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 APP
搜索

马红漫 :“宝宝抢食战”背后的尴尬

资讯 > 食品行业

作者:马红漫

  奶粉货源紧缺,澳门当地的婴儿们面临“断粮危机”。据媒体报道,在内地游客疯狂抢购之下,婴儿“奶粉荒”已由香港蔓延至澳门,部分品牌已宣告断市。有澳门家长表示,自己的宝宝整个星期没有足够奶粉,又不愿意更换其他品牌的奶粉,只能喂一些稀大米粥充数。

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当年一场震惊世人的“三聚氰胺事件”给婴儿奶粉界蒙上了厚重的阴霾,由此引发了内地宝宝海外“夺食之战”。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为宝宝海外急切“觅食”的家长们,我们很难发出责难之声,毕竟或长途奔袭、或托人代购海外奶粉皆源于爱子之心,谁能说“爱”是有错的呢?追根溯源,澳门等地“奶粉荒”的始作俑者,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内地食品市场的诚信缺失。

“钱不是问题”,为宝宝寻购奶粉的家长们大都会如此表达急切之情。的确,相形三聚氰胺所导致的惨痛身心代价,每罐奶粉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价差确实算不了什么。有媒体报道,为了保证质量,多数消费者甚至根本就不比较价格高低,只比较店家信誉度好坏。从经济学角度讲,这充分表明婴儿奶粉的市场价格是刚性的,好质量就是“硬道理”,价格因素并不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这一刚性需求的诞生纯粹是由内地制造商倒逼出来的。“大头娃娃”、“肾结石宝宝”等近年来因奶粉质量问题而来的巨大健康伤害,已然深深地刺痛了家长们的心。不仅曾经的民族品牌“三鹿”因染指三聚氰胺而轰然坍塌,就连进口品牌高价奶粉也被曝问题连连。去年,在浙江省工商局公布的一份该省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中,知名的“雀巢”奶粉也赫然被列入碘超标食品目录。这意味着,家长们花钱购买比一般国产品牌贵25%以上的雀巢奶粉,也同样会给孩子带来健康隐患。更为家长们不可接受的是,监管部门对此的解释是:抽检批次的“雀巢”产品碘含量确实超标,但离人体最高耐受性还有一段距离。除了长期大量食用者,大家不必过于恐慌。这种监管者不是强调对违规者如何进行惩戒和禁止,而是急于为问题产品开脱罪名的现象更加令人不安,既然检出奶粉碘超标也无碍健康,那么碘含量标准的制定还有何意义?在“每天喝一杯奶”的健康理念指引下,谁敢断言“长期大量食用”的儿童数量寥寥无几?这部分消费者的健康损失又应由谁来埋单?

显然,弱化的监管环境在客观上鼓励了内地食品企业的违规行为,甚至让海外奶粉也“入乡随俗”地松懈了质量把控。由此,内地市场已成为许多家长们的奶粉采购 “禁区”。事实上,婴幼儿奶粉质量堪忧实乃国内食品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百姓的日常食品被“苏丹红”、“吊白块”、“小龙虾”、“地沟油”、“一滴香”等裹挟其中。在经历了数轮媒体曝光、舆论愤慨、检查风暴之后,这些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现象重又悄悄回流、周而复始,难怪有人戏称“应该闭着眼睛吃东西了”。而此番“澳门宝宝喝粥”新闻,更是让内地公众脸红不堪,甚至有澳门人提出了开征奶粉离境税等应对举措。应当看到的是,即便这些抑制奶粉出口的税种得以开征,也无法根本阻止内地公众的抢购热潮,只有重塑内地食品市场的诚信之风,才可能让海外奶粉市场最终回归平静,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境内食品监管体系的真正夯实与完善。

其实,以铁腕治理食品安全的思路在海外早已成型。时至今日,美国已经建立起一套“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环境得到了全面净化。美国先后颁布的《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食品质量保护法》、《联邦肉类检查法》、《蛋制品检查法》等法律构筑了食品安全的指导框架,并提供了具体化的监管执行标准。其中的要害在于,监管部门必须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秉持零容忍原则,而不是放任继续扩延泛滥。以此观之,我国内地当进一步细化现有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并建立起监管连带责任制度,强化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惩戒力度也应有所提高,当风险远大于收益之时,经济杠杆将会自发指引商家行为步入合理轨道。

港澳与内地宝宝当同福利同喜乐,而不是互相争竞。药品化管理体系铸就了境外奶粉市场的诚信光环,使其成为了当下内地家长们规避食品质量风险的救命稻草。但将心比心而言,此地的救命稻草,不应该引发彼处宝宝“食不果腹”的尴尬局面。时下,唯有切实搭建起内地食品安全的防火墙,才能彻底治愈家长们的海外奶粉依赖症,不再出现“宝宝争食”的痛楚。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查看更多食品行业文章
美食天下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