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以后,每年临近春节,心中便蠢蠢欲动,张罗着回家。这几年成家,有了小孩,回家不再是易事,但是,每到年底,心中就会特别想念父母,想念家中的正宗湖南吃食。
前几日下班回家,突然想到了小时候家中年关将近打糍粑的场景。每年年底,各家各户都
要做很多糍粑,可以做成小圆饼,摊开在刷了油的垫子上晾干,或者做成很大的一个圆饼,过上两三天再由家里的男人切成一块块,女人孩子则负责摊开,等到干透,就可以丢在大瓦缸里加水泡着,要吃的时候就用无油的干净漏瓢捞出来,可以油炸,可以小火烙,可以水煮,还可以一边烘火取暖一边丢火上烤,我最爱火烤的,糍粑肚子鼓胀起来,里面可以加白糖、酱菜、肉、或者是家里坛子里面妈妈新腌制的辣萝卜干,外面又酥又脆,里面软糯酥香。这样保存的糍粑可以吃到四五月份都不坏。
做糍粑的过程也是我们小孩子的最爱。一般总要10来户人家约好了,才能开始聚集到一家开始做,糯米都是提前泡发了的,然后用很大的竹蒸笼上锅蒸熟,有专人负责烧火。等到糯米饭熟透,很远就能闻到糯米合着竹子的香味。趁热倒入石臼,六七个男人用专门的木棒,转着舂米饭,一边舂,一边还哟呵着专门的舂米歌,小孩子会不时央求大人抓一团米饭出来,沾着酱菜,美味无比,别看这舂米,可是个力气活,一般都选膀大腰圆的汉子轮换着舂,小个子男人都只能望而心叹。等到石臼中的糯米舂得软烂,就会把糯米团抱上抹了油的桌子上,由几个男人分成小团,几个女人压成小圆饼,放篾萝里,几个女人摆到垫子上,我们小孩子这时候都会弄几团做成自己喜爱的动物形状。又或者有的人家会留一半做成大的圆饼。
等到几家全部做完,一般都会到半夜,这天大人是不会管自家的小孩的,也就有着我们疯玩。半夜做完,别急着睡觉,做东的主人家此时会做一大锅刨猪汤,还有各种各样的酱菜,给大家当宵夜。当然,我们小孩子此时肚子里早填满糯米了。
重庆这边,当然没有在家时的条件。想起前年贵州买回来的竹制蒸笼,心里也美美的盘算开做糍粑了。

原料:糯米、水、少量油
工具:擀面杖、竹蒸笼、塑料袋、不锈钢盆
步骤:

(1)糯米加水浸泡3-8个小时,夏天三小时,冬天8小时左右;
(2)凉水上锅大火蒸半个小时左右;
(3)蒸好趁热从蒸笼中倒出;
(4)用擀面杖或者其他能使上力的器具,把糯米捣烂。越烂越好,要抓紧时间,趁热。凉了后面就不好塑形了;
(5)倒入事先抹油的塑料袋中,压紧,塑形;
(6)因为做的比较小颗,第二天就可以切开晾晒了。
小贴士:1.竹蒸笼要提前12小时泡发,这样糯米比较容易蒸熟,蒸出来的糯米也带一股竹香味;
2.糯米要趁热舂烂,后面的塑形工作也要趁热进行,小心烫手。湖南糍粑和重庆糍粑最大的区别就在此,重庆的糍粑此阶段要加花椒和盐巴,且要留颗粒状糯米,不用舂很软烂;
3.如果是像我一样做成一个大的糍粑,要在糍粑不是很干硬的第二或者第三天切块,摊开晾几天,然后清水泡着保存(特别注意:糍粑下水时间有讲究哦,糍粑切开以后要摊开晾着,大概10来天以后,用水泡一块糍粑试试,如果一天以后,糍粑周围不发白、不变变软烂,就可以全部入水泡了。否则太早入水泡就会散开的),当然如果有冰箱冷冻也是可以的。要注意一周换一次清水;
4.要吃的时候,用干净无油的容器取出。
我家小爷:
义勇军进行曲?

造型不错,可惜围肚严重影响了你的英雄形象。

继续臭美

寒风中的杜鹃:
粉色

白色

还有红色

第一次发现杜鹃原来不是单调的只有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