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过去在行业中的“解百纳”是作为品种还是品牌存在,近日,随着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二次开庭后,“解百纳”之争或许将在不长的时间里会有结果。其实,结果一般有两种,一是维持国家商标评审委的裁决,“解百纳”成为张裕公司的专有商标,二是如中粮、王朝、威龙等葡萄酒企业所呼,“解百纳”成为行业公有的葡萄原料名称。
当然,法院的判决还有可能产生第三种结果,即“解百纳”依旧作为商标存在,但是由于其已经成为行业通用名称,各企业在使用过程中,必须在“解百纳”前加上企业自有品牌的名字,如“张裕·解百纳”、“长城·解百纳”等。
如果“解百纳”成为张裕公司的专有商标,其他葡萄酒企业将不能再生产“解百纳”葡萄酒,张裕公司可以动用法律武器进行“清场”。而如果“解百纳”被判决成为一个行业公用的葡萄原料名称或通用名称,对葡萄酒行业的影响如何?如何做大“解百纳”市场?如何做强做大还很弱小的中国葡萄酒行业?则是记者及葡萄酒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
假如张裕失去“解百纳”专属权
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影响最大、也最为直接的当属张裕公司。届时,张裕公司一直宣传的“张裕·解百纳”这个中高端品牌将成为张裕系列产品中的一个。这势必对一直将“解百纳”作为核心子品牌建设的张裕产生重大影响。
张裕品牌格局或将改写
据了解,近几年来,张裕一直将“张裕·解百纳”作为其核心品牌来打造,由此也形成了张裕所宣传的“1+4”品牌格局,“1”是“张裕·解百纳”,“4”是四个酒庄品牌,即张裕·爱斐堡、张裕·凯利、张裕冰酒酒庄、张裕·卡斯特。
从张裕的品牌格局可以看出,“张裕·解百纳”是其最重要的、也是其销量最大、利润最高的子品牌。“张裕·解百纳”在张裕的品牌格局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衔接中低端产品,对上支撑张裕的4个酒庄品牌。张裕若失去“解百纳”这个品牌,将使其品牌格局出现断层。
目前,“张裕·爱斐堡”还处于品牌的导入期。2006年6月,“张裕·爱斐堡”开业,到目前为止在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真正的影响力,“张裕·爱斐堡”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推出了期酒业务,但是随着中粮君顶酒庄携手金融界相继推出“君顶酒庄红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2006年份期酒认藏消费+投资理财项目方案 ”等期酒理财项目,使“张裕·爱斐堡”的期酒业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目前,“张裕·爱斐堡”更多的是依靠“张裕”这个金字招牌来吸引消费者,或者说目前还处于消耗母品牌的状态,还没有到提高“张裕”品牌价值的阶段。
张裕与新西兰凯利集团合作建设的 “张裕·凯利”酒庄这个品牌的知名度甚至还低于“张裕·爱斐堡”。由于新西兰葡萄酒在中国知名度不高,所以张裕无法像当初宣传“张裕·卡斯特”那样,利用合资背景来炒作这个品牌。而且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张裕·凯利酒庄的知名度、销量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由于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葡萄酒的陌生,必须先让消费者了解新西兰葡萄酒,这致使“张裕·凯利”的推广难度较大,这个工作在目前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葡萄酒大举进入中国,并逐渐被消费者熟知的情况下,难度非常大。
张裕在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建设的冰酒酒庄是近年来媒体曝光度极高的一个酒庄。但是,其冰酒却一直存在着争议。张裕宣称其冰酒酒庄计划产量约为1000千升,而目前除中国外,世界其他主要冰酒生产国的冰酒总产量不足1000千升。这两个数据的对比使许多人对张裕冰酒产生了怀疑:张裕冰酒的产量真的能够与德国、奥地利、加拿大三个国家冰酒总产量相等?加上目前国内冰酒市场鱼目混珠,冰酒国家标准的缺失,消费者对冰酒的信任度较低。在这种形势下,张裕冰酒酒庄的叫好不叫座也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
在张裕四大酒庄中,张裕·卡斯特是唯一一个市场销量、品牌知名度都非常高的酒庄,但是这个品牌目前也面临着重重危机。
首先,原装卡斯特葡萄酒的大举进入中国,使得“张裕·卡斯特”的地位变得极其尴尬。中国人几乎都有“溯源”的心理,认为源头的东西为“正宗”。“张裕·卡斯特”一直宣传其利用法国酿酒技术,传承法国卡斯特的血统,但当法国原装卡斯特进入中国市场后,“张裕·卡斯特”就变成了卡斯特血统的分支,由此会使消费者产生了法国“卡斯特”比“张裕·卡斯特”好的印象。目前,卡斯特的市场几乎都是跟着“张裕·卡斯特”走,“张裕·卡斯特”销售得好的市场一定能够见到法国卡斯特,这势必影响“张裕·卡斯特”的销售。
其次,“张裕·卡斯特”的销量过大也曾经使其饱受非议。据有关报道,2007年,张裕所有酒庄酒销量为1700千升,其中大部分是由张裕·卡斯特酒庄完成的。由此也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大家纷纷对“张裕·卡斯特”酒庄基地、实际产量、销量等数字提出了质疑。张裕·卡斯特酒庄位于烟台市开发区,有人指出,其一直上涨的销量与葡萄基地产量不匹配,从而推出张裕·卡斯特并未严格按照酒庄酒的标准进行生产的结论。这使得“张裕·卡斯特”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
“张裕·解百纳”是张裕最重要的子品牌,为其转型高端立下了汗马功劳。“张裕·解百纳”这个品牌从某种程度上是张裕品牌的中坚力量。据公开数据,2007年,其销量为16000千升,销售额为88440万元,约占张裕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假如张裕失去“解百纳”商标专有权,短期内看,不会对张裕造成直接的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张裕花3亿元打造的这个“中高端品牌”却有可能变成一个中低端产品系列,并且,“张裕·解百纳”的定价将直接受到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价格的影响。
今后,中粮等企业的解百纳产品定价或将维持在几十元左右,其他一些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价位可能更低。在整个行业解百纳价格都低的形式下,“张裕·解百纳”的价格势必将被拉低。
届时,张裕将出现中高端品牌缺乏的情况,同时,也将使张裕的四大酒庄品牌缺乏有效的支撑点,张裕的品牌格局或将重新构建。
张裕年报显示:2007年,张裕主营业务收入273017万元,其中,酒庄酒销售收入29557万元;解百纳销售收入88440万元,约占张裕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2007年,张裕葡萄酒业务毛利水平为71.71%,其中“张裕·解百纳”的毛利为75%,高于其平均水平;销售收入为90910万元的普通干红的毛利为65%,低于葡萄酒业务平均水平6.71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张裕·解百纳”对于张裕葡萄酒业务的整体利润有着较大贡献。
从目前葡萄酒市场来看,企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每瓶价格在50元—200元之间的中高端市场,这也正是“张裕·解百纳”的目标市场,在山东烟台大润发超市,白标优选级“张裕·解百纳”价格为61.4元/瓶、棕标优选级“张裕·解百纳”价格为65.5元/瓶、特选级“张裕·解百纳”价格为107元/瓶、珍藏级“张裕·解百纳”价格为188元/瓶、大师级“张裕·解百纳”价格为299元/瓶、“钓鱼台·解百纳”价格为126.7元/瓶、95“张裕·解百纳” 价格为98元/瓶。
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众多企业的“解百纳”将继续涌入这个市场,与张裕的“解百纳”争抢市场份额,也必将威胁 “张裕·解百纳”的市场份额。同时,其他企业低价“解百纳”产品的上市,有可能迫使“张裕·解百纳”调低价格,从而使“张裕·解百纳”的毛利水平降低。市场份额的降低以及利润的降低,必将使张裕整体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受到影响。
同时,张裕的普通干红业务也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从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来看,“解百纳”是现阶段最为畅销的葡萄酒品种之一,“解百纳”之争使其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解百纳”干红仍将持续热销。而目前,在市场上的解百纳产品除张裕外,其他企业的解百纳价格都维持在较低水平,在山东烟台沃尔玛超市,威龙的金樽解百纳售价为22元/瓶、威龙高级解百纳售价为32.8元/瓶、雪兰山98解百纳售价为41.2元/瓶,这些品牌的解百纳产品在价位上已能够与张裕普通干红竞争。
受益于“解百纳”的高知名度,其他企业的解百纳干红或将从张裕普通干红中抢占部分市场,从而可能使张裕普通干红销售受到一定影响。如果中粮、王朝等全国知名品牌推出价格相当于张裕普通干红的葡萄酒品种,在品牌竞争力相差不大的形势下,中粮等企业的解百纳干红将对张裕普通干红市场形成强大的威胁。
品牌美誉度的下降也势必将影响张裕葡萄酒的销售。如果 “解百纳”成为葡萄品种的名称,就说明张裕将行业公有资源占为己有的命题成立,从而将使张裕的品牌美誉度下降,进而使张裕葡萄酒产品的销售受到不良影响。 2007年,“张裕·解百纳”与张裕普通干红的销售额近18亿元,约为张裕主营收入的三分之二。综合以上分析,如果“张裕·解百纳”与张裕普通干红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必将对张裕的整体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品牌排名多年来相对比较稳定,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处于行业的第一集团。其中,张裕与长城在品牌知名度、影响力等方面较为接近,并且与王朝、威龙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一直以来,我国葡萄酒行业都是以张裕为龙头,而“解百纳”之争使这个“惯例”可能出现改变。“解百纳”之争使张裕陷入空前的孤立境地,而其他企业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在整个过程中,中粮成为了中国葡萄酒企业的代表,从这一点上说,目前,中粮已经取代张裕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最具号召力的企业。
在“解百纳”之争的过程中,中粮等企业将申诉的出发点定位为维护行业的利益,从而赢得了行业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等行业协会、科研院所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支持中粮等企业的说法,从而使中粮在葡萄酒行业的正面形象显著提高,也进一步树立了其 “领头羊”地位。
而据记者得到的资料,在张裕得到“解百纳”注册权后,张裕公司随即向各省营销管理公司下发了相关文件,要求采取措施,促使其竞争对手的“解百纳”产品下架,并着重指出下架的重点产品是“长城”、“王朝”、“威龙”品牌的“解百纳”产品。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较快,张裕、中粮、王朝、威龙等葡萄酒骨干企业更是依靠企业品牌知名度、较好的市场营销手段,得以快速发展,中国葡萄酒行业也呈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
而在“解百纳”事件中,最具号召力、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拥有“长城”葡萄酒品牌的中粮酒业有限公司。
王朝是我国最早的中外合资葡萄酒企业,一直处于我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前列,张裕、长城、王朝曾经一度被称为我国葡萄酒的三大品牌。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张裕、中粮等企业的跳跃式发展,王朝在销量、销售额、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已经与张裕、中粮有了一定差距,甚至连威龙的产量都已经超越了王朝。
威龙是近几年葡萄酒行业的一匹“黑马”,但是由于威龙一直坚持直接做终端的营销方式来进行市场推广,基本不在媒体上做广告宣传,由此也导致了威龙的品牌知名度相对不高。
而莫高、新天、通化、华东等企业的销售还是以区域市场为主,与已经走向全国市场路线的张裕、中粮、王朝等还有一定差距。
在我国目前市场份额最大的四家葡萄酒企业中,只有中粮能够与张裕分庭抗礼。
仅就其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影响来讲,张裕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化葡萄酒生产企业,拥有众多的历史荣誉,对中国近代葡萄酒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样,中粮旗下的华夏长城、中国长城分别是新中国第一瓶新工艺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起泡葡萄酒的诞生地,对推动新中国葡萄酒事业的发展影响同样巨大。
而目前张裕、中粮两个企业在品牌知名度、市场营销份额等方面都不相上下。虽然目前张裕的销售额高于中粮,但是,随着中粮完成企业整合、赞助奥运以及在高端酒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其品牌影响力迅速提高,加上“解百纳”事件中中粮公司的“振臂一呼”,对张裕的“领头羊”地位已经形成极大的威胁。
张裕公司的做法使其在葡萄酒行业中 “老大”的形象受到严重打击。随后,张裕公司虽然提出了和解意见,只要承认“解百纳”是张裕的商标,其他条件可以谈。但是,却没有企业和张裕达成和解意见。从中也可以看出,更多的企业将希望寄托在中粮等企业身上,希望以中粮为代表的骨干葡萄酒企业能够在“解百纳”之争中取得最终的胜利。
张裕在“解百纳”事件中一直以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的形象出现,不断地宣传“解百纳”是张裕使用了70年的商标。而中粮、王朝、威龙等12家企业在“中国葡萄酒行业关于解百纳的若干问题的说明”中则表示“张裕公司在2001年申请‘解百纳’商标注册的随后的几年里,张裕公司又企图将行业的其它葡萄品种作为自有商标来注册,如我们所熟知的‘赤霞珠’、‘琼瑶浆’、‘品丽珠’、‘雷司令’等分别注册为‘赤霞’、‘赤霞珠’、‘品丽’、‘琼瑶浆’、‘司令’等商标名称”,以此来说明张裕希望将众多行业公用资源据为己有。
假如法院判决 “解百纳”是葡萄品种名称,而非张裕使用了70年的商标,那么这就说明张裕注册“解百纳”的行为确实如中粮、王朝等企业所说,是张裕欲将行业公共资源据为己有,这将极大的降低张裕品牌的号召力;而中粮等企业反对张裕注册“解百纳”的行为则会被称为“维护行业利益”,更加具有社会责任,在维护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张裕凭借“张裕·解百纳”的成功,使品牌成功转型,干型酒销量逐年增长,加上其产品种类齐全,成为了我国葡萄酒的第一品牌。中粮多年来一直紧随其后,而且中粮在干型酒领域也一直拥有自己的优势,旗下的华夏长城曾多年来位居我国干红销量第一的宝座。近几年来,随着中粮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赶超张裕之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张裕只在白兰地领域对中粮占有着绝对优势。2007年,张裕白兰地销量为32950千升,销售额为45005万元。中粮短时间内在白兰地领域的业务不大可能超过张裕。
2007年,张裕各类葡萄酒销售约为8.5万千升,其中普通干红销量为34135千升、解百纳1.6万千升、白兰地32950千升、酒庄酒1700千升。中粮的长城葡萄酒2007年销量近10万千升,从产量上来看,长城葡萄酒已经超越张裕。
张裕的销售额之所以能够高出长城,是由于其酒庄酒和“解百纳”售价较高。2007年,张裕公布的数字显示,前者平均每千升售价为17.39万元,每瓶售价约为130元;后者每千升平均售价为5.53万元,每瓶售价约为42元。酒庄酒和“解百纳”为张裕实现了近12亿元的销售额,几乎占到张裕营业收入的半壁江山。2007年,“张裕·解百纳”实现销售收入88440万元,而如果张裕失去“解百纳”商标,张裕的销售额或将面临滑坡的危机。
再看中粮长城,三大生产基地都拥有比较完善的产品线,有着具有各自特色的中高端产品。华夏长城的小产区系列产品、年份酒等,沙城长城的星级系列,烟台长城的海岸系列等,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已经取得了良好销售业绩,并且不会受“解百纳”事件的影响。随着2008年中粮长城赞助奥运营销活动的大力开展,长城的品牌知名度极大地提升,其销售量必将持续增加。
中粮在酒庄酒方面的频频动作更将有助于其在高端酒市场的竞争。中粮曾经在酒庄酒领域一直弱于张裕,但是,随着去年9月中粮君顶酒庄的盛大开业,以及今年5 月桑干酒庄酒的发布,中粮在酒庄酒领域尤其是超高端酒领域已经开始处于有利地位。君顶酒庄拥有国内酒庄最长的产业链,包括苗木生产、葡萄栽培、葡萄酒酿造、葡萄酒旅游、培训、会所等,其今后的发展潜力巨大。
同时,中粮正在与今年挂牌出售的中法庄园进行接触,希望能够收购中法庄园。中法庄园的酒庄酒产品品质极高,在中国酒庄酒领域拥有较高的美誉度。如果中粮收购中法庄园成功,凭借中粮的市场运作能力和中法庄园的产品品质,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市场反应。届时,中粮在酒庄酒这个高端市场上与张裕将有一战。
高端和超高端酒业务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中粮销售额、利润的增长。
中粮集团旗下的长城葡萄酒品牌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尤其是通过赞助奥运,品牌影响力提升迅速。
2006年,长城葡萄酒取得了2008北京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的资格,开始了系列奥运营销活动。
2006年,中粮酒业推出了以“共品长城,同享中国”为主题的第一阶段营销战略;2007年,中粮酒业推出以“相约长城,相约奥运”为主题的第二阶段营销战略;2008年,中粮酒业推出了以“举杯长城,荣耀中国”为主题的第三阶段营销战略。
为此,中粮酒业还开展了众多奥运营销活动。2007年8月8日,由中粮酒业长城葡萄酒支持的“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珍藏品中国展在北京启动。此次巡展历时一年,途径北京、南京、青岛、广州、上海、香港、澳门等全国13个城市;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珍藏品中国巡展13个城市及成都、重庆、宁波等7个加盟城市,举办了以“城市与奥运”为主题的酒标设计大赛;还推出了喝彩2008干红、相约2008干白等系列产品。这是中国本土首次推出的奥运主题葡萄酒。
中粮酒业还为每一位中国奥运冠军都准备了价值30万元的长城葡萄酒橡木桶装顶级佳酿。在长城葡萄酒的酒窖中精心设计的“奥运冠军酒窖”,为每桶冠军酒营造一流的私藏环境,根据每位冠军日后的个性化需求,订制多样化酒标,酒标内容或体现冠军风采,或表现奥运文化等主题。
通过奥运营销,中粮旗下的长城葡萄酒品牌价值迅速提高。近日,由中国品牌研究院评选的第二届“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颁奖典礼在长沙隆重举行,长城葡萄酒再次成为葡萄酒行业唯一的“标志性品牌”。由此可见,中粮旗下的长城葡萄酒在品牌影响力上,至少不低于张裕。
长城葡萄酒销售量已经超过张裕,随着长城销售额的逐年增长,以及品牌影响力的提高,背靠世界500强中粮集团的“长城葡萄酒”摘取中国葡萄酒第一品牌地位指日可待,其也必将成为张裕葡萄酒最大的竞争对手。
目前几乎所有的葡萄酒企业,都在生产、销售“解百纳”干红。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由于事件的影响,更多的企业将生产“解百纳”产品,这使得“解百纳”继续成为最畅销的葡萄酒品类。届时,“解百纳”市场也必将一片“风光旖旎”。
而作为葡萄酒行业来说,如何将解百纳“蛋糕”做大,共同做强还“弱小”的葡萄酒工业,才是应该关心并努力的问题。
“解百纳”市场短期内或将维持现状
2007年,“张裕·解百纳”市场销售额接近9亿元,是张裕旗下最畅销的产品。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在短时间内,或者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张裕·解百纳”依然会是市场销量最大的“解百纳”。
记者认为,这主要缘于张裕公司在宣传“解百纳”时,一直将“张裕”二字加在“解百纳”前面——或许是已经考虑到其中的风险,即使“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也将不会对 “张裕”品牌的塑造产生影响,自然就不会影响到“张裕·解百纳”系列产品的销售。
不可否认,“解百纳”市场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张裕的大力推广。在“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后,由于张裕在“解百纳”领域的强势,中粮、王朝、威龙等大型企业将会投入广告费用去宣传自己的“长城·解百纳”、“王朝·解百纳”、“威龙·解百纳”等,从而与“张裕·解百纳”在市场上“分一杯羹”,而更多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可能不会去投入广告宣传“解百纳”。
中小企业“解百纳”产品的低宣传投入,将使其成本低于“张裕·解百纳”,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对张裕保持一定的成本优势,在市场销售上可以直接转化为价格优势。
价格的优势可能使其他企业逐步蚕食掉“张裕·解百纳”的一部分市场,但由于“张裕”这两个字的品牌效应,加上及时应对的营销策略,预计短期内对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因此,短期的市场结果可能与目前的市场状况大致相同,即由于“张裕”的品牌效应,张裕公司或将继续维持“解百纳”的价格体系,继续保持其高额利润,继续保持由张裕引领“解百纳”市场,众多企业产品跟进的状况。
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张裕长期保持现有的价格体系,“张裕·解百纳”的市场竞争或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因为这势必给张裕的竞争对手制造机会。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长城、张裕、王朝等多个葡萄酒企业的产品往往同时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张裕·解百纳”如果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价格,将会使部分消费者因为价格因素而选择其他企业的“解百纳”产品,这势必使“张裕·解百纳”丢失部分市场。
由此可见,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张裕·解百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会保持良好的市场表现,但在今后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危机,同时其高毛利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届时,张裕的营销策略必将进行调整,以保证其市场地位。
近几年来,张裕公司通过广告宣传、提高价格等手段,将“张裕·解百纳”打造成了中高端葡萄酒产品
张裕相关人士表示,张裕为了推广“张裕·解百纳”,在广告上的投入就超过3亿元。同时,张裕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品牌形象,一方面,提高产品的市场售价;另一方面,逐步停产出厂价在15元/瓶以下的产品。
而“张裕·解百纳”的价格也随之快速增长,目前,在张裕的产地——山东烟台,“张裕·解百纳”商超终端价格全部在60元以上,而其他企业的解百纳,包括长城、王朝、威龙等品牌旗下的“解百纳”产品价格都不高,多在40元左右。
目前,虽然业界都在生产、销售“解百纳”干红,但是,除张裕在媒体广告宣传“张裕·解百纳”之外,还没有其他葡萄酒企业去刻意宣传自己品牌的“解百纳”,而都是更加注重自己本身品牌的宣传。
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除骨干企业外,其他葡萄酒企业也不会刻意去宣传一个行业通用名称。“解百纳”也只能成为葡萄酒企业在宣传自己产品时的一个品类。
但是,由于“解百纳”之争的影响,而使其市场会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企业为了争夺“解百纳”市场,可能会将售价定得更低,从而可能使得整个“解百纳”市场的价格走向低端。
从目前市场销售的“解百纳”来看,“张裕·解百纳”的主要原料是利用烟台产区最有特色的蛇龙珠葡萄为主要原料,赤霞珠、品丽珠为辅生产的一种混酿葡萄酒;而其他企业的解百纳生产工艺标准不一,多是用赤霞珠等品种为主要原料来进行酿造的。
张裕在生产“张裕·解百纳”的过程中是按照一个中高端产品来生产的。但是,由于我国葡萄酒行业的现状,若“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将面临低质化的危机。
由于我国葡萄酒市场集中度高,众多中小葡萄酒企业经济实力较为弱小,一直都在跟风销售,在产品名称、包装上、产品说明上都尽力去模仿大品牌。但是,众多中小企业争相生产的“解百纳”,只注重“形似”,而不注重“神似”。也就是说,这些中小企业只是努力将外部包装等方面做到与一流企业相似,而不注重将产品质量做到与一流企业一致,这将使“解百纳”的整体质量下降。
同时,由于“解百纳”是一个混酿的葡萄酒产品,其混酿的各个葡萄品种比例目前还没有相关标准。各个企业都是根据当地原料状况和自己产品的特点来决定各个混酿品种的比例。正由于“解百纳”是混酿葡萄酒的这个特点,如果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行业标准,将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埋下隐患。
张裕通过数年的时间、数亿元的资金投入,以及以陈朴先为代表的诸多张裕人的努力,赢得了“张裕·解百纳”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整个葡萄酒行业的市场繁荣。
假如“解百纳”成为葡萄原料名称,或者是本文开头说的第三种结果,其实,从另一个方面这也正可以验证张裕公司在引领行业发展、为葡萄酒工业做出贡献的优势地位。张裕与行业、企业的对立面也可消除,并可以通过“标准”继续引领“解百纳”市场,继续树立其在葡萄酒行业“老大”地位。这或许也进一步为张裕、中粮、王朝、威龙等骨干企业在葡萄酒事业上的合作提供良机。但是,届时,张裕与整个行业也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维持“解百纳”市场的增长以及维护其中高端的产品形象。
记者认为,一流企业做标准。张裕完全可以通过行业有关部门,牵头组织行业骨干企业共同制定“解百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继续维护或维持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解百纳”可以成为葡萄原料的名称,但是“解百纳”的历史是张裕所独有的。其它企业出于对葡萄酒市场的高度认知,不会不积极参与其中,张裕自然又掌握了“解百纳”的话语权。同时,“张裕·解百纳”是张裕公司利用烟台产区最具代表的蛇龙珠葡萄为主要原料酿造的,其他企业可以参照“张裕·解百纳”的标准进行酿造。
目前,我国的蛇龙珠主要种植在烟台产区,因此,烟台产区的企业可以在“解百纳”的原料领域上建立起竞争壁垒,从而树立起烟台产区“解百纳”与其他产区“解百纳”的差异化。差异化将使消费者对“解百纳”产生区分,从而使烟台产区“解百纳”的市场从整个行业“解百纳”的市场中独立出来,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而不受其他产区的“解百纳”的影响。
当然,由于我国气候类型多样,各个产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区内的企业应该联合起来,寻找产区内“解百纳”的最佳工艺标准,以此来维护产区“解百纳”的整体形象。这样还有利于打造产品差异化,做到各个产区都有自己的卖点,有助于市场开发。
再者,张裕可以继续宣传“张裕·解百纳”,并在宣传过程中加入自己企业独有的文化,从而让消费者认同“张裕·解百纳”的高品质、高价位。
“张裕·解百纳”的开发是陈朴先等诸多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技术专家研究的结果,其工艺的先进性不言而喻,加上张裕一直将“张裕·解百纳”作为中高端产品打造,从原料的选择、工艺流程到后期处理上都有一套独特的工艺方法。“张裕·解百纳”的高定价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张裕可以向外传递这些信息,以此来维护“解百纳”的中高端形象。从另一个角度,张裕公司的这种宣传,又凸显出张裕作为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的市场引领地位。
其他葡萄酒企业可以借鉴这种思路,如中粮也可以宣传自己的“长城·解百纳”,王朝也可以宣传自己的“王朝·解百纳”,威龙也可以宣传自己的“威龙·解百纳 ”。这样,将企业品牌与“解百纳”结合到一起,既能扩大“解百纳”的知名度,同时也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葡萄酒在我国酒类行业中还是一个很小的行业,任何一家企业想“独霸天下”是不可能的,何况,目前我们又面临着国外葡萄酒产品的冲击,作为业内外的任何一位人士,都希望中国葡萄酒行业能够稳健发展,不断强大,而合作共赢,才是中国葡萄酒行业快速发展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