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事件后,42.5%的受访者表示“会仔细辨别,尽量减少购买肉食类食品”,猪肉是大众餐桌上的重要食物及营养来源,民众对食品的要求一是安全,二是有营养,三是经济实惠,现在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也近乎奢侈,不可谓影响不大。
连日来,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断牵动着公众神经。其实,早在2001年,北京、天津等九省市23家养殖场违规使用“瘦肉精”让民众第一次知道这个名词。2002年广州某饲料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当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直到2006年上海还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这个餐桌上的“毒瘤”多年来反反复复未被根除。
新京报“京报调查”对此做的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双汇“瘦肉精”事件的影响,只有18.3%的被调查者“相信质检部门,正常吃”,而近半数(42.5%)的受访者表示“会仔细辨别,尽量减少购买肉食类食品”。猪肉是大众餐桌上的重要食物及营养来源,民众对食品的要求一是安全,二是有营养,三是经济实惠,现在这些最基本的要求也近乎奢侈,不可谓影响不大。
当问到这一问题的根源时,共识度较高。有61.7%的受访者认为“使用“瘦肉精”成本小,收益高,吸引力大”,有63.9%的受访者分析是“违法者付出的代价太小,没有震慑力”,69.2%的人剑指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乏力”。发生“瘦肉精”事件,暴露了监督部门的管理漏洞,从流程看,政府管理不能说不严,相关制度不能说不细,只要一关把住了,问题猪就不会流入市场,只是所有环节的执法者“全体走过场”,其冷漠与失职令人惊讶。
民众对添加“瘦肉精”当事人怎么看?有23.4%的受访者认为“生猪饲养多为散养,管理难度大”。作为管理部门百分之几的“抽查、抽检”,注定有疏漏,真正把住食品安全关的应当是生猪饲养者。作为饲养者明明知道“瘦肉精”有害,在运输途中就有猪四肢震颤而死亡,这是典型的中毒现象,仍然面不改色运到屠宰场。媒体记者采访肉摊主时,他们说从不吃那些“特别瘦的肉,只吃普通猪肉”。明知有问题却坦然地卖给别人,道德沦丧,往轻了说是“利益驱动”,往重了说是“草菅人命”。
作为消费者,有没有责任?有!31.6%的受访者说“很多消费者只吃瘦肉,导致健美猪乘虚而入”。在中国科协一项调查中公布“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而具备健康素养的公民比例为 6.48%,也处于下线,由此可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普及健康知识非常重要且急迫。了解了相关知识就不会偏听偏信,不会盲从,不会被不良商贩忽悠,发生抢绿豆、囤碘盐事件。
“瘦肉精”问题出来后,人们再一次对食品安全忧虑,从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人对猪肉产生恐怖心理,实在是很悲哀的事。恢复民众对政府的公信力,需要相关部门拿出更实际的举措,一是及时、透明、公开地把信息传达给老百姓。二是加强监督管理,严把检测关。三是加强对饲养者、销售者的教育管理,在提高加强全民科学素养的同时,加强全民道德素养。只有饲养、销售、监管共同努力来保证食品安全,才能让民众吃上放心食物、保证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