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当道,粮价持续低靡。农民增收难、农民工就业难等问题再一次被提上日程。与此同时,有消息称,位于海带之乡荣成、身为中国企业500强之列的成山集团开始涉及山东渤海沿线的海洋农业。这种“产而优则农”的做法不仅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同,也使许多企业家眼前一亮:海洋农业能否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呢?
耕地,一直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2月份,我国北方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旱,全国作物受旱面积1.04亿亩,造成农业经济损失严重。此外,去年的南方雪灾、四川地震等灾害对农业的严重殃及也显示出农民“靠天吃饭”的无奈。近年来,随着城镇的扩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得全国耕种面积减少,土地质量下降。
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掀起的新一轮的海洋资源开发战略热潮也提醒了我们:土地越来越难种了,那么海洋呢?
地球上79%的表面是海洋,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土地资源逐渐稀缺、紧张,世界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成为未来能源利用主要的趋势。我国位于太平洋西海岸,拥有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1.4万公里岛屿海岸线。为了抓住资源优势,我国各省各地区的“海洋蓝图”逐渐显现。山东实施建设“海上山东”战略,江苏提出“向海洋进军”,浙江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广西提出“蓝色计划”…… 各省各地区的海洋资源“大战”已经展开。
相比较之下海洋这片浩瀚的“耕地”显然比陆地“更踏实、更可靠”,一般性灾害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海水中的各种微生物和微量元素本身就是大自然创造的最佳“肥料”,这不仅省去了大量的“耕种”成本,也使海产品达到真正的纯天然,不受人工干扰,具有极高的营养和滋补价值。
效率低下、环境艰苦的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仍旧占据着农业90%以上的比重。农贸市场上成堆的“大麻袋”是人们对农产品的基本印象,精加工、专业类、高品质产品相对较少。对于“荷包”渐鼓,需求日益“苛刻”的现代消费者来说,这种产品结构显然不合理。追根溯源,不得不谈到多年来社会各界热议的“农业产业化”问题。增加基层农业的加工环节不仅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也有利于打开潜力市场,自主提升价格。
对于这一点,海洋农业显然拥有巨大的优势。上文提及,海产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营养和滋补价值,提供了优越的先天条件。此外海产品市场尚不饱和的阶段为专项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以成山集团为例,企业利用当地海洋资源优势,创办山东海之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专业研发,将传统的海带产品在养殖、生产、加工的环节上加以改进,发明出新的海带品种——深海小海带,它不仅打破了以往海带不好吃、不卫生的现状,还具有绿色、营养、美味、方便的四大优势,在原有海洋农业产品中做出革新,创造出广阔的个性市场。
从春节期间胡锦涛主席关于农业的讲话,到两会中的代表热议,再到前不久农业部长在党员大会中的报告,农业问题提到最多的方向,就是尽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增加基层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只是这个恢弘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当中国的农业能够达到普遍的企业化运作,使种养加、产供销、农工贸形成一体化的链条,并科学、顺畅地运转的时候,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大计便指日可待了。这样强大的链条体系能够促成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和效率化,最终解决包括“三农”在内的很多当今棘手问题,使整个农业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海洋农业作为极具优势的领域,可以且应当成为农业发展的下一个突破口,以科技化、创新化的姿态引领发展。具备这种姿态之前,海洋农业首先要站在举国上下“农业现代化”的洪流中,看准发展机制,率先建立起产业化经营的链条。
在这方面,海之宝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鉴。除在养殖、加工上的创新之外,公司还形成了自主推广、渠道建设、系列营销的模式。使海洋农业的运作囊括了从产品最初的种植到最终直接面向消费者中的每个环节。这种机制构建的好处不胜枚举:农民种植出来的新鲜海带成为工厂加工的原材料,确保得到高效利用;有指向性的工作使得他们能够得到专业的养殖“训练”;工厂的生产加工使得农民工就业压力得到缓解——在企业这个大的保护伞下运作的农民和工人都免除了因“天灾人祸”而“惶惶不可终日”的困扰。
美丽的海洋并不是未知的领域,有更多的投资者看好它巨大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正在摩拳擦掌。这当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在这个时候,构建完善、专业、有预见性的产业链结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顺利的成为海洋农业中的尖端分子,帮助农业寻找更快、更好的实现“现代化”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