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元子棒菜汤】
豆腐元子汤 和 棒菜汤是我们家常喝的,今天我把这两种汤稍微结合了一下下,做成了【豆腐元子棒菜汤】。
两个汤的特点都是清淡适口、不油腻,好消化,而且口感绵软、温存体贴,又具有滋润养肺的功能。春天阳气较旺,应少吃酸辣、多吃甘味食物来滋补,豆腐就是不错的选择,它味甘性凉,具有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下火的功效。而棒菜也具有润肺消内火的功效,所以这款既好吃又清火的汤,在春天做给家人喝,不论老人、小孩都特别适合。
棒菜肉质细密,清香爽脆,这种菜既好吃又清火,吃法多样,可以炒着吃,棒菜削皮、切成滚刀块,锅里放一点油,油热后,倒入棒菜,一点清水,盖上锅盖,小火焖上3、5分钟,一点盐出锅,相当巴适的噻~~~
还可以凉拌来吃,一样去皮后,切成细丝,一点盐、醋、酱油、四川红油、白糖、香油、味精拌匀即食,脆脆、甜甜、清香开胃。
用棒菜煮汤来喝是最本味的吃法。【清水棒菜汤】,稔会开贴另表。
先来认识一下【棒菜】吧——
棒菜,猛一搭眼,好多煮妇们都会把它当成莴笋买回家。
细心一点儿,会纠结的发现,今天的莴笋杆子肿么长的比往常的肥壮些,颜色浅些、叶柄也特别宽大,形状也不太一样。
北方的煮妇不认到也正常哈~~
今天稔就给各位好朋友科普下【棒菜】是怎么一回事。
棒菜,是一种南方菜。又称作“笋子青菜”、“菜头”,为茎用芥菜的一个变种。因膨大茎呈棒状,样子和莴笋十分相像,所以又称“笋子芥”。
四川的气候、土壤、湿度特别适合那种根茎状菜种的生长,所以棒菜主要产于成都、绵阳、雅安、自贡、乐山、内江、宜宾、泸州一带。
下图这张是不是和莴笋蛮像哩?
【莴笋】
莴笋节与节之间间隔比较短,叶柄细长,叶子肥大嫩绿。皮相对薄一些,削掉后,里面的笋肉是绿色的。
【棒菜】
棒菜的肉质肥厚,菜杆又粗又圆,叶柄宽大呈浅绿色。节与节之间间隔较稀,皮浅绿,里面的肉质白嫩,多汁味甜。
【主料】嫩豆腐(也叫南豆腐)、鲜猪肉馅、棒菜
【配料】葱、姜、香菜
【调料】盐、味精
【做法】
1、嫩豆腐一斤半。(必须得是嫩豆腐,老豆腐,卤水点的那种不行)。
2、用手抓碎。最省时省力,一定要抓的碎碎的,越碎豆腐园子的口感越好。(也可以用大一点儿的汤勺压碎。)
3、葱姜细细剁碎。
4、取半斤猪肉馅,和剁成沫沫的葱姜一起放入抓碎的豆腐中。
5、打入一整只鸡蛋。(蛋清最好,我一般是用整蛋,不会影响元子的口感和色泽)
6、加入生粉。生粉的量与豆腐的比例一般为,一斤半豆腐加一两多一点生粉。(以稔的经验来说,个人推荐红薯粉,粘性大口感也好)
7、两勺盐。
8、两勺味精。
9、将所有的材料搅拌上劲儿。
10、拌好的豆腐元子材料,就等汆丸子下锅咯。(如果不马上做的话,豆腐会出水,也没关系,再少加点生粉进去,不要太多,生粉加多了口感会发硬。)
11、取一个相对大一些的锅子,加凉水,水宽一些。开火,锅底开始冒小泡泡的时候,火调小,开始汆丸子。取一个小饭勺,挖一勺混合好的豆腐馅放在手心,利用手心和勺子的力量轻轻摔打馅料,将松散的豆腐塑造成丸子的样子。
12、水继续保持不开状态,下入豆腐丸子。
13、待丸子颜色变白,飘起来的时候,可以把火调大一些。
14、将棒菜去皮,切成滚刀块。
15、倒入锅中。
16、盖上锅盖,中大火滚煮20分钟。
豆腐相当滑嫩,加点儿肉馅更是鲜美的不得了~~
棒菜清香,汤头略甜,非常爽口。
一道既好喝、又清火滋润的家庭靓汤 ,各位亲,不妨试试?记得豆腐和粉芡的比例要掌握好。
棒菜皮也不要扔掉哦!
1、削下来的棒菜皮,把靠近肉质的那层老皮不要,只取外皮,洗净晾干,一定不要有水。
2、放入泡菜坛子里,腌上个把星期,捞出来。
3、用香油、盐、油泼辣椒、味精拌匀,就是一道超级脆嫩爽口的的【泡棒菜皮】。
没有拍泡菜皮的片片,【萝卜樱子】拿泡菜水泡泡,也是一道超级开胃的小菜哟~~相当脆!各种下饭各种开胃
最后,璐稔给大家介绍一下汆豆腐元子的一些心得,是经过好多次反复试验慢慢体会出来的呦,其实也没什么诀窍,做的多了,该放什么配料,该放多少心里就会有数了,希望跟大家分享。
一、要想豆腐元子的口感软糯弹牙,入锅不易松散,豆腐、猪绞肉、鸡蛋、淀粉的配制比例十分重要。
1、豆腐一般选取南豆腐,因为南豆腐质地比较软嫩,细腻。
2、豆腐和猪绞肉的比例一般是2:1,喜欢吃肉的朋友,也可以豆腐、猪绞肉各一半,即1:1。
3、加鸡蛋的目的是为了增加豆腐元子的黏性,入锅不易散结。当然,猪绞肉本身也和豆腐起到一定的黏结作用。鸡蛋不能太多,因为嫩豆腐本身含水量较多,按1——2斤的豆腐,最多只需加一只鸡蛋即可,有一次我加了两只鸡蛋,结果太稀了,然后又加淀粉,口感大打折扣,很浓的淀粉味道,失败!
4、严格说应该只取蛋清,为了不至于浪费,可以连整个鸡蛋都放进去,基本不会影响到豆腐元子的口感和洁白如玉般的色泽。
5、淀粉的量也非常关键,放多少合适呢?多了,豆腐元子口感发硬,而且会掩盖了豆腐本身的清香味儿,放少了,元子一下锅就散了,完全成了一锅混混忳忳的“豆腐肉臊汤”,也不错哈~~。经过无数次尝试总结后,我觉得豆腐和淀粉比例一般为一斤半豆腐,一两淀粉为宜。
二、下丸子的时候,不要等到锅里的水开,凉水锅加热至底部刚刚开始冒细密的小泡泡时,把火调小,开始下丸子,边汆边下,先不要搅动,丸子熟了会自己飘上来,火太大或者丸子外层还没有凝固,就急着乱搅,丸子很容易散。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