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5日,河北省保定市唐县阳光明媚,若隐若现的青青麦田被一层薄雪所覆盖,像一个孩子般娇羞腼腆。面对复杂的地形和干涸的大地,这场盼望已久的冬雪为唐县的小麦丰收带来了一丝希望。
但中国旱情形势并不乐观,最新数据显示,虽然有少量降雪,但中国北方冬麦区局地旱情持续加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达8402万亩。
网易财经在河北唐县和南皮县等地调查发现,除了气候上的"天灾"以外,小麦还面临着工业污水污染和农村水利长期投入不足等问题。
旱情突袭河北,村民预计减产一半
"我在这里工作二十多年来,第一次遇见整个冬天没有下雪的情况"唐县农牧局技术站站长侯兴军对网易财经编辑感慨到。对于这个产粮基本自用的小县城来说,冬小麦是县里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它维系着农户的日常收入及各家的口粮。
"好在我们在播种之后,各家小麦都浇了一遍冻水,还可以抵御一阵干旱"侯兴军介绍说。每年在播种之后的一个月,即阳历十一月底,农民都会为自家麦田浇上一遍冻水。细柔的水流不但可以把播种时翻耕过的土地落实,更可以保持土地水份,以备麦田生长。而此之后,由于北方冬天寒冷农民便不再浇水,即便出现旱情也不能有所动作,因为直接浇上去的井水会把麦苗冻死,而从天而降的雪雨将是麦苗的保护神,在几乎没有温差的情况下,渐渐渗入土地。
冻水坚持不了一个冬天,一旦水份留失,干土层加厚会使小麦生长缓慢,甚至直接导致麦苗的干枯和死亡。侯兴军介绍到,"今年旱的厉害肯定会影响到产量。我们县里已经紧急开会,准备组织春灌的用具和水源,等天气暖和了就浇灌,把干旱的损失降到最低。"
沧州西部南皮县的村民们则没有那么幸运。"我们没浇冻水就上了老天爷的当了。"当地一位村民说。
沧州是小麦主要供应区,550多万亩的土地上大部分以种植小麦为主,是我国河北地区的产量大县。而这里受到了旱情也较为严重,在河北地区春节期间下了两场雪后,这里的麦苗干旱迹象仍很明显。
网易财经在走访了几户农家的麦田后,发现田里的农作物一拨就断,看上去青青的麦苗早已经没有了韧性,缺乏生命力。
"这都跟枯草一样了"村民骆舒霞说到,对于这个地区普遍亩产八九百斤的麦子地,今年的乐观估计也就收个往年的七八成。
南皮县冯口镇的党委副书记李富仓对网易财经介绍说,去年比较风调雨顺,夏季的时候雨水比较大。所以播种后,地还是湿的,所以有一半的农民就都没有浇冻水。
但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主任潘学标介绍说,北方旱情并不是偶然现象。对于多年地下水的开采严重超过夏季雨水回流入土的比例,因此冬季旱情已成常态。而如果在春季保证春灌的前提下,小麦产量不会影响太大。
"我觉得会减产一半",南皮县刘庄的一户村民说到,少打粮食就少卖,留一些自己吃就行了。粮食的减产不但会使这些以种粮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收入减少,更会导致国家收粮困难。
粮食的减产不但会使这些以种粮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农民收入减少,更会导致国家收粮困难。
南水北调沿线的干旱样本,部分村民放弃小麦种植
河北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地理环境复杂,整个县大部分属于山区地势,只有三分之一是平原,适合冬小麦的生长。山区本来就打井困难,遇到旱情时,地下水位下降,农民们不得不去更深的井里打水,以供人畜使用。
太行山下口底村的村民周保良说:"不下雪,山上就存不住水,我们从井里打上来的水都是咸的。"由于水源的困难,周保良放弃了冬小麦的种植,每年夏秋以打玉米为生。而且随着近几年干旱的频发,周边的居民也都渐渐放弃种植冬小麦。
口底村的村口有一条水道,是供应保定市区饮水建造的,其修膳仅供保定市区饮水,在在南都亭村和口底村之间还有一条宽六七十米的水道,颇为引人注目,周保良介绍到,"这是南水北调的河道,我们不能用的。"即使在干旱季节里,没有国家水利部门的统一部署,村民守望着涛涛江水也不得使用。
原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副院长郑大玮对网易财经介绍道:南水北调工程用水极为严格,哪里可以分流多少水域都有相关规定。主要供应保证京津等一线城市的用水,任何个人或集体不得擅自截流。
而据农业大学的郑大伟介绍到:河北旱情并不是今年才有的,连续多年的夏季雨量不足以及几十年来地下水的过分开采,都使这一区域的地下水位不断下沉,几乎已近漏斗的形状。如果仍不加节制,就会造成以后打几百米深的井都不见得会出水的悲惨局面,北方干旱将更加严重。
没有过往河道的截流,也禁止再打深井从而保护地下水,南水北调的工程周边的村民的用水情况早已不容乐观,在不断使用水困难的同时只得放弃小麦这种需要较为频繁浇水的庄稼,而改种一些耐旱品种,使小麦种植区域逐年缩小。
望"水"兴叹的不只唐县一个地区,在沧州的南皮县东南,虽然不远处也兴修占地1000亩的大浪淀水库,但仍以供应沧州市用水为主。
网易财经在走访了几户农家的麦田后,发现田里的农作物一拨就断,看上去青青的麦苗早已经没有了韧性,缺乏生命力。
小麦旱情之外,工业污水留下隐患
网易财经编辑在南皮县的博古于村的田间看到,这里的小井井口至水面已经约为三十米左右。"这水位还涨了点呢"村民骆舒霞说,这也多亏村口处的一条河塘的贡献,但谈及河水来的来源时,村民们都皱了皱眉。
在沧州远郊的工业区中,污水的排放直接汇入这些村庄间的河道,不仅会污染土层,更会逐渐渗入地下水,影响人们饮用。
当地镇政府副书记李富仓对网易财经解释说,"这些工业用水都是企业反复使用并过滤后排下来的,有些虽然不能让人直接饮用,但还是可以浇庄稼。"据他介绍随着环保意识和设施的加强,现在的工业用水污染得到了很大的治理。
网易财经经过走访,发现冯口镇的几个村庄流河较多,但多数是各地工业用水的流过来的。李富仓说,"以前情况更是糟糕,山东那边造纸厂的水流下来,都是黑色的"。
据中国农业大学气象系主任潘学标介绍说,如果排污不利或水源污染严重的话,工业用水中将残存大量的重金属,如含有铬或砷(即砒霜)等化学物质不仅不会被土地溶解,更有可能被植物的根、径吸收。因此在超标很重的污染源下,植物生长均会受到影响产生变异,且在食品检验中,没有高端精密仪器很难监测出重金属成份,长期被人食用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副院长郑大玮也表示,当前很多地区为了发展工业,迅速致富,污染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不是几年就可以消化掉的。他同时强调对于缺水的地区不但不要污染水源,更要有效、合理使用水源,多多建造蓄水池,以保证夏季的雨水储备。
但在污水和自己打井之间,村民们还是不愿意打井。博古于村的村民向网易财经介绍说,村里已经没有钱打井了,打一口深井的费用大致需要十几万,而且村民也不赞同集资修井。
"修井就是为了种小麦,而小麦的收入现在越来越少,所以修井不值得。"当地村民说,而且打井也需要政府批准。
据南皮县冯口镇的镇政府副书记李富仓介绍,农民打井都要上报水利部门,不可以私自打井,而面对不打井就会引发吃水浇灌困难的问题,冯口镇表示将采取深挖坑塘,引进客水以及维修深井等措施保证当地的吃水用水,并以此维持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