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9月23日讯 正值“三聚氰胺事件”一周年之际,中国乳制品行业再掀波澜。近日,两批自美国进口、合计300公斤的美赞臣婴幼儿配方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而被国家质检总局退货。这一事件终于动摇了进口奶粉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那么,新出现的蛋白质问题,到底会成为国产奶粉吹响反攻号角的绝佳契机,还是会让消费者对已陷入深度信任危机的乳品行业产生“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绝望?《每日经济新闻》就此展开了调查。
美赞臣“质量门”刺痛网友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公布2009年7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化妆品名单,美赞臣两批次进口婴儿配方奶粉、百事进口的浓缩橙汁等154批次进口食品、化妆品被检出问题。其中,两批次美赞臣婴儿配方奶粉因蛋白质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遭遇退货。
事件发生后,美赞臣9月20日发表声明称,这两批奶粉是由厦门中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美赞臣营养品公司从未授权中马公司进口这两批奶粉,此事件与美赞臣公司无关。
昨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美赞臣营养品(中国)有限公司对外事务总监陈小敏强调,“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美赞臣奶粉均由位于广州的工厂加工生产,一般在正规渠道没有美国生产的产品销售。”
美赞臣公司表示,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因不同国家及地区法规要求的不同会存在差异。如为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蛋白质含量就存在差异。前述产品只在美国销售且符合美国关于婴幼儿配方奶粉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所有法规要求,并不是为中国市场销售而生产。
厦门中马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出口部沈经理告诉记者,这两批次奶粉是该公司受一客户委托代理进口的,目前已退运给原产国。该负责人强调,这是该公司第一次代理进口美赞臣产品,且未流通到国内市场。
尽管如此,该事件还是在国内市场上引起不小恐慌。一知名网站就此事件进行的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友中有超过66%的人认为美赞臣奶粉不安全,以后不会继续选择其产品。此外有超过73%的网友怀疑其他批次的美赞臣奶粉可能也有问题。
三聚氰胺事件便宜了洋奶粉?
在国产奶粉问题曝光前后,洋奶粉其实也出现过多次问题产品。
早在2004年,美赞臣奶粉就因阪崎氏肠杆菌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今年初,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公告,美赞臣婴儿奶粉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的衍生物三聚氰酸,雀巢婴儿奶粉也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厂家回应说中国上市的产品没问题。3月前后多美滋和惠氏也相继陷入“结石门”,不久前以“进口奶源”和“洋奶粉”面目销售的施恩奶粉也被曝出疑似“三聚氰胺超标百倍”,不过厂家也都坚称没有质量问题。
“这说明,乳品安全尤其是婴幼儿奶粉安全是一个国际性的焦点话题。” 光明乳业(行情 股吧)总裁郭本恒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称,就原料而言,进口奶源也未必100%安全,也发生过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亚硝酸盐等污染源风波。而本土品牌只要严格控制奶源和加工管理,照样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婴幼儿奶粉。
然而,同样是质量问题,国产奶粉在一年前遭遇了滑铁卢,洋奶粉却似乎没有受到以上事件影响,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不断上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09~2012年中国奶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整个奶粉市场格局发生变化。由于消费者对本土奶粉的不信任导致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许多消费者都转为进口奶粉的消费人群,国产奶粉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与此对应,原来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的洋奶粉市场份额逐渐加大,目前,洋奶粉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由2008年初的70%上升到目前的85%;在中端市场上的份额也上升了不少。
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目前整个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约200亿元,其中洋奶粉占100亿元至120亿元。 国泰君安(行情 股吧)的分析报告也指出,在中国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上,美赞臣以市场占有率25%居第一,惠氏以20%居第二,多美滋以12%居第三,三者加起来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的50%以上,加上紧随其后的雅培、雀巢,合计占据高端市场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另据中国奶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4月,国产品牌奶粉市场份额大幅缩水,而外资品牌奶粉占比已接近60%。
奶粉恢复状况不如液态奶
“国产乳制品的恢复情况虽然没有预期的好,但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液态奶生产企业,已经恢复了80%以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向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虽然三聚氰胺事件没有给整个乳品行业格局带来明显改变,但是品牌集中度略有上升。在事件爆发以前,蒙牛、伊利、光明前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约占46%,目前,这一比例上升至50%,呈现出强者更强的态势。
今年7月,伊利宣布在天津建设华北地区年产4.5万吨的奶粉基地,这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后,伊利在国内的首次大规模扩张;光明乳业日前高调宣布重拳出击奶粉市场,将把奶粉作为支柱产业培育;河北三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首批配方奶粉产品在全国 13个省市全面上市;完达山则计划投资13亿兴建奶源基地和奶粉工厂。
“当前奶粉产值约占整个乳制品的半壁江山,企业要做大做强,就一定要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不能对这一市场坐视不管。”郭本恒表示,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三鹿等问题奶粉留出的巨大市场空缺亟待填补,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增长空间也相当可观。
但目前来看,国产奶粉的恢复情况却并不乐观。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首席分析师汤志庆表示,由于三聚氰胺主要是在奶粉和常温奶里查出的,所以整个乳品行业各个类别的恢复程度也不一样。其中,国产奶粉销量下降幅度最大,目前只恢复了50%,液态奶恢复了70%,酸奶相对来说受到的影响最小,恢复情况也较好,已达90%,而牛奶饮品则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即便在国产奶粉阵营内部,过去的一年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三鹿位居奶粉市场首位,市场份额接近20%。随着三鹿的消亡,这块中低端市场逐渐被以伊利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抢占。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伊利在奶粉市场的份额达到10%~12%,圣元、雅士利、飞鹤、完达山等市场份额也都出现成倍增长的趋势。
奶粉库存积压加剧供需矛盾
除了格局的变化,对行业上游来说,蛋白质问题的冲击导致原料积压。
我国奶粉自去年10月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许多乳企不再采购国内原料,导致国内原料奶粉大量积压,截至目前,全国奶粉库存已超过30万吨。
“尽管国家战略储备4万吨,但对于30万吨的库存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预计需要2~3年才能消化掉。”汤志庆表示。
目前世界排名前20的乳业品牌全部进入我国市场,并先后在中国建厂。同时,以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国家大量向我国出口奶粉。
据海关统计,今年1~4月我国出口乳制品1.4万吨,价值2994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3.7%和64.7%。进口乳制品19.3万吨,价值3.5亿美元,同比增长68%和7.8%。进口每吨平均价格1827美元,下降35.8%。前4 个月乳制品累计净进口量高达17.9万吨。
“面对着国外乳制品的低价涌入,乳制品企业的库存积压问题有可能会日趋严重,原奶供需矛盾加剧,收购价格可能继续下滑,部分企业可能减少甚至暂停收奶,这将严重影响奶农利益。”海关总署警告称。
近日商务部发布公告,将鲜奶、奶粉和乳清纳入《实行进口报告管理的大宗农产品目录》,自8月 1日起,对上述品种实行进口报告管理。该政策的出台立即引起了行业的高度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有关部门或将抬高进口奶粉的门槛,以化解国产奶粉严重积压状况。而这对于高度依赖进口原料的洋奶粉品牌而言,将是一场不小的挑战。
外资操控定价权成最大隐患
然而,对国产奶粉企业真正的隐患,还不在这些突发事件的短期冲击,而是外资对定价权的日益操控。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乳企内部人士透露,三鹿破产后,中高端产品迎来了黄金扩张期,中国奶粉市场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其标志是:低端市场明显萎缩,中高端市场大幅扩容,外资品牌市场份额大幅提升,并趁此加快产品更新换代、上调价格。目前售价 130~200元的听装奶粉已成为市场主力。而二三线本土品牌纷纷加速追赶,竞争形势也更趋白热化。
尽管如此,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国产奶粉对进口奶粉的杀伤力仍然微乎其微,主要原因就在于国产奶粉只停留在中低端市场。而在高端婴幼儿奶粉市场,国产奶粉企业没有实力与洋奶粉抗衡,以至于中国奶粉市场的话语权、定价权几乎已完全掌握在了外资手里。
据广州海关数据显示,近期进口原奶粉到岸价格为每吨1.7万元左右,而去年进口原奶粉到岸价格为每吨4万元左右。也就是说,标榜使用进口原奶粉的洋奶粉在过去一年中原料成本大幅降低。可在此情况下,近期部分洋奶粉不但不降价,反而逆势上涨。如惠氏宣布将该品牌二段、三段、四段配方奶粉的出厂价统一上调7%,率先打响了今年以来进口奶粉涨价的“第一枪”。紧接着,雅培也宣布推出一款新配方幼儿成长奶粉,价格比老配方贵了10%,被指有变相提价之嫌。公开资料显示,从2006年7月份至今,洋奶粉已经先后6次上调价格,其中单次最高涨幅超过20%。
更令国产奶粉企业担忧的是,部分高端奶粉企业也正在向中端奶粉市场伸手,国产奶粉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日前,雅培在广州建立工厂,专门生产袋装奶粉,将目光瞄准了中端市场;多美滋旗下的中端品牌“多乐加”,其一阶段800克袋装奶粉售价在70 元左右,比同类国产奶粉还低30元上下,其抢占中端市场的野心可见一斑。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张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