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0月27日讯 央行今日发布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指出,受主要经济体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当前国内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明年粮价存在较大上涨压力,以及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的影响,未来物价上涨的压力仍不容忽视。
央行在总结三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三季度呈现明显趋稳迹象。GDP同比增速趋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民间投资趋于活跃。相比二季度,市场对实体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担忧减退,但仍需对物价的上升压力保持警惕。
物价上扬及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加剧通胀
央行指出,首先,主要经济体将进一步实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回升,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CRB现货价格指数已超过危机前最高水平。
其次,近期货币信贷增长虽逐渐回归正常,M2增速高位回落,但仍明显高于2000-2008年16.3%的平均水平,前期货币信贷高增长的时滞效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这将导致当前的货币信贷环境仍较为宽松。
第三,虽然今年粮食丰收在望,但种粮成本提高,工业用粮需求增加,再加上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预期的影响导致的惜售等现象,粮食价格仍可能继续上涨。
另外,再加上中央推动收入分配和资源价格改革,这些因素可能推高明年的物价。
未来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压力
依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测算的经济景气指数,目前工业增加值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处在显著下行阶段,显示出经济已经放缓;先行合成指数的下行速度快于一致合成指数,未来经济运行还存在一定的压力。
从内部需求看,消费趋稳,投资回落。人民银行景气调查数据显示出宏观经济增长趋缓的迹象。
首先,从总体感受数据看,三季度企业家和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均有下滑,预期下季继续放缓;
其次,从消费方面看,三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略有下降,消费意愿比例为16.8%,比上季低1.2个百分点。但收入预期指数和投资意愿指数向好。收入预期有所改善,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二季度的15.2%上升到三季度的16.7%。
同时,银行家问卷调查显示,三季度居民消费贷款需求景气指数为63%,比上季上升0.2个百分点。从投资方面看,人民银行5000户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投资意愿稳中有升,三季度企业固定资产、设备和土建投资指数分别为56%、54.5%和50.5%,比上季提高2.1、1.8和 1.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季度提升。
从外部需求看,全球经济增速比上半年将会放缓,但仍保持复苏态势,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好于去年。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2.2%。受去年同期基数较大和外部需求放缓双重影响,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增长将进一步趋缓。
下一页: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全文)
(本文来源:网易财经 )
2010年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2010年10月27日)
三季度,在全球经济复苏减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呈现明显趋稳迹象:GDP同比增速趋缓,经济主体信心回升,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消费继续平稳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但民间投资趋于活跃,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贸易顺差回升。同时,最终消费价格持续走高,货币增长较快,信贷投放较多。相比二季度,市场对实体经济增长过快下滑的担忧减退,但仍需对物价的上升压力保持警惕。
一、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增速放缓
全球经济在经历了一季度的快速反弹后,二季度受欧债危机、就业不足等因素影响,增速出现放缓,并且这种放缓趋势在非出口导向型的发达经济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而出口导向型的发达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德国受益于新兴市场的复苏目前表现尚好。下半年以来,多数发达经济体经济数据表现疲软,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制造业PMI数据显示,9月份全球制造业PMI跌至14个月以来的最低点52.5%,而该指数在今年4月份曾达到近6年以来的最高点57.8%。 PMI指数下滑预示着全球制造业复苏势头减缓。金融市场信心仍未明显恢复,全球主要股指在4月份以来震荡下行,标准普尔全球100指数在7月份达到最低点以后开始逐步回升,10月12日收报于1192.01,比最低点已回升9%,但仍未恢复到4月份的高位。经合组织(OECD)9月13日公布的综合经济先行指数显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都出现经济减缓信号,全球经济复苏力度放缓迹象明显。
上半年国际贸易随着经济复苏而逐渐回暖,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水平。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10年前两个季度全球贸易总额分别为69486和 7403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6.1%和25.5%。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贸易额变化情况看,亚洲地区进出口复苏快于北美和欧元区,占全球贸易份额显著上升,上半年占比比2008年同期上升4.5个百分点,而欧洲地区占比则下降了4.5个百分点。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在过去一年也快速攀升,但5、6月份受欧债危机影响有所回落,7、8月份又开始快速上涨。国际贸易组织9月20日预测今年全球贸易量增长将达到13.5%,比3月份的预测值调高了3.5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全球经济下半年复苏放缓,但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由于我国出口最终市场约46%以上(未包括通过香港转出口的部分)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缓慢、需求减少,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出口增长,但影响较为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出口弹性较小,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出口降幅小于其他国家。8月份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2.2%,比上月提升1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回落后出现反弹,9月份又上升0.6个百分点至 52.8%。但9月份海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均下滑,且日本、澳大利亚和韩国等经济体跌破50%的临界线,也反映出全球复苏力度减弱势头可能大于预期。
二、当前国内经济放缓是需求约束和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
今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季低0.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持平;前三季度GDP累计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略高于上季。
人民银行企业家问卷调查显示, 三季度,企业家宏观经济热度指数和宏观经济热度预期指数结束连续五个季度的回升势头,分别比上季略降0.9和0.5个百分点,达到46.9%和47.3%。企业家信心指数为79.4%,比上季略升0.6个百分点。
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曾经引起较大的担忧。进入三季度,经济呈现明显的趋稳迹象。应当看到,今年二季度以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是需求约束、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约束地方债务膨胀、强化节能减排的最终体现。在经过短期调整后,经济增长趋于稳定将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产出缺口略有扩大,企业盈利高位下滑
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增幅比上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比上季低2.4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工业增加值季环比增速比上季略有回升。前三季度累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增幅较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
同工业的潜在产出相比,9月份,调统司测算的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①为0.61%,工业增加值产出缺口略有扩大。重工业生产增长略高于轻工业。9月份,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生产增长0.4个百分点,但增速差处于历史相对较低水平。
发电量增速下滑。9月份,发电量同比增长8.1%,增速比去年同月低1.5个百分点,比上月低4.5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发电量月环比增速比上月有所降低。1-9月,发电量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4.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增长持续高位下滑。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5%,增长幅度虽然低于1-5月份81.6%的水平,但仍较去年同期高65.6个百分点。
四、国内实际需求回落,贸易顺差回升
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城乡增速仍有差别。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比上季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②;扣除价格因素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同比增速为15.0%,比上年同期低2.7个百分点。剔除季节性因素后,季环比增速比上季有所下降。
前三季度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8.3%,比上年同期高3.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5.2%,比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
按经营地域划分,前三季度累计,城镇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8.7%,实际同比增长15.8%;乡村消费名义同比增长15.8%,实际同比增长12.2%③。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回落,民间投资趋于活跃。前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4.5%,比上半年低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21.9%,比上半年低1.3个百分点。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同比增长23.1%,实际同比增长19.9%,分别比二季度低2.1和1.6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速比上季有所回落。
前三季度,民间投资(非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8.4%,比上半年低0.2个百分点;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9.5%,比上半年低2个百分点。民间投资累计增速比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高8.9个百分点,已连续7个月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速。
前三季度,城镇新开工项目256798个,比上年同期减少12465个;城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139677.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比上半年低2个百分点,9月当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13.7%,比上月低8.3个百分点。
房地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剔除土地购置费影响后增速较年初有所回落。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6.4%,比上半年低1.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9月当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名义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剔除季节因素后,9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环比增速比上月有所回升。前三季度,土地购置费支出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21.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5个百分点。剔除土地购置费影响后,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7.6%,仍比上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低1.8个百分点,比年初低2.6个百分点。9月当月,剔除土地购置费后,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6.5%,比上年同月低8.3个百分点,比上月低0.9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高位放缓,贸易顺差回升。三季度,进出口增速均高位放缓,贸易顺差回升。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2.2%,增速比上季回落8.6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27.1%,增速比上季回落16.5个百分点;顺差654.3亿美元,比上季增加243.2亿美元,同比增长70.7%。从月度数据看,出口额在7月和9月份分别创历史新高和次高,进口额在9月份创历史新高。进口金额创新高主要是受国内需求回升影响,反映在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回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屡创新高。季节调整后,9月份出口规模比上月减小,进口规模与上月基本持平。
前三季度累计,出口11346.4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55.4个百分点;进口10140.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62.7个百分点;实现顺差1205.9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少13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4%。
产品结构改善推动了外贸持续复苏。前三季度,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1%,快于同期出口增速(34%)。三季度当季,劳动密集型产品④出口也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8.8%,增速比上季略低1.1个百分点。主要资源类商品进口数量在二季度回落后,本季开始回升,其中铁矿砂、原油和初级形状塑料(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