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一过,便到立夏,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苏州几家有名的面店一过立夏,都会挂出“供应白汤面”的牌子。
说起“白汤面”的来历,这其中还有一番曲折呢!
据说清朝时,安徽凤阳闹灾荒,有一对姓张的中年夫妇带着孩子逃荒来到苏州,就在枫桥附近搭了一间茅草屋,男勤女俭,摆了一家小面摊,专卖“阳春面”。面摊虽小,生意倒也十分兴隆。所以过了两年,夫妻俩就又益起一间瓦房,除了“阳春面”,也卖“花色面”。“花色面”中尤以浓油赤酱的“红烧肉面”最受顾客欢迎。那时节,油、盐、酱、醋,米、面、鲜肉,都要跑到城里才能买到。一天,店里又要进货了,男人挑起担子来到城里,买了米和面粉,又斩好了鲜肉,然后直往城隍庙而去。原来,下面要用的酱油还没买,加上出门前女人叮咛他买双鞋面布,他自己又想给孩子买两块“猪油糕”,城隍庙门口酱油铺、百货摊、点心摊到处都是,而且买卖也公道。
男人快走到城隍庙时,突然听见有人在嚎陶大哭,循声找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边哭边要用头去撞城隍庙前的石牌坊。一打听,原来他家女人昨天刚生孩子,他好不容易向亲友借了数百文钱,准备买点米回去给女人熬粥,定过城隍庙门前,见有个赌摊,摊主正在大喊:“要发财的快来啊!一个赔十个·…。”他一听便动了心:要是一个赔十个,几百文就能变成几十千!想到妻子儿女,脑子一热,一伸手就将几百文钱都押了上去。没料到不但没赢,反而一下子就输了个精光。这下,他可慌了神,两手空空,怎么回家啊!便朝石牌坊上撞去,想一死了之。
姓张的男人听了,心中十分不忍,就从怀里掏出要去买酱油、鞋面布和猪油糕的钱,拱手向大家说道:“列位大爷,这位大哥也是一时穷糊了心,将钱输去。现在他家中大嫂、孩子都在等着他买米回去活命。这是我身上仅有的三百七十文钱,全送给这位大哥,望众位也帮帮忙,多少凑上一些,让这位大哥除买米之外,再做个小生意养家活口。”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这个出三十,那个出五十,共凑了五百多文钱,全都交给了那人。那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向大家打躬作揖,千恩万谢,方才离去。
人们散开了。姓张的男人看着自己脚旁的担子,才想起东西还没买全哪!别的还好说,酱油没买可是大事,明天的“红烧肉面”怎么烧?无奈身上分文没留,只好回家了。
回到家中,他将自己所做的事一五一十都对女人讲了。女人甚是贤德,不但没有责怪他,反而说他做得对。不过,两人想到明天的红烧肉面没有酱油,不免又唉声叹气起来。
这天晚上,两人翻来覆去,一夜没睡。五更时分,女人突然坐了起来,拍手笑道:“有办法了!如今天气热了,顾客怕吃油腻的东西。我们没有酱油,可以白烧,用原汁汤下面,再放上白切肉、葱花、姜末,又爽,又不腻人。”男的听了,连声叫好。
第二天,他们挂出一张牌子:“供应白汤面”。顾客见了十分希罕,都来买一碗尝尝,吃过以后,都说这白汤面别有一番风味。这么一来,枫桥的“白汤面”一下子就传遍苏州城。城里几家有名的面店,见“白汤面”受人欢迎,就到枫桥面店来偷学本事,学会了,一到夏天,也卖起白汤面来。他们哪里知道,这白汤面,是姓张的夫妻俩急了一夜,想出来的急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