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7月8日讯 无论是在华润,还是在中粮,宁高宁总会不时给资本市场以“惊奇”。
7月6日,蒙牛乳业(02319.HK)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以宁高宁为董事长的中粮,联手国内PE界大名鼎鼎的厚朴基金,以每股17.60港元的价格,购入蒙牛乳业新增发的1.738亿股,约占增发后蒙牛乳业总股本的10.01%。这部分新股交易总共耗资30.58亿港元。同时,蒙牛管理层设立的金牛、银牛公司和老牛基金会,按不同比例,再向中粮和厚朴出售总计约10.01%的股份,总价也为30.58亿港元。
此次交易的价格,相较7月5日协议签订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也即7月3日的蒙牛收市价19.10港元,有7.85%的折让。
7月7日,在中粮刚刚迁入的新总部——中粮福临门大厦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宁高宁表示入股蒙牛的价格,肯定不算“便宜”。他略带戏谑地表示,不能认为中粮是在抄底蒙牛,“我想以更低的价格入股,(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也不同意啊。”
交易公布后的两日内,蒙牛乳业、中粮在香港上市的食品类企业中国食品(00506.HK),以及在A股上市的竞争对手伊利股份,均有4%~8%的涨幅,表明资本市场对此次交易反应尚算积极。
昨日有伊利股份的内部人士对CBN表示,伊利管理层就中粮和蒙牛交易可能带来的行业性影响进行了研讨,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次交易对提振整个行业信心,是一个“重大利好”。从这个意义而言,至少宁高宁和中粮的出手,表明中国乳业自三鹿“毒奶粉” 事件爆发、全行业跌入低谷以来,经过艰难恢复,已到了即将迎来新一轮高速发展的转折点。
创新交易模式
在7日的发布会上,宁高宁详尽解答了CBN记者关于国企中粮控股民企蒙牛所可能带来的国企民企关系变化的疑问。
先前无论是在华润,还是在中粮,宁高宁所主导的每一次重大并购,都以追求控制权为核心特征。 “这次交易,尽管我一开始同牛根生谈合作,就提出至少要购入20%股份,但在经营管理权上,则是完全放手给蒙牛原先的团队。”宁高宁说,先前的并购,跟这一次有很大不同,主要就在于蒙牛团队的战斗力。
得益于牛根生和他先后担任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轮值主席的机缘,宁高宁和牛根生无论在乳业发展战略方向,还是在具体的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团队文化上,都高度契合。所以整个交易,按宁高宁的说法,双方是“一拍即合”。
面对媒体的反复提问,宁高宁和牛根生,并没明确透露此次合作是哪一方先主动提出。CBN记者从中粮内部管理层人士处得到的消息是,牛根生最早主动向宁高宁多次提起要合作。
在合作给交易双方所能带来的价值提升上,宁高宁强调,入股蒙牛符合他为中粮定下的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定位。而牛根生则表示,他非常看重中粮的优势资源,包括国有企业的政策资源,以及中粮作为中国最富竞争力的国企之一所具备的分销网络,制造和产品质量监管方面的丰富经验。先前因为三鹿“毒奶粉”事件而引发的一系列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牛奶等产品整体质量的质疑,导致中国乳企损失惨重。
面对金融危机以来,从美国到中国兴起的一股国有化浪潮,市场难免对中粮与蒙牛的交易,有更多关于所有制成分的疑虑。宁高宁认为,未来国有企业的整合还将加速,但交易模式重点可能不在于所有制区分,而在于是否是“民族企业”。这个论断,暗合了牛根生更早前,在陷入三鹿“毒奶粉”事件漩涡中所发出的“不能让蒙牛落入外资之手”的呼声。牛根生在昨日发布会现场也强调,蒙牛的成功在于充分本土化,他对外资乳企因为“水土不服”在中国连遭败绩后的继续整合能力,表示怀疑。
乳业新战争一触即发
记者在发布会期间获得了一份券商分析报告。报告称,蒙牛与中粮的交易并不是因为“缺钱”。它表示,截至目前,蒙牛手中的现金,有35亿元之巨。再加上这次新发行股份获得的30余亿港元现金储备,蒙牛对后续扩张,有了充足“弹药”。
5日发布的蒙牛乳业公告也披露,蒙牛将用新获得的资金,“扩充现有业务,或把握上游行业整顿和奶制品行业发展而出现的投资机会或其他机遇。”简言之,中粮很可能联手蒙牛,在未来发起新一轮行业整合和并购。
在中粮内部一个针对此交易的讨论中,中粮也明确表示希望蒙牛能成为未来中国乳业的一个“整合者”。这无疑将刺激伊利、光明等竞争对手加速发展步伐。有蒙牛内部人士向CBN记者表示,伊利在奥运和上海世博会等大事件营销中的表现,已经给蒙牛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与之相呼应,宁高宁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粮在食品行业的扩张,也在加速。他表示,中粮旗下的长城酒业,已经在全球各地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其中主要是葡萄酒庄。
从这个趋势判断,尽管牛根生对CBN记者再三表示,中国乳业格局不会因为这次交易而大变,但乳业新战争,无疑将再次一触即发。
截至7月7日收市,蒙牛乳业股价报收19.32港元,升1.15%。中国食品报收4.96港元,微涨0.81%。*ST伊利报收15.85元,升1.80%。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