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厂家属区的楼房较少,有很多排平房,一般几排平房就有一个大的公用石磨,不知是私人的还是公家的。我家在一排平房的边上第二间,靠我家那排平房边上有块空地,一棵大桉树下就有一个大石磨,小伙伴们常在石磨上玩,大人们也常在周围拉家常,春节前家家都要磨汤圆粉,大家自动排日期,一家在磨时,邻里间都会来搭把手,温馨恬淡的日子。
调皮的孩子有时会推几下磨,可这样推空磨就会对石磨的刻痕有很大的磨损,大人们就吓唬说:小孩子若推空的石磨,肚子就会痛。那时还真的相信的,虽有石匠会来修理,这善意的谎言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延长了石磨的使用时间。
三年级时搬到了楼房,但也是类似平房一样的一排好几家,发现楼下院子里也有一个公用的大石磨,大人们还是时常在一起边磨边聊天。再后来搬进单元楼,一层只有两家人,邻里间的来往就少了,家里也专门买了一台比公用的稍小的石磨,那种热闹的围磨闲聊的情景就没再见了。
来深圳后最想念这豆花,见着有豆花卖的餐厅是定要进去吃的,可每次都是失望。多数餐厅是用嫩豆腐来充豆花,还有的四川餐厅有豆花,但调料却不好,这豆花最是吃调料的。每当给爸妈提起这豆花时,他们恨不得给我背个石磨来,后来,在梅林农批市场见着有石磨卖,欣喜的搬回家来。
材料简单,就是黄豆2斤,当然,还有主要的卤水,俗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嘛。调料一定要当天炕香并捣成末,再用热油泡制的油辣子,这样才香,每当捣辣椒粉时,香味满屋。
1、黄豆用清水泡3小时以上,把豆子泡涨即可
2、用石磨磨成浆,家里是用大布口袋接着,再把布袋放大盆里接着。我磨得少,一般就用布(这是妈妈从家里扯来的专门用于过滤的土布)下面用竹筲箕接着,筲箕下再用盆接着渗出的豆浆。
3、全部磨好后,挤干布里的浆糊,最后里面只剩豆渣,放边上不用。过滤后的豆浆放锅里煮开,滚上几滚后关火。用少许纯卤水加三倍清水稀释。
4、先用勺舀小半勺稀释后的卤水,轻轻搅动着放入豆浆里,画圈轻搅两圈后,让豆浆静止一会
5、再重复两次第四步的动作,然后观察变化,每做一次,豆浆就浓稠一些。
6、一般三次后就出现豆花分离现象,这里就不要再放卤水了
7、用漏勺或筲箕轻轻压制,让它们能紧紧的结合在一起,多余的锆(音)水可以舀掉一些
8、轻轻的均匀的压制后,豆花完全和锆水分离开来,并凝结在一起,把表面压平整即可。
9、压制好后可以用刀切成块方便舀出
10、就这样做成了石磨豆花
嫩嫩的豆花,又带有些许韧劲,不似嫩豆腐一样一夹就碎,豆香中还带淡淡的回甜,人间美味呀。
用现做的油辣子,加适量现捣的辣椒粉,再加多些盐(做蘸水里一定要够咸),味精,葱一拌,那味道,真是不摆了,霸道惨了,巴适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