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份,国际大米价格(曼谷离岸价,25%破碎率,下同)为497美元/吨。与上月相比,大涨14.8%,创出了年内月度涨幅之最。国际米价在2009年底突然暴涨,引发全球关注。
国际米价暴涨,与贸易前景有关
国际大米价格突然走强,主要跟大米贸易前景有关,或者说主要跟权威机构对全球大米供求预测的意外调整有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2009年11月份预测,2009/1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4860亿吨,比上年度减少2.3%;消费量为4.5130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2%。全球大米产不足需,期末库存为1.2130亿吨,同比下降2.3%。FAO在2009年12月份的报告中仍然维持这一判断,只是把产量和消费量数据调整为4.5080亿吨和 4.5390亿吨,产需缺口也由上月的270万吨调高为310万吨。与此相对应,去年11月份的国际米价一改前几个月的跌势,上涨3%;12月份的国际米价更是大涨近15%。
不过,FAO在11月份之前的几份报告中,都一致认为2009/10年度的全球大米供大于求。比如,时间上最相接近的2009年7月份报告认为,2009/10年度全球大米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4.602亿吨和4.553亿吨,年度新增库存490万吨。
最早做出数据调整的是美国农业部。2009年8月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了当月的农产品供求预测报告。与以往报告不同的是,该报告把国际大米供求做了方向性调整,即把原先全球大米供大于求的判断突然改为产不足需。在随后的4份月度报告中,美国农业部继续坚持全球大米产不足需的判断。但是,美国农业部的数份报告对国际大米价格似乎没有影响,去年8至10月份的国际米价分别下跌3.5%、1.1%和4.3%。
可以说,FAO去年11月份发布的这份与美国农业部观点一致的报告,改变了至少影响了市场预期。FAO在这份报告中称,2009年7月份以来,受气候异常和自然灾害影响,亚洲一些国家的大米生产形势恶化。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印度,先旱后涝,大米产量可能会降到8400万吨,比上年锐减15%,而本国需求量则会达到8900万吨,致使印度在20年里首次变成大米进口国。此外,台湾、日本、尼泊尔、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大米生产,受到了地震、龙卷风、泥石流和洪灾的影响。
相关事例好像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农业部和FAO的判断。去年11月份,印度财政部长曾表示,印度必须进口大米。印度贸易部长也曾表示,印度将与泰国和越南政府讨论大米采购事宜,希望通过政府间的交易进口大米,这将是印度21年来首次进口大米。上个月,菲律宾统计局表示,2009年稻米产量预计为1642万吨,比上年的1682万吨减少2.4%,出现11年来首次下滑。为保证国内供应,菲律宾国家食品署在2009年12月8日举行的招标会上买入了47.4万吨大米,平均价格为每吨625美元,高于同年11月4日招标会上签订的每吨480美元的价位。
当然,导致国际米价上涨的不仅仅是供求因素。其中,大米第二大出口国越南的货币大幅贬值、美元等币种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胀预期以及海运费用上涨等也是推动国际米价上涨的重要因素。
国际大米价格的暴涨暴跌,也跟市场本身的特点有关。事实上,国际大米市场一直就是一个交易量很小的市场,绝大多数年份的贸易量低于3000万吨,尚不到全球大米产量的1%。像这种狭窄的市场,波动性是其显著特点。
国际米价波动,对我国影响有限
国际米价的大幅波动,对我国大米市场也有影响。不过,由于国内大米市场是一个自求平衡的市场,所以这种影响即使有也相当有限。我国的大米贸易量很小,对外依存度很低。近些年来,我国的稻米出口量约100万吨左右,不到当年产量的1%;进口量只有几十万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目前的稻米价格确实处于历史高位。2009年,除早籼稻价格略显疲弱外,晚籼稻和粳稻价格均创出历史新高。其中,早籼稻价格自2009 年5月份进入下降通道以来,一直滑落至11月份的1816元/吨;晚籼稻价格2009年12月份一改自7月份以来的跌势,反弹至1906元/吨,接近历史最高价;粳稻价格在2009年8月份突然涨至2170元/吨,之后的3个月里基本上维持在这个水平,12月份又涨至2226元/吨,环比涨4.1%,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原料价格要占到大米生产成本的80%左右,所以稻谷价格的持续攀升,必然会带动大米价格出现上涨。2009年12月份,早籼米批发价为2768元/ 吨,环比涨0.9%,同比涨2.3%,比年初涨2.1%;晚籼米批发价为2903元/吨,环比涨1.3%,同比涨2.5%,比年初涨2.2%;粳米批发价为3423元/吨,环比涨2.8%,同比涨16.1%,比年初涨1.4%。
国内稻米价格的持续上涨,主要归因于政策利好。2009年,政府在2008年实行运费补贴和临时收储政策的基础上,又先后出台了提高最低收购价、增储扩容和取消出口关税等一系列政策,推动稻米价格持续走高。此外,消费需求回暖、能源价格的上调和物流成本的增加也对稻米价格的攀升起到了一定的助涨作用。
展望后市,预计国内稻米价格仍将维持稳中有涨的运行格局。一方面,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有必要将粮食价格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稻谷连续6年增产,累积了相当大的库存,而且随着CPI由负转正,通胀预期增强,政府为保持物价稳定,也会对大米市场进行适当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