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太子奶高管揭秘李途纯奢靡生活 水龙头5万一个

资讯 > 人物动态

太子奶创始人李途纯(资料图)

“这5000亩地,把牛放出来,搞几十匹纯种的马放牧,让牛喝啤酒吃菠萝,啤酒的可以产生啤酒奶,菠萝的可以产出菠萝奶。”当这番话从李途纯的嘴边流出时,身边同样涌起一阵阿谀之声——老板的智慧又解决了一个5000多亩牧场的投资难题。

3年多后,湖南长沙市香樟路上的一个茶座中,昔日的太子奶集团生产部门负责人阿成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旭日东升般的企业其实早已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即便是阿成这样半路加盟太子奶的专业人士,迄今手中揣着集资欠条,言语中仍满是敬慕之情。

英雄应问出处

与李途纯的突然暴发相比,他起步时的经历没有多少详实的记载。

这位50岁的太子奶集团负责人出生于湖南临湘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有早期和他共事的人指出,李途纯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株洲饮食公司的职工,后升任饭店经理,事业开始展露头角。虽然这家饭店的生意并非很红火,但他得以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很多已不单是酒桌上的情谊。”该人士称,李途纯敢于决断、擅长交际的特点,圈中颇为突出,让人感觉他显然不是“池中之物”。

下海开书店,卖挂历。生意开始扩大,旋即失败——糟糕的钢材生意,欠下一大笔银行债务后,李途纯遁走南方沿海。期间工作更换频繁,鲜有人想到其数年后的重新崛起。

众多报道记录了李途纯的人生转折:深圳偶遇握有日本乳酸菌技术的盛延岭后,1996年李途纯带领一班人马在湖南株洲建起了太子奶工厂。当年银行的欠贷,李途纯轻易消解——“他拿着可行性报告找到那家银行负责人,出了个两难的选择题:要么继续投钱支持自己发展,要么等以后有钱再还。”

可简陋的工厂年产量高峰期间也只有数千吨量能,但李途纯以梦幻般的方式将其改变。

1998年太子奶投下巨资拿到央视日用消费品“标王”——“他们不停地举手要价,其实资产总额还没有竞标价格高。”一位知情人士介绍说,李途纯到央视竞标都是借钱去的,当时坐在旁边的公司其他高层就如“范进中举”般,腿不停地颤抖,有人在结束时都无法站立出门。

精彩的故事在于鲜为人知的幕后。李途纯回株洲后,他找到一些官员,“微言大义”表明自己的宏伟蓝图,纵论“标王”对于株洲的意义。“画的这个饼,都是将来就业和税收的增长。”政府机器随之开动,太子奶的命运由此改变。

广告投放后,订单雪花一样过来。“当时红旗广场,排起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尾巴,外省提货的车子,常常一等就是半个月。”阿成说,这一戏剧般的变化让一同创业的高管们对李途纯敬之若神。他曾经亲眼看到这样一幕:厂区内,李途纯简装漫步,与秘书交待思路;身后却见二把手开着豪车慢慢跟随,脸上神色谦恭。

媒体报道,2001年到2007年,太子奶的销售额从5000万元跃升到了30亿元,连续6年业绩翻番。太子奶在中国乳酸菌饮料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6.2%,成为行业老大。企业最高峰期,人数多达8000人。李途纯更是放言,“要进入世界500强”,“做千年企业”。

饮鸩止渴式的膨胀

仅3年后,辛苦经营的“太子奶”竟以破产而终结。

外界流传的理由是“天灾”(2008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和“人祸”(“三鹿毒奶粉”事件)的冲击,导致太子奶集团原本紧绷的“资金链”陷入危机。2008年,公司产量骤降,并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状况。很多金融机构和经销商发现太子奶“裸泳”后,“讨薪、追债、停产风波”的消息经由媒体迅速传播。

面对中资银行陆续断贷、个别企业用来扶持太子奶集团渡过难关的“救命钱”被银行划走的困境,李途纯以高风险方式“对赌”引进英联、摩根士丹利、高盛7300万美元注资,同时通过高层人脉,由花旗银行领衔,荷兰银行等六家外资银行共同对太子奶集团提供了5亿元的授信。经历了戏剧般的“股权失而复得”事件后,李途纯终因面临次贷危机、自身难保的花旗银行撤资而崩盘。

一个欣欣向荣的企业就这样因缺钱而死了?答案似乎并非如此。

当年太子奶集团的一些骨干人士表示,太子奶爆发式增长之时根本不缺钱,甚至一些年头资金非常宽裕。原因是太子奶是当时少数采用分级经销商销售模式的企业,根据经销商销售规模分等级进行折扣和返点,刺激经销商开拓渠道,增加进货量。这种“先打款后发货,卖不掉的货可退回厂家”的销售政策,经销商可获得正常的经销利润和高返利,而太子奶手上可以拿到大量的预付款。

2006年太子奶集团曾公布,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了100个销售分公司,发展3000多个一级经销商。这样的超级销售网络在推动太子奶集团放卫星似的销售增长外,也面临巨大风险。拿货越多,现金折扣就越高的模式,诱惑经销商不再在开拓市场上下功夫,却四处寻找能打入货款的机会。其高峰期时吸引了全国约7000名经销商入彀。打入太子奶账上的货款,最高的一人有1200万元。可产品在市场上的实际销售率不断降低,成本反倒飙升。

大量被囤积资金用于扩张

几年间,李途纯斥巨资在湖南株洲、北京密云、湖北黄冈、江苏昆山、四川成都同时启动五大乳酸菌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东西南北中”的全国性战略布局。可事实仅黄冈一个基地的产能就能满足集团的全部销售。

如此过速的膨胀,最终让太子奶遭遇滑铁卢。太子奶集团的多位中层人士认为,其中与李途纯就读的所谓EMBA学习有关系。“看到那些同学都是上百亿元的身价,管理的企业都是行业巨无霸,老板深受刺激,急于冲刺。”

阿成指出,其实企业的战略偏差早就存在。“标王”之后,李途纯越发倾向冒险,倾向于结交关系等。“当年央视竞标,不够格的太子奶能进城要价,其实凭的就是朋友关系。类似的经验让他对这些小概率的事情操作非常热心。”一些生产基地的建设甚至就是直接与领导的关注挂钩,有的则是一种政经利益上的交换。

其中,还有频繁的资本运作演练——用大量的经营性资金圈地,再放到银行贷款,争取另外一块地,如此反复。

个人精力倾注于太子奶集团资本运作上的李途纯,让二十岁出头的儿子李帅掌管红胜火商业、湘味食品、辣翻天等产业,其前妻负责五仙山度假旅游开发项目,其现任妻子负责太子化妆品、太子童装和广告公司。原太子奶集团办公室曾宣称,日出江南控股集团旗下拥有12家非奶业子公司2012年将达到17.3亿元的销售,并将在5~10年内控股11家上市公司。

“气球越吹越大,钱是不断地赔。搞童装是学娃哈哈的模仿秀,很多项目设置都随意而动,这样大的一家企业,他好像还是管理当年的饭店。”阿成说。有一次要到市里汇报,李途纯提了产值1000亿元的“卫星”目标,智囊中一位姓江的负责人反复推算了4天,仍没有得出这一辉煌结论。报告上去后,李途纯沉思片刻说:“这一代不行,就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

混乱的管理,奢靡的生活

薪火传递的目标终未实现。产品开发上难有创新,奶业主产上的衰退,营销后劲逐年式微。2007年有乳业专家表示,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革新,太子奶无法击退国内外乳品巨头对乳酸菌饮料的插足。

企业的很多老员工则认为,根子在于管理的混乱无序。

以新产品开发为例,在娃哈哈的“爽歪歪”面世之前,太子奶早已研发出“爽优优”的产品,期望能改变太子奶十几年一个味道的僵局。但这一新品终未能上市,背后的原因让人惊讶:技术部门研发出来一个项目后有奖金支持,到了销售部门的时候,因缺少利益相关性,无人热心推动。加上高层的沟通不畅,老板李途纯没有亲自关注,这个新品计划最终流产。

太子奶奶源部和人力资源部的两名负责人透露,集团的管理其实相当混乱。销售与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都是表面的,两大块都只对老板李途纯负责。公司的新品研发到产品销售的过程周期十分漫长,常与市场实际脱轨。“奖励也是随意性的,老板亲自做的项目,资金会到位,也有奖金。其他的就难说。一般来说,企业都是在盈利中拿出部分来发放奖金,而太子奶亏损时,也有奖金发。”

家族管理和派系暗斗也消耗企业的潜力。身为家中老大的李途纯,除最小的妹妹李晶晶外,其余三个弟妹都进了太子奶集团任职,弟弟李亚军曾任太子奶集团副总裁。他的儿子、妻子都分别担当重任。曾跟随李途纯出生入死的一帮兄弟,也颇得掌门人的眷顾。但这些人的知识、学历、理念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整体上来看,它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式管理,派系严重,让人觉得里面水很深。”阿成说,太子奶并非没有危机感,2005年曾大量引起一批博士、硕士人才进入公司,但是受到派系的冲击,加之老板没有从内心改变观念,这些招来的人才无一生根。

但这些都不妨碍李途纯等高层的悠然心情和大肆铺张的奢靡生活。办公楼投资过亿元,房间水龙头5万一个,廊柱上镶嵌着宝石。曾任太子奶法律顾问的一律师告知,豪华办公楼建成后,李途纯忽然起意在顶层加一个大型游泳池,手下人士多方估算,终因难以承受重负而放弃了。“看看美奂美仑的‘白宫’ 和‘中南海‘,你就知道他期望的是什么?”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许多流传:集团的主要办公场地均铺设厚厚的地毯,阿成说,他们进去汇报工作时都有些站不稳。但老板仍觉得不够舒坦。即便在资金并不宽裕的时候,李途纯仍选择在北京某商厦买下三楼整层,原因是竞争对手就在脚下的二楼办公......

“不是贬低他,他有常人不能为的魄力和智慧。但这样规模的一个企业,他无法管好。”与李途纯同乡的该律师称,两年多以前他即预料到了太子奶的后果,离开时给李途纯写了一个报告陈述利害关系。让他吃惊的是,集团很多高管,也纷纷找他拿来复印。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天明 洪克非)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人物动态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