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10月23日讯 农夫山泉因“水源门”和“捐赠”风波陷于舆论指责,其反诉媒体质疑性报道损其名誉权一案昨日在杭州开庭审理。记者分别连线原告和被告,双方对公益营销“真假”各持己见。
农夫山泉诉报道“无中生有”
据了解,农夫山泉在2001年、2002年和2006年分别推出“一分钱”公益活动,其“农夫山泉,喝一瓶水捐一分钱”的广告语被广为流传,并由此引发了公众对“喝水慈善”的关注热情。
2009年8月11日,民政部主管的《公益时报》于8月11日发表文章称,按农夫山泉每年15亿瓶到20亿瓶销售规模,每年应至少有1500万元捐款,但实际没有做到。8月14日,农夫山泉发表声明称要“着手采取法律行动”。
昨日,农夫山泉诉《公益时报》侵犯其名誉权一案开庭。对于其公益活动的真实性,农夫山泉在昨日晚间向本报提供的声明中称,公司的“一分钱”公益活动都通过天然水的标签详细告知给消费者,不存在所谓的“造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此外,公司多次向宋庆龄基金会指定账户汇款总计5007563元(其中7563元为义卖所得),在规定时间内兑现全部承诺,“不存在假捐或者捐款不足等问题”。
捐赠行动被指“出尔反尔”
对此,记者也联系了《公益时报》的代理律师阎律师,他表示,农夫山泉当庭举证一份2006年给宋庆龄基金会“一分钱”饮水思源的说明,称在活动筹得的善款中扣除了差旅费等活动经费。但另一份捐赠协议则称,募集到的金额全额捐助。他认为:“两份材料说明对方‘出尔反尔’。”
阎律师称,当庭辩论的另一个焦点是“一分钱”中“捐赠7年“活动的概念。公开资料显示,农夫山泉2002年启动“阳光工程”后表示活动延续到2008年。
据阎律师口述,农夫山泉当庭解释为,2002年捐赠价值500万元的体育器械可使用6年,到2008年,因此企业“在7年内为20万孩子带来了运动的快乐”。
事情源自2002年农夫山泉的电视广告,贫困孩子们追逐踢球和跳绳的画面之后,字幕中写到:“到2008年,阳光工程将为20万孩子带来运动的快乐。”
农夫山泉称事件有“幕后黑手”操纵
记者了解到,昨日开庭辩论后,农夫山泉方面拒绝接受法庭的调解建议。其解释:“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起单纯的新闻侵权事件,我们怀疑背后有黑手操纵。”
农夫山泉认为,《公益时报》2006年派记者现场采访饮水思源活动后做出肯定性报道,之后3年多从未质疑过该活动。“联系之前的所谓千岛湖污染事件,怀疑这突然发难的背后有幕后黑手操纵。”
此外,农夫山泉称,肯定性报道说明对方当时就是农夫山泉公益行为的信息披露渠道之一,证明 “捐赠信息不透明”的质疑不成立。
此外,农夫山泉认为媒体话语权不同于消费者,对企业提出质疑本身就是错的,且报道中“不公开”、“不透明”的言辞诋毁了企业形象。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王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