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豆角,我想应该只是长沙人的叫法。没想到四川地区也是这么叫。
“卜”,实际上它就是干豆角的其中一种制做方式。但不是完全干燥,是7-9成干入坛储存,在储存的过程中慢慢发酵,使菜更具一种独特的酸香味。在80年代以前,很多坛子菜都是用那种倒置的瓮装,这种装坛发酵方式叫做“卜”。后来演变到不管是用倒置的瓮还是上釉的坛子做的坛子菜都叫“卜”。
用新鲜的豆角择洗干净后,用开水焯烫一下,冷水漂清,然后放太阳下暴晒,六七成干时采收后,冷却,切成段,搓盐,放入瓦坛子中发酵便可,不喜食酸者,入坛两天便得拿出来晒干,分装成小袋,入冰箱冷藏,随食随取,用来炒肉,别样的美味。喜食酸者,入坛发酵四天左右,带有少许酸味,闻起来是那种发酵的酸香,没有任何变质的酸腐味为上乘。晒干后,做汤、炖肉都非常滴合适。
今年可能因为人品不咋地,每贤惠一次,买上诸多的豆角准备晒制时,明明好好的天,偏偏中途下雨。话说,在别人看来我就是个懒丫头,不过,这可不赖我,是老天它都容不得我贤惠。第一次晒制的豆角因为淋了生雨,以霉变告终,第二次晒制的豆角,还是冷不丁地淋了个冷水浴,一气之下,死马当活马医,入洗衣机甩桶中脱水、烘干,呵,居然还不错,在看相上与往年的没什么区别,只是在口感上还是稍微欠缺,脆嫩的程度一致,但是,原有的鲜甜味丧失了一部分。
不过我已心满意足,毕竟,好歹,终于吃上了自制的卜豆角了。不像在市场买回来的,既不放心卫生方面,还齁咸齁咸,像打死了卖盐的。
原材料配备:
A、主料:青椒五根(辣点的)、肥瘦肉各适量、卜豆角一把。
B、配料:酱油少许、盐适量、鸡精适量。
1、原材料:辣椒(切圈圈备用)、肥肉(切片)、瘦肉(切片用盐和酱油抓匀腌渍)、卜豆角一把(用水冲洗,沥干水分)。
2、点火,坐锅,卜豆角不放油干煸掉水气和坛子气(入坛的菜会带有一种味道,煸炒一下会更好吃)。
3、煸干水分的卜豆角另装碗待用。
4、肥肉入锅煸油。
5,、肥肉出油后,加入腌渍好的瘦肉一起翻拌均匀。
6、翻炒至肉片颜色变白。
7、炒好的肉片盛碗待用。
8、坐锅,热油,油热,倒入煸干水分的卜豆角和辣椒圈翻炒。
9、卜豆角和辣椒圈翻炒两分钟,要勤快翻动。
10、炒至好的肉片加入到锅中和卜豆角一起翻炒均匀。
11、混匀的肉片和卜豆角翻炒两分钟,这时会飘出卜豆角和肉的香味。
12、关火调入少许鸡精拌匀即可装盘上桌。