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商委、丰台区政府的鼎力支持下,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斥资6000万元,在丰台区万丰路上建成12000平方米的万丰全国小吃城。中式民族传统风格的三层建筑,古朴典雅的装修,颇显各民族的文化风采。荟萃了中华56个民族传统小吃和土特产及民俗工艺品,还有56个民族的民间文艺表演,可同时容纳2000人就餐。给56个民族商户的最大优惠和宽裕政策是:无进场费、无保底、无房租的“零风险”合作模式,让各商户吃了定心丸,使合作伙伴安心经营,使合作伙伴有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采取了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收款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规范化经营,使商户无后顾之忧。
受优惠政策的召唤,新疆、西藏、甘肃、宁夏、青海、云南及台湾地区的少数民族商户已纷纷前来加入全国小吃城,弘扬民族传统小吃文化。他们带来了新疆的火馕、喀什馕坑肉;西藏的吹肺、吹肝;甘肃的酿皮子、天水麻食;青海的馄锅馍馍;云南的丽江粑粑、火腿大白饼;台湾的胡椒饼、原汁牛肉汤、炸虾饺等风味独特的民族民间小吃。
目前招商过半,已入住老字号品牌达43家。眼下,正在抓紧内装修,完善现代化厨具的安装与调试工作,部分商户已进驻小吃城内做准备,万丰全国小吃城将于2010年元月8日正式开业。
——企业名称:北京万丰全国小吃有限责任公司
——战略口号:登长城、逛故宫、游颐和园、品中华小吃
——总面积:12000平米,容纳全国99个民族品牌,停车位200个,可同时接待1500人用餐承办大型纯中式婚宴。
——北京建都3000年,建城800年,有史以来第一次将56民族全国
小吃品牌集结。
——政府投资600亿元,努力打造丰台丽泽金融商务区,万丰餐饮街已列入政府的折子工程。
——入驻条件:国内有一定的历史年限、在同行业中口碑良好的品牌。
——合作方式:无租金、无保底、零风险
——天时:弘扬传统文化的朝阳时期
地利:政府鼎力支持和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发展
人和:京师九门小吃管理公司和成功的管理团队
资和:全国老字号品牌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集结
——食是味,诚是道,合为“味道”!民间小吃的珍贵在于其老,而
不在于其新,“倚老卖新”才是当今发展方向。面对“如狼似虎的洋快餐”,拯救中华传统饮食文化是我们这代人应尽的责任。
——小吃协会成功创建了代表北京的民族品牌“九门小吃” ;
小吃协会继续创建可以代表全国的民族品牌“万丰小吃”。
——九大梦想成就“万丰小吃”品牌。
一、 万丰全国小吃城将带动餐饮街整体经济发展
根据2009年3月北京市《关于加快推进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开
发建设实施的工作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政府将投资600亿元规划建设丽泽金融商务区,力争2020年完成商务区主体规划建设。
这标志着丽泽金融商务区开发建设全面启动。
丽泽金融商务区将主要聚集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总部,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交易所、金融期货市场等金融要素市场和各类金融投资机构,以及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
商务区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实施:2009年至2010年,用于打基础,完成功能区相关规划编制,以及完成示范区一级土地开发;2011年至 2015年,基本建成丽泽“新金融街”“雏形”,全面完成土地一级开发等,并建成一批名校分校、名院分院、星级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2016年至2020年,完成丽泽“新金融街”主体规划建设,使该区域成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新兴金融产业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总用地412公顷,总建筑面积390万平方米,其中公建用地18公顷,主要为写字楼、高档酒店、大型商厦、会展中心、金融证券,建筑面积91万平方米。
《万丰全国小吃城》位于丰台区万丰路南口,东临西三环2公里,距天安门9公里,距北京西站4公里。北临京石、京开高速公路的起点,门前客停纳车辆300个。三公里范围内企事业单位有海陆空三军司令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中国法律出版社、新华人寿、总后勤部、国家电子信息中心、丰台体育场、北京公交调度中心,中国海运公司和九家干休所。周边二公里范围内大型商业有华堂、顺天府、亿客隆和易初莲花超市。东方家园建材市场,大中电器,小井批发市场和万丰瓷砖一条街。正在建设的地铁10号线毗邻商务区西侧,地铁14号线东西贯穿商务区,16号线南北连接金融街。
万丰全国小吃城周边坐落着北京西站、北京南站。高速列车使北京至天津市区的时间压缩至30分钟以内,至滨海新区的时间也压缩在1小时以内,京沪高铁、京石高铁也都将南站作为起始站。未来到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只需5个小时。同时丽泽也是京石、京开高速公路的起始点。可以说,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处于京津冀以及京沪经济带交通连接的重要节点。即将于北京南部地区兴建的首都第二机场,会为商务区内金融人士的出行提供更大的便利。
二、九大理念成就全国小吃事业
第一个理念是每年举办一届《中华传统小吃文化节》,让中外游客在较短的时间内,充分体验了解中华多民族美食风情,带动万丰饮食一条街共同繁荣。
第二个理念是实现《民间传统小吃》标准化,学习洋快餐的先进科学管理理念,统一口味,统一管理,在保持传统风味儿不变的情况下工业化生产。
第三个理念是利用《万丰民族大戏楼》,不间断的展示中华各民族风情特色,承办民族特色婚礼,与外国人一起在万丰共同唱响传统文化和谐篇章。
第四个理念是实现《老物件博物馆》,在12000平米的小吃城内,将百年历史民间老物件进行长期展示,通过讲解让中外游客感受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第五个理念是开办《中华传统文化培训班》,利用空间定期举办全国民间绝活儿、吆喝叫卖、捏面人儿、糊灯笼、做风车儿、制作皮影等传统民间手工技艺。
第六个理念是《民族小吃大礼盒》,游客自己甄选小吃或全国土特产装入礼盒带到全国各地。
第七个理念是与各国华人机构和商会合作,代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走出国门,弘扬展示饮食文化。
第八个理念是挑选有代表性成熟的民间小吃进入五星级酒店,登上飞机成为合格的航空食品。
第九个理念是连锁发展,代表中华民族饮食文化走出国门。
三、 万丰全国小吃事业发展前景
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发展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刘淇书记、郭金龙市长都对丽泽给予了特别关注和支持。
吉林常务副市长、黎晓宏秘书长也多次带队到丽泽进行专题调研,帮助明确丽泽的功能定位、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国家一行三会、北京一部三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对北京大力打造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的工作也给予了肯定和支持。万丰餐饮街,已成为丰台区政府列入了折子工程,目前大小市政已全部完成,整条街绿化正在进行,政府计划明年新春正式举行开街。
“民以食为天”,随着回归自然食品的兴起,传统小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天津食品街都已成为当地饮食文化代表,万丰小吃城必将成为代表中华56民族小吃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
实践证明中国传统文化倍受世界的青睐,正在产生着巨大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纷纷来到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祖国的名胜古迹、文化圣地留下了无数外国人的足迹;浩如烟海的经典文献又留住了多少外国人的目光。
总而言之,发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怎样紧紧抓住这一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好时机,如何充分的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众多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品,这一使命责无旁贷地落在我们这些从事传统文化的工作者和民间组织身上。
中国传统文化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有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无限商机,我们迎来了壮大,民族文化发展的春天和大有作为的新天地,面对机遇,我们只能也必须用我们的智慧、才能和实践结合,毫不犹豫,不失时机的壮大中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以具有新的内涵、新的形式奉献给世界人民,并确保我们传统文化的继承性、连续性和在创新中的发展。这是人民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意义十分深远。
四、 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不断搭建平台,弘扬传统文化
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成立于2003年,曾成功的举办过《首届老北京传统小吃品尝宴》《宣南老字号小吃展示宴》《国家外交部春节团拜会》《国家博物馆答谢宴》《慕田峪长城建关600年烽火台小吃宴》《原国家领导人家宴》《宣武区天桥民俗文化节》等弘扬北京小吃和宣南文化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2006年成功的创建了北京西城区后海“九门小吃”。在这里,中外游客们足不出九门就能品尝到有16户百年老字号提供的小吃600余种。还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儿的民间表演,当年家儿挨家儿,摊儿挨摊儿,叫卖嘈杂热闹的市井风光在现。
2008年” 九门小吃”被北京奥组委认定为《北京奥运接待服务窗口》。圆满完成了市、区政府交派的各项接待任务。每年平均接待中外游客50万人以上,成为北京旅游的一个重要窗口。
为了使传统小吃早日能够登上了大雅之堂,小吃协会定期组织会员学习洋快餐的先进管理和科学的数据化标准。从食品原材料选购到卫生状况,从加工程序到出品都反复进行研究。始终努力打造“登长城、逛故宫、游颐和园、品北京小吃”的套餐旅游理念。在健康饮食、传承文明、食品创新、行业自律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经过各种渠道不断宣传会员,扩充信息,提高老字号小吃品牌的含金量。
民间小吃的“老”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在“老”里求“新”,利用“老”来整合资源。将全国小吃集合发展,成为中国与世界相互联接的文化纽带和桥梁任重而道远。
食是味,诚是道,合为“味道”!小吃的珍贵在于其“老”而不在于其“新”。传统小吃是各地游客了解当地的一个重要窗口。民间小吃曾影响伴随了各地域几代人的成长。抢救和挖掘是我们这代人应尽的责任和使命。
民族品牌似乎是个日渐远去的概念,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麦当劳”“肯德鸡”“星巴克”洋快餐正在充斥着中华传统文化。当若干年后中国人的早餐桌上都变成“汉堡包”“麦香鸡”咖啡取代豆浆时,这着民族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味道。
中国的民族小吃历史悠久,已无可非议。据记载,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屈原写的《楚辞•招魂》篇中,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饴糖,一种面食)兮”的句子。
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考证,称“粔籹乃蜜面少润者”,“餦餭乃寒具食,无可疑也”。唐代诗人刘禹锡(另一说是宋代苏东坡)写的《寒具》诗中说:“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褊佳人缠臂金。”把这种油炸食品描绘得活灵活现,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清楚地交待“寒具即食馓也,以糯米(粉)和面,入少盐,牵索纽捻成环钏形,油煎食之。”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也提到说:“细环饼……人口即碎脆如凌雪。”从上述各朝代的记载,说明小吃的历史确实悠久。然而命名小吃的人,却是晋朝一位名叫干宝的人,在他写的《搜神记》中提出的,称之为“小食”。
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制作了石杆臼、石磨盘、石磨棒,据今7000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挖掘出古老的蒸气炊具,表明人类饮食的状况已有了将谷类粉碎的需求,并发明了蒸食的烹饪方法。神农氏教民务农的传说中提到:“古之人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劳作。”《艺文类聚•食物部》说:“神农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这些记载说明先民的食物来源,至神农时已较为稳定,而且逐渐成为当时农作物的起源中心。此时也有了“五谷”的说法。五谷指稷、黍、麦、豆和稻(一说麻)。“五谷”的出现为烹制小吃提供了原料;铜器时代出现了锅的炊具;油炸食品烹饪方法的采用,为小吃的制作创造了条件。原料、炊具、烹饪技艺及社会交流活动,是构成烹饪的要素。烹饪要素的发展,促进了人类饮食的丰富和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
所以讲,小吃有它强大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本身有随意性的特点,就其发展来看,也是由家庭饮食为起点,逐渐推向社会的一种食品,其制作技艺有群众基础,一般人容易掌握,也就容易推广,因此有很强的繁衍力。由于地理条件决定的物产及品种特点,以及习俗民风、宗教信仰、政治变迁等因素影响,中国的小吃因地方而异,形成独特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北方的元宵、南方的汤圆,均属小吃,制作方法虽有差异,但均为米制品,都是在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食用。它说明虽有民族信仰、地方特色的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因此各民族间可以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熔各民族的烹饪文化、制作技艺的精华于一炉,不断发展、创新与提高。但毕竟因客观条件的不同,也构成各自的民族地方性,形成流派纷呈、斗奇争艳的局面。
例如傣族的风情饮食,藏族的高原风味食品,西域新疆的烤全羊、烤羊肉串、手抓肉,朝鲜族古老的烧烤食品,都已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小巷,成为北京风味小吃的组成部分。与其说是烹饪本身的发展,需要社会交流的频繁活动来促成,不如说出现在北京街头的各民族风味食品,是各民族向心力的团结的表现,改革 30年来,八方风味聚京华已成为趋势。56个民族情系北京,是北京民族小吃发展的内在原因。
五、参加11月18日新闻发布会的有以下全国知名老字号品牌
老字号步赢斋,瑞蚨祥,天福号,六必居,王致和,吴裕泰茶叶,红螺食品厂,稻香村糕点,俊王德顺斋,奶酪魏,月盛斋,李连贵熏肉大饼,三千里烤肉,复鑫斋,大顺堂,九门小吃,全聚德,便宜坊,张一元,老舍茶馆,都一处,王麻子剪刀,杜顺堂,年糕钱,馅饼周,小肠陈,茶汤李、门框胡同瑞宾楼,爆肚冯,羊头马,豆腐脑白,侯家馄炖,西藏拉萨土特产公司,台湾度小月,阿里山饼店,韵弘筷子店,故宫酒业,北京百花蜂产品科技公司,北京内联升,北京义利食品公司,隆福寺小吃,北京御食园食品厂以及绍兴花雕酒企业等五十家国内老字号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