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今天这个,估计好多熟悉我的筒子又要笑我了,肯定会问:“坨妈你咋跟包子干上了咧?一到周末就折腾包子?”
哈哈!俺做包子的起因是源自前段时间的“染色馒头”事件,因为超市的馒头包子不敢买了,所以被逼无奈只有自己做。但最近祸祸面祸出心得来了,俺逐渐开发出自个身上某些北方人的天分。虽然俺是地道南方人,但从小爱吃面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老爸在东北当过几年兵,受那边的饮食习惯影响,所以在我小时候家里人特别喜欢喂我面食,因此导致我到现在也改不了这习性,平时不太爱吃饭,专爱吃些饼呀面呀包子呀之类的杂食。
这种对面食的喜爱貌似是可以遗传的,坨小屁同学现在就跟我一样,从来不爱正经吃饭,要他吃饭跟上刑场似的,一粒粒的往嘴里数,要给他吃面,那是大口大口往嘴里扒拉,吃完了还要,从来不兴打梗的!
所以只要周末有时间,俺就会在家多做些面食,馒头包子饺子馄饨之类的,吃不完的冻着,有时赶不及做饭的时候,拿出来或蒸或煮,都是不错的一餐。
今天这个奶黄包,就是坨小屁和我都很喜欢的一种面食,奶黄包。
奶黄包,也叫奶皇包,是一种很传统的广式甜点,广东人喜欢喝早茶的时候点上一笼,配上沏好的香片,慢慢品尝它浓郁的奶香,还有奶黄馅那细腻绵滑的滋味。
一款完美的奶黄包,除了馅料的味道要足,要有浓郁的奶香和蛋黄味,对面皮的要求也是很高的,面要白如雪,表面要光如脂,入口要绵如云,这些也就对制作的工艺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做出一款完美的奶黄包,就请往下看吧!
奶黄馅
原料:鸡蛋80克,黄油40克,吉士粉10克,白糖75克,奶粉25克,澄粉10克
1.黄油置室温软化;
2.用打蛋器低速搅打至顺滑;
3.加入白糖搅打至发白;
4.分两至三次加入打散的鸡蛋,搅打均匀;
5.所有的粉类混合过筛,加入盆中;
6.拌成均匀的面糊;
7.上蒸锅蒸30分钟左右,其中每间隔10分钟取出一次,用打蛋器搅散后再上锅蒸;
8.蒸好后趁热搅散,然后用橡皮刮刀翻压至光滑平整,包上保鲜膜,放入冰箱冷藏1小时以上。
奶黄包
原料:中筋面粉250克、清水120克、干酵母3克、奶黄馅250克
1.将面粉、水、酵母置于面包机中,选择和面程序,搅打35-40分钟;
2.将打好的面团取出,案板上抹少量油,揉和成光滑的面团;
3.置于盆中,包上保鲜膜,置于28度烤箱或者室温,发酵至2倍大;
4.取出排气,重新揉圆,将面团搓长条状分出小剂子,擀成圆形面皮;
5.将冰箱里的奶黄馅取出,取一小坨奶黄馅搓成圆形小球,置于面皮中间;
6.包成圆形包子状,收口朝下;
7.蒸锅注水烧上汽,将包子放入锅内;
8.盖上锅盖,大火蒸15分钟左右即可。
制作小贴士:
1.原料中的吉士粉可以增加黄色的鲜艳度,以及增加奶馅的香味,澄粉(小麦淀粉)可以增加馅料的粘合度,所以必不可少,没有的话不建议用其它材料代替;
2.奶黄馅若想要有松软起沙的口感,在蒸制的时候一定要每间隔10分钟取出一次,用打蛋器搅散后再上锅蒸,否则馅料会结成一块;
3.要想做出光滑雪白又松软的面皮,也有几点要注意:第一要选择高品质的面粉,“雪花粉”之类的比较白的面粉相对成品卖相会好看一些;第二面团要充分搅打出筋,有机器揉面的当然比较方便,没有的用手揉的,也要注意揉的时间,一般手揉起码一小时以上才能让面团延伸到比较合适合的筋度;第三发面的时候注意不要发过头,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面团都是发不好的,一般28度40分钟左右是正常时间,夏天室温偏高时可能只要25分钟,冬天要送入烤箱,室温的话相对时间要延长,总之时间不是定式,只要随时注意观察,面团发到两倍大左右即可,发过了面团会塌陷,再蒸就蒸不起来了,面团的口感会比较死硬,不松软;第四要想表面光滑,可以事先把面粉过筛一遍,机器搅面以后再上手揉十来分钟,纯手工揉面的话多加入摔打的动作,这样可以通过力量与案板的接触,使面团表面光滑;第五整形的时候注意手法,虎口收馅,收口朝下,这样才能让包子的正面保持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