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一次做汤圆,以前都是到超市猜谜语,然后就得几包,有一年我中了四大包伊利汤圆,好家伙,吃了半年。今年去猜,给的是薯条,看来得自己做了,按我的做法应该叫汤圆,不叫元宵,我搜了一下。
元宵与汤圆不同的是元宵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骰子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沾水在粉成面的米粉里像雪球般滚动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较薄、表面是干的并且没有痕迹,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此种做法在北方比较盛行。南方多为汤圆则是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圆。做得好的汤圆表面光滑发亮,有的还留一个尖儿,像桃形。汤圆表皮已含有足够的水分,很粘,不易保存,最好现做现下了吃。
我不愿煮着吃,当然也是担心自己做的会煮成一锅汤。于是做了没汤的汤圆,其实呢就是蒸着吃了。蒸比煮还麻烦,因为稍微不慎,就整成一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