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节临近,看看咱这儿各位手巧的筒子每天带来的花样各异的月饼
还真有点过节的味儿,有那么点忙节忙得热火朝天的意思哈,够喜庆
中秋节,对于炎黄子孙来说算是个仅次于春节的重要日子了
近几年我们家的中秋节更是日益隆重起来,人老了大概总是有落叶归根的念想吧
大概从05年开始,每年这个时候在台湾的四爷爷总会回来探亲,济南青岛两边住上个把月
今年也不例外,已经打电话给老爸让后天去接机了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除了在家过节
也会一家人齐齐整整的去吃顿地道的鲁菜
如果是当地人一家子去吃鲁菜品老味儿
那在济南最好的选择莫过于燕喜堂、聚丰德,或者大店山东会堂
燕喜堂是鲁菜老字号,比较过后你能觉得这儿应该算是正宗了
坐镇的大厨是一位颇有仙风道骨的老人,常年着对襟长衫,留山羊须
近几年没有重要客人他老人家鲜有下厨了,在厨房忙活的是他的一众徒儿
如果来了外地朋友,最常带去品尝鲁菜的选择是雅士聚、金三杯等
金三杯店址几经变迁,老食客新朋友还是一路追随,每到节假日的饭点儿总要排队等座
味道嘛,呵呵,也是越来越有改良的趋势,不过几道招牌菜还是有水准的
大家印象中的鲁菜一向不那么平易近人哈
像著名的九转大肠、糖醋黄河鲤鱼、油爆双脆、扒原壳鲍鱼、玉带虾仁、孔府一品锅……
单看名字就知道有多繁复了
大多数鲁菜从食材到刀工到火候整个烹制过程都是复杂而讲究的
就是在我们当地,正儿八经吃鲁菜的馆子也是不多的
一般饭店所谓的鲁菜大多是偷工减料的简易版
凡事都有例外,鲁菜里也有家常的那么几道
比如今天我要颠覆的这道木樨肉,当仁不让是各大小饭馆的头牌之一
鸡蛋炒肉为什么叫“木樨肉”呢?
那是因为在我们北方,“蛋”这个词是带有侮辱人的色彩的
而且又是在尊崇礼教的孔府,怎么能允许这个词出现在美好的菜名中呢
“木樨”是桂花树的别名儿,这道菜里的鸡蛋的颜色就像桂花一样色泽金黄
于是,就有一位充满才情的先人给这道菜取了个诗意的名字——木樨肉
“木须肉”或者“苜蓿肉”其实都是“木樨肉”的误称,要不说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呢
久而久之,现在菜谱上最常用的“木须肉”竟然是个错误来着
它的起源是山东孔府(孔家菜),正宗官方的木樨肉里除了猪肉和鸡蛋,它的配菜是黑木耳和玉兰片
我在山东会堂和燕喜堂吃过的也确实是这样
今天我选择的黄花菜、黄瓜片、黑木耳和胡萝卜的配菜呢,却是如今最广被接受的也是最受我们家人青睐的
所以请别和我较真到底正不正宗这事儿,我做菜就是喜欢颠覆、喜欢创意、一切随心性来
以吃着舒坦、适合自己和家人的胃为原则,其他的嘛,爱谁谁
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之前发了鱼香肉丝的菜谱,就有博学的筒子在留言板强烈谴责我的不正宗
让我那叫一个无奈呀,每每做那道菜,我们家林哥这地道的四川人都能吃个底儿朝天
你说我还有必要在正不正宗这个没营养的问题上纠结吗?
------------------------------------------------------------------------------
上菜,上这道做法很家常确是地道鲁味儿的木樨肉,先暖暖这喜庆双节的场儿——
有图有真相:
1、猪肉300克;黄瓜一根;胡萝卜半根;干黑木耳数朵(约50克);干黄花菜一小把(约60克);鸡蛋两个;蒜5瓣;食用油;料酒一勺
勾芡汁:白糖1/2勺,盐一勺,生抽一勺,淀粉一勺,清水四大勺
2、黄瓜、胡萝卜切菱形块;黄花菜泡发切段;木耳泡发撕成小朵;蒜切片;肉切片加一勺淀粉,一小勺料酒、一个蛋清抓匀待用;勾兑好芡汁(图上没拍着,按步骤1说的做)
3、油热后倒入鸡蛋,稍一凝固成型即可盛出待用
4、少许油煸香蒜片后放入肉片翻炒至颜色为淡粉偏白
5、木耳、胡萝卜、黄花菜一起倒入翻炒约3分钟
6、入黄瓜和鸡蛋略加翻炒,淋入勾兑好的芡汁约翻炒1分钟使其均匀
7、装盘开动,O(∩_∩)O~~
深情“椒”待:
1、黄花菜浸泡时间一定要充足,完全泡透没有硬芯为宜
2、洗木耳的时候放一点淀粉洗得更容易、更干净
3、炒鸡蛋加一点水或醋、热油大火下锅,鸡蛋凝固成形后立即盛出,炒老了影响口感
4、买回来的里脊放到冰箱里冷冻稍有变硬后更好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