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里的修建旨在“重现历史,留住记忆,回归自然,展示文化”,展现明末清初祖辈的生活场景。故乡里景主要分岭南古建筑、祖辈生活展示(大型祖辈生活物品展与栩栩如生的蜡像情景)、百艺坊、拓展竞技场(分陆上竞技与水上竞技)、桑基鱼塘与动物园几大区域。故乡里是南中国独具岭南特色的文化村,建筑风格以岭南水乡风貌为基础,采用原址搬迁的方式,直接选取来自岭南水乡古镇的、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古旧材料,真实再现岭南水乡古村镇的传统风貌和发展史。是清远乃至广东省首个集中华民间绝艺展示,古建筑群落展现、民俗风情表演及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古时村落,逼真再现清末民初祖辈生活的场景。故乡里不仅再现祖辈生活,同时巧妙地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
因为我们是中午出发的,去到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点名准备回去了,而且景点关门较早,很遗憾我们有部分是没来得及参观的。
古建筑 为了还原历史,给人以历史的真实感,体现"故乡里"的古与旧,建造故乡里的建筑材料全部都是在全省范围内收购来的民间的古旧建筑材料。在广东民间,很多古老的房子年久失修,建造者将其买下,拆掉,将老屋的青砖,木料与民间工艺重新利用。在"故乡里"超过百年以上的历史青砖就用了300多万块。建造者说:建"故乡里"简直就是在修复一幅珍贵的文物古画,其建造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用这种方式建造的出来的"故乡里",打下了历史的烙印,保留着人文的内涵,闪耀着文物的光芒,其价值是弥足珍贵的,而且随着岁月的推移将变得更加珍贵。
我们就从这门进去参观,因为是周六很多的小朋友都是学校集体过来春游,所以我们也是湊了热闹。
侧边的小楼,再现岭南建筑神韵。
这是万花台,万花台是故乡里独具特色的富有生命的一道风景线,每天都有精彩杂技、鸡公榄、抬花轿等父辈年代的民俗传统表演。但我们去的时候是下午了,所以没有看到表演。另外沿街叫卖腌榄(凉果)的小贩,以吹奏哨呐和身套公鸡造型来招徕客人,是广东的一大特色。看粤剧名伶表演,“歇山”屋顶,面阔五间,显示地位。与祠堂相对应,更具有宗族教化功能,全家族观戏同乐,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体现宗族的威严。
沿着万花台旁小路走,就经过一座小桥,旁边不远处的别墅,看过去就是小桥流水人家。
这是文奎阁高19米,共三层。首层供奉土地公,二层供奉武圣“关帝”,顶楼就是手执朱笔的“踢斗魁星”。顶层上供奉的文魁星,能保佑村中多出功名。在耕读文化盛行的年代,文奎阁是村落建筑的亮点之一。
庭院里各式的建筑跟凉亭。
旧时没有自来水,而且水源没有受污染,村民的食水都直接取自河涌或水井。每当潮涨,人们都会纷纷担着木桶来到埠头挑水。埠头是村民洗衣洗菜的地方,也是孩子们戏水的跳台,当然,还有重要的交通作用--那时候没有汽车摩托,搬运农作物、走亲戚都得以船艇代步,都必须经埠头上落。因此,在水乡随处可见的埠头是村民生活、生产、交通都离不开的设施。
生活的场景"故乡里"以建筑为骨架,以水为灵魂,以民俗文化为血肉。当人们跨入"故乡里"的一瞬间,时光到流,儿时的记忆变得如此的清晰。"故乡里"荟萃着充满岭南建筑特色的祠堂庙宇、宅邸民居、雕楼文塔,它们和附着在建筑中的各种民间工艺与民俗风情一起充分展示了旧时岭南的生活场景与人文文化。碧桂园企业的创办人说:"公元1900年以前的中国岭南还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和高速公路、没有电影和电视,连电灯也没有。我们的先人就是在"故乡里"一样的环境中,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诗礼传家。"故乡里"的建造是为了要保护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延续人们灵魂深处的生活记忆,同时也让未曾经历过这段生活的年轻人能够知道先辈们生活的场景,体味当时的民俗、生活与文化"。
再现旧生活故乡里的建筑里面展示着从各方收集来的各种旧物古物,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逝去的老行当,无一不是原汁原味的旧物。旧电器展中,陈列了珍贵的旧式电话,旧式照相机,旧收音机和旧留声机。此外还有旧时的秤、尺、锁、算盘、油灯、蚊帐钩、厨房用品、茶壶茶桶、儿童用品、还有那车,那轿,那担子,生动的复活了当时的市井生活。虽然他们看上去土的得掉渣,但大部分展品都已经历过百年历史。这里还所展示着许多古老的图片,有榨油、织布、蒸酒、扬边、剃头、缸瓦佬等真实地反映着当时的民俗风情。
展现的人家里的各式工具。
各式生活工具。
各式生活工具。
大家看出来了吗?这是旧时代的摄影馆。
石磨
以为是真的鱼吧?
茶壶茶桶
竹 编
帐 勾
枕头
幼儿用品
市井百态
古锁及钥匙
司马称·杆秤、算盘
尺 展
旧电器
旧私塾
太公分猪肉
这个应该很多人熟悉吧,现在还有在卖。记得小时候没电就用这个照明。
这个画廊有很多的画,展现一些旧时代的生活场景。
游玩出来就到对面的商业街逛了一圈。
回来的路上路过水库,觉得看起来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