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再从“糖高宗”到“油你涨”、“苹什么”,食品接力涨价。据国家发改委本周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31种被监测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其中山西9月监测的7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中,57种价格上涨。
山西省商务厅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系统显示,9月,山西省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温和上涨,与8月相比,监测的77种主要生活必需品中,57种商品价格上涨,占总数的74%。其中桶装食用油延续小幅波动上涨态势,零售均价由去年11月第四周12.35元/升,上涨到今年9月的14.39元/升,上涨 16.5%。预计后期仍维持震荡上行趋势。
7日,记者在省城太原的一小吃街了解到,许多深受本地市民喜爱的蛋糕、干果、小食品早已悄然涨价。“由于近期物价上涨,为保证本店食品质量,产品由2元上调至2.5元人民币。”这家小吃店的告示格外显眼。与此相临的山东煎饼也由2.5元上涨至3元。
为了应对车轮战般的涨价潮,太原市民不少人开始大量囤积农副食品,此一族还被网友戏称为“海豚族”。居住在金刚里路的张女士担忧农副食品持续涨价,不仅一次性在超市购买了5桶食用油,还对过冬蔬菜进行了囤积,胡萝卜、大白菜、土豆、大葱每样一麻袋,预计用到明年初,这样如果年内再涨价,她就可以节省近数百元的费用。
此外,不少80后小夫妻也积极加入到了“海豚族”行列。83年出生的王小姐随着涨价潮的持续,不仅像爸妈那样大量囤积农副食品,同时也开始学习起了父辈们记帐的‘吝啬’生活方式。
国家发改委本周二公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监测情况显示,在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36个大中城市监测中,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监测产品中,近80%价格上涨。
此间有专家表示,盲目囤货的做法不可取。目前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涨价,不是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引起的,而是市场供求引起的正常价格波动,目前生活必需品价格有波动,但不会大幅上涨。建议,时下市民应该理性消费。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梁波)
市民因菜价攀升改变买菜方式 出现囤货族
近来,面对—路攀升的菜价,不少烟台市民开始捂紧口袋精打细算,在买菜方式上也发生着变化。记者3日对这—现象进行了调查,发现市民有不少省钱大法。
图便宜不论远近
11月3日中午11点左右,记者在红利市场见到了79岁的于女士,老人自豪地向记者展示她今天的“战利品”。
据于女士介绍,这里市场上的菜相对较便宜,也正因此,她步行了40分钟的路,专门从家到这来买菜,“这里的蔬菜比我家附近普遍能便宜几毛钱,肉类最多每斤能便宜1块多,就算专门坐公交车来买菜,也实惠。”于女士说,她这样步行来买菜,既能省钱,又锻炼了身体,可谓一举两得。
超市“淘”菜赶两头
在大润发超市,一位正在挑拣西红柿的大妈告诉记者,如果想买便宜菜,应该清早或晚上来超市,这个时候往往会低价出售一些放不住的蔬菜,仔细挑拣也能淘出好东西,“我前几天早晨在振华购物中心就淘到了一些萝卜,才8毛钱一斤,很实惠。”
家住南洪街附近的张大妈告诉记者,她每天都会关注超市的特价商品,一旦发现有合适的立即出手,“前几天在超市买了一袋特价大米,比平时买省了10多块呢!”。
加入团购搞批发
一般而言,“团购”二字多和旅游、建材、汽车等大宗商品联系一块,但现在,“团购”二字也慢慢渗入到蔬菜市场,对此,租住在烟台大学附近的小林身有体会,“团购蔬菜”使他尝到不少甜头。
小林在莱山区一家装修公司上班,他颇有成就地说:“我们几个邻居商量好,一块去买菜,人多了价钱自然好商量,一点一滴省了不少钱,比如西红柿市场价是3元,我们人多量大,商贩有时就能便宜5毛。”
能储存的就囤货
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蔬菜价格上扬,但大量买菜的市民仍不在少数,出现了“囤货族”。在北马路,记者看到一位市民两手拎着四捆葱,大概有50斤左右,据这位市民介绍,大葱1元/斤,小葱0.6元/斤,多买些放着慢慢吃,“大葱可以储藏,多买些,免得以后再涨价。”
据了解,易于储存的大葱、土豆、红薯等购买储存的意向较大。
链接
省钱支招
一:不赶早赶巧。避开早高峰,改早上买菜为晚上买菜。
二:买前多比较。菜摊和超市的价格往往不一致,建议都逛逛,不少超市还常常推出特价菜。
三:学会看天气。多看天气预报,明天下雨,今天就多买菜,不会错的。
四:“偷菜”成时尚。受到游戏“种菜偷菜”的影响,在花盆里种点葱蒜,省钱又省事。
五:去批发市场。如果你有时间或地点的优势,不妨多转转批发市场,相信肯定会有收获。(齐鲁晚报)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