可),放上一片起酥皮,进行最后发酵。(起酥面包的最后发酵在室温中较好,若放在38℃高温的发酵箱里,起酥皮中的油会渗出,影响成品的酥脆度。但在室温中发酵,时间必需延长。)
5、发酵好的面团刷点水撒上黑芝麻装饰(这步可省略)。烤箱预热到190℃,放中层烤约12分钟。(要确定把起酥皮烤到层层分离且金黄香脆,不要因为烤焙不足显得湿湿软软的,影响口感,必要时延长烤焙时间)
掰开看看,又酥又香呵~~
午后,有暖暖的阳光,好喜欢~~
进入到冬天,面团的发酵时间明显有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常常会有很微妙的影响,难怪有人说面团是有灵性的呢,要小心对待呵。理论上说,基本发酵最好在28℃,相对湿度75%的环境中;最后发酵最好在38℃,相对湿度85%的环境中。但是前提是必需要有发酵箱才能做到这么精确。如果没有发酵箱,我们一般就放在烤箱里发酵,放一盘滚水在下层可以提高温度和湿度。在这种温度湿度都不精准的情况下,发酵是否完成就不能单看时间,要观察面团的状况:轻按面团,觉得结实有弹性就是发酵未完成,松软无弹性就是发酵完成,如果一按就塌下去,就是发酵过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