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质量门” 也是一次“监管门”
在功能饮料市场独领风骚的王老吉凉茶遭遇添加剂风波。王老吉再度站在了风口浪尖之上,也许这是民族企业走向成熟所必须经历的“劫难”。
去年此时,王老吉向四川灾区捐款1亿元人民币,赢得消费者广泛赞誉。许多网友倡议“要喝就喝王老吉”,导致王老吉在市场上卖断了货。一年后,刚刚登上“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企业”的王老吉身陷“质量门”,以负面形象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如此“过山车”经历,让人眩晕。说王老吉缺失社会责任感,仿佛不够准确,心系灾区、“济世为怀”的一幕尚历历在目。但说王老吉具备社会责任感,它又身陷“质量门”。
在添加剂“泛滥”的市场语境中,因添加剂陷入丑闻已经不让人惊讶。早在2005年王老吉就因凉茶中含夏枯草中药成分被职业打假人起诉,2007年、2009年由夏枯草引起的事端不断,直到现在监管部门还在称“下一步会组织专家认真研究和论证”。
四年多时间,有关部门没有搞清楚一个夏枯草到底可不可以在饮料中添加。行政监管的目的,不是要毁掉多少企业,而是要保护多少企业,要在它尚未形成致命硬伤之前给予必要的纠正规范,而不是等一个企业或者行业发展壮大了,而且“红肿之处,艳若桃花”之时再一棒子打死。换言之,监管的要义不在于事后惩处,而在于事前防范。从这个意义上说,王老吉“质量门”也是一次“监管门”,让我们看到了监管的严重滞后。
进一步说,对待企业生产到底是适用“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还是“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现在亟须明确给出说法。
认真调查、研究该产品的副作用,什么样的人不宜饮用,多少才是过量等,并在包装上作醒目的提示,舍身处地的为消费者着想。只有以真诚的态度解决问题,“夏枯草”才能走得更远,否则,即使此次得到公众包容,也将难以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