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高中的时候,陪着她去很多次,那时候,破坏的还没这么严重。现在看来,有点凄凉和悲伤,因为没有资金修缮,很多店铺都都倒闭了,大部分人家都搬走关门。十年前,这里还是熙熙攘攘,很多小吃和老字号店铺。
墙上都是小广告。破败不堪的门面,让人觉得哀伤。留守的大多是老人,很少有年轻人。
老城生活:
留守的老人
银号的老人没有生意做,只好在门前看报纸。

大部分店铺都是关门大吉,或许是搬到新城了吧。

似水流年,都付于断壁残垣。这曾经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邸。

不知道为什么,破败不堪的旧房子,没有人居住但是却又一根艾草插在门上。
幸存的店铺:

曾经的银楼

传统方式加工银器,因为品质好,所以来的人还是有的。

银器

这个你见过吗?知道叫什么么?不是秤哦!

猜猜这个是什么行当?
现在几乎不见了。

这个是剃头铺子,和城区那些灯火阑珊的美容美发店比起来,是多么简陋。镜子都是破的。

这是老城的早点铺子,因为我去的时候,都过了早点时间,所以东西都收进去了。

这是老城的中医店

曾经的大药房

食品批发部,曾经买什么都要票的时候,这里的员工可是最热门的职业


这个是石刻店
老城故事:

在出租车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这个”蹦蹦车“就是我们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啊!不过现在新城限制这种摩的出现,只好跑到老城来混饭吃。

老城新事~
谁还在老城结婚,真是想的太开了。

幻想一个老奶奶坐在竹椅上,小孙子坐在板凳上。可惜这次满街都没看到一个孩子。

“我在留守老城...”

挠挠挠~

“我也在....”

威武的守门鸡~?

留守~

别拍我,我烦着呢!

最后一次警告,别拍了!~做个名狗容易么!

叫你别拍了别拍了!!

这只狗超级可爱,本来在门前好好的晒太阳。看见我们一直跟着,还很配合拍照,走到跟前都不会改变造型。
谁来保护我的家?
石板街,俗称“口子集”。位于濉溪县老城,由清朝咸丰年间当地的著名绅士周俊哲倡导而建,东起老城文昌阁、西至武胜街,全长近二千米,全部用青石块铺成。
而后的一百多年间,石板街历经磨难,抗战时期遭日寇的焚烧,淮海战役期间,遇到国民党飞机的狂轰滥炸,十年动乱期间,又遭到人为破坏,文物被抢,庙宇被拆,阁楼、牌坊等古典建筑被推倒,一大批百年老字号商业网点被迫迁移他乡。
老城中心地段石板街总长650米,保存着明清时期原有的古朴风貌,青石街面、八条巷道、店铺作坊、院落住宅至今保持完好,“石板街”是濉溪县历史发展变化的见证。是淮北市重点文物保护开发单位。
传统的油茶、煎包、烧饼、羊肉汤,让到此游玩的朋友留恋往返,手工银器作坊、生材物资店、老百货商店,充满着古朴典雅的气息。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的一代人已走出了这条老街,开始了新的生活,留下的是固守着这片老斋的世纪老人。半着日出日落,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以上是网上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